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袁绍剧照所谓“用人之道”,具体来说,无非就是两个问题。第一,用什么人;第二,怎么用人。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袁绍和曹操的表现完全不同,才会导致他们的结果截然不同。前者身败名裂,遭人唾弃;后者英明盖世,受人崇拜。在《曹操·武帝纪》篇尾,陈寿这样说道:“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段话的意思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曹操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能够战胜强敌袁绍,成为超世之杰,关键在于他善于用人。可以说,会用人是曹操成功的第一秘诀。

前言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段战乱纷飞的历史。在这样一个时代,谁最终能够脱颖而出,进而统一天下,比的不仅是领导个人的魅力,还有他们汇聚和拉拢人才的本事。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1)

曹操剧照

而我们都知道,曹操阵营的人才,相对于刘备、孙权、袁绍等阵营,毫无疑问是最多的。在文臣方面,曹操有荀彧、郭嘉、程昱、荀攸、贾诩等人;在武将方面,曹操有张辽、徐晃、典韦、许褚、夏侯渊、夏侯惇等人。曹操阵营的人才,真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就来给大家谈谈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他们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曹操的高明之处又在哪里呢?

在《曹操·武帝纪》篇尾,陈寿这样说道: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这段话的意思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曹操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能够战胜强敌袁绍,成为超世之杰,关键在于他善于用人。可以说,会用人是曹操成功的第一秘诀。

所谓“用人之道”,具体来说,无非就是两个问题。第一,用什么人;第二,怎么用人。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袁绍和曹操的表现完全不同,才会导致他们的结果截然不同。前者身败名裂,遭人唾弃;后者英明盖世,受人崇拜。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2)

袁绍剧照

首先得肯定一点的是,袁绍这个人还是很有魅力的,也有很多人愿意追随。在《三国志·袁绍传》首段,陈寿这样说道:

“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

也就是说,袁绍长得高大魁梧,很有魅力,还善待士人,因此很多士人愿意追随他。

再据《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记载,袁绍喜欢结交豪杰,手里还养了很多死士。当时中常士赵忠对别人说:袁本初(袁绍的字),养了那么多死士,这个家伙是想干什么呢?袁绍的叔父袁隗得知后,责骂袁绍:你这样做,会害得袁家满门抄斩!袁绍这才有所收敛,为大将军何进效力。

由此可见,袁绍是非常喜欢结交豪杰和侠士。不难想象,袁绍是很想和先秦时期那些贵族公子的一样,收买人才,搞成一个小集团,恐怕他还时常以“四大公子”自称。贾谊在《过秦论》有言: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这四位公子,那真是门生众多,一呼百应,荣光满面。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3)

袁绍剧照

袁绍想必也很向往,他也很有资格向往。袁绍出身高贵,他的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当然了,袁绍也有很多缺点。还是据《英雄记》记载,袁绍用人有个特点,那就是:

“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也就是说,袁绍用人是要看出身和名望的,不是社会上的出名人士,他是连见面都不肯的。

由此可见,袁绍拉拢人才,并不是真想让他们为自己做事。而是想让他们给自己装点门面,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威望,让大家羡慕一下。

事实上,袁绍从来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他从来就不认为谁有他厉害。因此,他“折节下士”不过是装模作样,他骨子里是刚愎自用的。

对于袁绍的用人,还是荀彧评价得准确: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袁绍凭借祖上的威望,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实际上他是在沽名钓誉,因此很多徒有虚名的家伙便都追随了他。

曹操用人则跟袁绍刚好相反。

第一,曹操用人是不看出身,也不看名望的,他更注重实际。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4)

曹操剧照

曹操这个人是非常务实的,他很清楚人才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和毛病。况且曹操也有自知之明,论社会地位,他没有袁绍好;论出身背景,他没有孙权好,有一份现成的基业。曹操甚至连刘备都不如,有一张可以炫耀的名片。

因此,曹操阵营是人才如云,各种各样的人都笼络在他门下。有才的人,他喜欢;没有才的人,他也不嫌弃;徒有虚名的人,他也不拒人门外。总之,多多益善嘛。只要不公开反对他的人,曹操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所以我们会发现,曹操迎奉汉献帝到许昌后,立马网罗了一大批人才,甚至连包括孔融、杨修之流。当然了,这些人并不是来帮助曹操的,他们是来为汉献帝效劳的。但是朝政大权早就落在了曹操手下,帮助汉献帝跟帮助他,又有何区别呢?

对此,曹操有句很有名的话:“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曹操从不爱慕虚名,他把大将军之职让给袁绍,就是明证。

第二,曹操用人,只看那个人有没有真才实学,甚至连道德都在所不问,这就是所谓“唯才是举”。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5)

曹操剧照

曹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会像袁绍那样“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也不跟很多人主张的那样“必廉士而后能用”。曹操最需要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学,能帮他打下天下的人。所以,我们会发现,曹操先后颁布了三次《求贤令》,明确地告诉天下人:我曹某用人不看道德品质,也不要求这个人十全十美。只要他是个人才,有超越常人之处,哪怕有污名,甚至不仁不孝,我也会量才而用。

曹操的《求贤令》,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它让帝王明白了,用人不能求全责备,一定要这个人德才兼备。无德有才的人,也可以重用。魏晋时期,“举荐制度”取代了汉代的“察举制度”。隋唐时期,又变成了“科举制度”。不能不说,是受到了曹操的影响。

当然了,曹操并非不看重道德。事实上,曹操是非常看重德行的。崔琰德才兼备,曹操是敬之又敬;毛玠廉洁奉公,他也是佩服不已。曹操还跟别人说过,崔琰这个人,是可以当做道德模范,为众人表率的。

但是曹操绝不会“唯道德论”,他也从来没有认为道德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以道德为唯一标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些人品质极好,但是没有才华,啥都干不了,只能装点门面。还有些人很有才华,但是道德有瑕疵,就得不到重用。更为严重的是,有人为了被选拔上,以假乱真,沽名钓誉。结果是,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伪君子”。东汉末年,不就是如此么?

第三,曹操用人,是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6)

曹操剧照

据《魏略》记载,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喜欢贪图小便宜,他曾经用自己家里的一只瘦牛,换了公家的一只肥牛。结果被人发现,被免官。曹操发现后,故意调侃地问丁裴:你的官印到哪里去了呀?丁裴满脸惭愧地说:拿去换大饼了。曹操嬉笑不已,回头对身边人说:毛玠几次三番要我重罚丁裴,我说他只是个会抓老鼠又偷吃的猫,留着还是很有用的。

第四,曹操对待降敌的态度,是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张绣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一会投降曹操,一会一背叛曹操,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次。在一次反叛的时候,张绣还让曹操阵营损失惨重: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曹昂战死,侄子曹安民阵亡,爱将典韦力战而死。可是后来张绣投降曹操时,曹操还是重用不误。

这样的心胸,真是让人佩服,岂是袁绍之流比得了的?

曹操用人是从来不问出身的,他手下的大将,有很多人都来自敌方阵营。比如张辽,原本是吕布的人;张郃,原本是袁绍的人;徐晃,原本是杨奉的人。乐进和于禁,是曹操从最底层提拔起来的。对于这点,陈寿描述得好:

“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7)

吕布剧照

再举个例子说明,吕布大家都知道,骁勇善战,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但是后来被部下出卖,献给了曹操,最终被杀。但其实,曹操是很想让吕布为他效命的。

吕布被抓时,对曹操说:现在天下已定,你可以安心坐镇后方了。曹操就问:你这话什么意思?吕布回答说:明公你最害怕的人,不就是我吗?现在我马上就可以为你效命了。有我在,何愁大事不成!说完,吕布就回头对刘备说:绳子绑得这么紧,你就不能帮我说说好话吗?曹操就说,你是一个猛虎,绑虎能不紧吗?说完就准备下令松绑。站在一旁的刘备,冷笑道:曹公,你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结局吗?曹操这才恍然大悟,下令将吕布处死。

再说陈宫,曹操也是很不想杀死他的。但是陈宫不想背上不忠的骂名,只求速死。曹操无可奈何,只好成全他。

综上所述,曹操的胸襟,就像草原一样,广阔无边;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他是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此,天下人才会像潮水一样地涌向曹操,曹操也终能“克成洪业”。

结语

曹操和袁绍十个方面的优劣对比(曹操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8)

袁绍剧照

在用人方面,袁绍完全比不了曹操。袁绍“从容饰智”,贪图虚名;曹操“唯才是举”,兼容并蓄。两者对比,高下立判。

参考资料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袁绍传》、《三国志·荀彧传》等

易中天:《品三国》

文:元哥说三国

图: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