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台寺哪里可以上黄杨山(珠海斗门黄杨山里)
珠海金台寺哪里可以上黄杨山(珠海斗门黄杨山里)传说:南宋末年,祥兴帝赵丙战败,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而亡,其遗体漂流至黄杨山下,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麓。遗臣承节侍郎赵时从、大理寺丞龚行卿、翰 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避元兵追杀而筑茅草隐居于黄杨山第二峰腰,取名“金台精舍”。以读书吟句为名,密谋抗元为实。后赵氏后裔将“金台精舍”改名为“金台寺”作出家人修行道法之所。历史沧桑,斗转星移,如今只有这残砖断瓦继续述说着曾经的非凡岁月。在残砖断瓦的后面是几间新修的房子,门头上写着金台寺。墙上贴着修建这座旧金台寺遗址捐款的善心人,50元,100元数额虽小,满满地都是爱,也体现了旧金台寺在附近居民心里的位置。走到半山腰处,远远地就看到了黄杨八景之一的“第一石门”,群石被岁月地洗礼后变得色彩斑斓,整个石头群看上去气势磅礴,有些小瀑布顺着岩石罅隙流下来。远看山腰处两边山上,每一边山上有半截石墩子,就像一个大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人们
在珠海市斗门区境内的黄杨山上有座寺庙,名曰金台寺,金台寺始建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金台寺前身为金台精舍,其背靠海拔583米号称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被称为黄杨八景之一。
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台寺傍山而建,在国道边上就可以看到其高大的山门,寺院内建筑金碧辉煌,每年很多人来此礼佛。但是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个金台寺是新修建的,真正的金台寺是在黄杨山里,因修水库,原址已经被摧毁,从大赤坎村进去,就可以看到真正的金台寺了。
我们驱车从黄杨八景的大门进去,走了大概3公里就到山脚下。走进山里,一条小溪傍山而流,深吸一口气,让人顿时感觉到一种宁静悠闲的氛围,所谓曲径通幽处,大概就是讲的这里吧。还有一些村民在溪边洗衣服,这景象亲切而又遥远,让人怀念。
沿着山路向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在山林里忽隐忽现,溪水顺着河道一路畅游,河道中的石头被岁月洗礼,已经变得斑驳陆离。溪水在这里逗留,形成一个个碧绿的水潭,这里夏天就是大家的乐园。
走到半山腰处,远远地就看到了黄杨八景之一的“第一石门”,群石被岁月地洗礼后变得色彩斑斓,整个石头群看上去气势磅礴,有些小瀑布顺着岩石罅隙流下来。远看山腰处两边山上,每一边山上有半截石墩子,就像一个大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人们的想象力更让人钦佩。
再往前走,走过长长的石台阶,迎面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河堤,右边是水库,站在河堤上,感受碧绿的水在阳光下,像极了绿宝石,在河堤的对面就是旧金台寺遗址了。河堤左边有一扇大门,大门紧闭,写着金花茶基地,所谓高山出好水,深山出好茶,我们是没有看到金花茶,只是看到这一壶清潭。
隔着水库看到了其残砖断瓦,旧金台寺的坐向三山一水,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山,前有供养的黄杨山,寺前拥有王保水库。我们沿着新修的山路,穿过一个铁索桥,近距离地看到了旧金台寺。
在残砖断瓦的后面是几间新修的房子,门头上写着金台寺。墙上贴着修建这座旧金台寺遗址捐款的善心人,50元,100元数额虽小,满满地都是爱,也体现了旧金台寺在附近居民心里的位置。
传说:南宋末年,祥兴帝赵丙战败,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而亡,其遗体漂流至黄杨山下,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麓。遗臣承节侍郎赵时从、大理寺丞龚行卿、翰 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避元兵追杀而筑茅草隐居于黄杨山第二峰腰,取名“金台精舍”。以读书吟句为名,密谋抗元为实。后赵氏后裔将“金台精舍”改名为“金台寺”作出家人修行道法之所。历史沧桑,斗转星移,如今只有这残砖断瓦继续述说着曾经的非凡岁月。
听附近的村民们说,这个古寺院香火很旺,只是今天的旧金台寺遗址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不再是当年的金台精舍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可以从泥土中厚厚的水流冲击断面来看,雨季的时候,这些残缺的断墙是被湖水吞食的,干旱季节,这些残砖又露出水面。通常,来这里参观地都是附近居住的人,外地人是根本找不到这里的。
其实,旧金台寺也很好找,从金台寺高速下来,导航黄杨山大赤坎村,看到路边有黄杨八景的路牌,沿着乡村道路走就可以到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到这里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