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楼为啥那么多燕子(三秦文学陕西西安)
西安鼓楼为啥那么多燕子(三秦文学陕西西安)家燕春来何处?秋去何方?据专业人士研究,燕子分布很广,在越冬时不仅遍及东南亚,而且能远达澳洲北部,春来再渐次北返,二月初达广东,三月初至福建,三月中旬达长江下游,四月初达黄河流域,再北就更迟,而秋去一般始于八月终于十月。燕子的飞行速度很快,每秒可达八九十米。“双燕今朝至,何时发海滨?窥人向檐语,知道故乡春。”从古人徐壁《春燕》一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家燕是一种候鸟,不但秋去春来、历年不爽,而且多能返归故居、重入旧巢。研究资料显示,有的家燕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正如汉乐府中所说:“翩翩堂前燕,冬藏复来见。”所以,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往往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钟鼓楼上空的燕子从哪里飞来,又飞到哪里去?今天看到的,还是去年那群吗?我不得而知,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春,我第一次在这里看到成群结队的燕子,钟鼓楼上空每年春天都会有燕子群飞临,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在我抬头眨眼的瞬间,一只燕子从头顶
久居古城西安,钟鼓楼广场是大清早常去的地方,遛弯、锻炼,欣赏着也吸吮着周秦汉唐文物古迹奇特的韵味,感念于历代文人墨客遗留下来的悠远气息,惊叹于将军兵卒为国为家甘洒热血的义无反顾,当然更憧憬企盼千年历史古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每逢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早晨,钟鼓楼就像两位睿智老人,安逸安静地端坐于古城中心,胸有成竹、镇定自若,把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古城流光溢彩、瞬息万变的风景尽收眼底。而在这斑斓多彩的画面中,有一种景致令人不自禁地遐想无限,那就是飞翔在钟鼓楼上空的燕子,它们引无数游人“竞”抬头,拍照,摄影,留作永恒的纪念。
飞翔在钟鼓楼上空的燕子引游人“竞”抬头。苳木 摄
钟鼓楼上空的燕子常一群一群、一波一波,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忽而聚集、忽而分散,多则上百只,少则三四十只,也有三三两两,甚至是单飞的另类,但很快就会归队成群,它们每只都轻巧飘逸,如风如云、如绢如棉。
钟鼓楼上空的燕子从哪里飞来,又飞到哪里去?今天看到的,还是去年那群吗?我不得而知,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春,我第一次在这里看到成群结队的燕子,钟鼓楼上空每年春天都会有燕子群飞临,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在我抬头眨眼的瞬间,一只燕子从头顶飞过,嗖的一声扎进鼓楼的一角,又闪电般飞了出去,飞向了广袤的苍穹。
仰首举目,远距离观看钟鼓楼上空的燕子,它们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黑油油的脑门儿,黑红色的下颌,雪白的肚皮,亮晶晶的眼睛,漂亮极了。我有时陶醉于听它们呢喃吟唱、看它们翩翩起舞。
实际上,燕子的种类很多,有家燕、金腰燕、石燕、沙燕等。燕子种类虽多,但大多数种类习性都很相似。它们常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盘旋在钟鼓楼上空的燕子,应该是家燕。有趣的是,汉字中的“燕”就特指家燕。若能近距离接触家燕就会发现,它们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的横带,腹部乳白色。家燕十分喜欢在农家屋檐下营巢,是典型的迁徙鸟。它们一般在4月—7月繁殖,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双燕今朝至,何时发海滨?窥人向檐语,知道故乡春。”从古人徐壁《春燕》一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家燕是一种候鸟,不但秋去春来、历年不爽,而且多能返归故居、重入旧巢。研究资料显示,有的家燕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正如汉乐府中所说:“翩翩堂前燕,冬藏复来见。”所以,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往往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家燕春来何处?秋去何方?据专业人士研究,燕子分布很广,在越冬时不仅遍及东南亚,而且能远达澳洲北部,春来再渐次北返,二月初达广东,三月初至福建,三月中旬达长江下游,四月初达黄河流域,再北就更迟,而秋去一般始于八月终于十月。燕子的飞行速度很快,每秒可达八九十米。
我国民间历来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当然,这是人心向好、向善、向美的企盼。实话实说,燕子并不预兆什么,但它的确是捕捉害虫的健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
钟鼓楼上空的燕子,究竟是什么年代春暖花开时、从哪里飞来这里,给古城带来欢快和愉悦?上百年传承不断,也许没人说得清,但古城西安依仗巍巍秦岭、自然植被丰富,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物产丰饶,家燕作为“灵”鸟理所当然会选择这处祥瑞福地作为春的故乡了。而钟鼓楼,又是这座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筑巢安家、生儿育女、飞翔嬉戏,尽享天伦之乐,可谓上佳之选。
来源:西部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