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有哪些(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有哪些(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范文示例: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原句是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一个动作“罩”分解成“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罩住”几个动作,那冬天捉鸟的情趣就写了出来。)

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有哪些(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1)

作家老舍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把笼统的大动作分解为小动作

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把大动作写出一个具体的“过程”。

范文示例: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原句是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一个动作“罩”分解成“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罩住”几个动作,那冬天捉鸟的情趣就写了出来。)

范文示例: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赏析:原句是“李老师喝水”, 这一段描写,把“喝”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范文示例: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凡卡》

(赏析: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写好动作的细节描写的注意事项:

1、遵循动词多样性原则,使动词使用准确、贴切

范文示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神情 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 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赏析:动词有看见、戴、穿、走到、探身下去、穿过、爬上、 攀着、缩、微倾、显出、看见、流。只有两处用到了“看见”一词。手的动作是“攀”,脚的动作是“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 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的竭力、挣扎和不屈。于是,父亲努力的样子浮雕一般清晰地刻入读者的脑海,他那肥胖的、狼狈的、艰难的背影,也定格成儿子心目中长久的记忆。对动词的使用都极为考究,既要符合动词使用准确、贴切的一般性要求,还要遵循动词多样性 的原则,即在一篇文章中尽量做到不重复使用动词。)

我们在写作中始终 追求动词使用的贴切和生动、形象。例如对我们在作 文中经常使用的“打”字,进行相近词列举。 (推、搡、敲、叩、击、砸、触、踹、踢、蹬、嗑、扯、 拖、拉……)只要把“打”替换成括号里的任一个动词,就会 使一个空泛的“打”,变得更具体、可感,强化了动作的分寸感。 从“打”字的替换训练,我们自然可以总结出: 在作文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常人使用频率过高的“高频 词”。 例如:吃——轻啜了两口、猛吸了几下、享用了 大餐、喝了几口、紧吞了几口、细嚼慢咽…

2、写好一般性连续动作,使文章读来井然有序

范文示例:

孙老者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 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 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 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满院子都打到,走得远,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 神贯穿

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 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老舍的《断魂枪》

(赏析:老舍在这个片段中就很好地体现了动词多样性 的原则。同时,老舍描写的是孙老者一套完整的打拳动作,这些动作是连绵不断的,老舍也就按照拳路(动作先后顺序)次第写来,拳打得眼花缭乱,但我们读 来却井然有序,这就得归功于老舍使用了“一般性连续动作”这一动作描写技巧。 一般性连续动作的特点相比单个的动作,主要体现在动作的连续性上,通常一个连续动作可以分解成 5 个以上的局部动作。像这趟拳,老舍把它分解成了 “一屈腰”、出腿、出拳、飞脚、飘在空中、满院子打到、 抱拳收势等 7 个连续动作。)

范文示例:

古斯达夫像一个野蛮人在跳一个战争舞,他张开嘴巴,眼睛炯炯发光,向前瞪着。草地上只有他一个, 跳上跳下得像一个球,一忽儿用脚跟踏着跳,两条腿替换着踢飞脚,踢到头那么高,每一踢就发一声尖喊。 接着他又腾空跳起,在空中转了一个大身,掉下来的 时候,只停在一只脚跟上,随即像一个陀螺似的旋转起来。

------丹麦 尼可索《征服者贝菜》

(赏析:尼可索把古斯达夫的舞蹈动作分解成了几个动 作: 跳上跳下、用脚跟踏着跳、两腿替换踢飞脚、边踢边喊、腾空跳起、空中旋转、单脚独立、旋转(大致 为 8 个动作)。

看了这两个片段后,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般性连续动作的特点: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演绎完一 个成套的动作,分解动作总数在 5 个以上。

3、使用慢动作,使动作呈现更清楚、更精彩

艺术总是相通的,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借 鉴其他门类艺术的创作手法。例如,神态描写时,就 借用了电影手法“特写镜头”。同样在动作描写中,许多作家都将电影中的“慢镜头”融入进来,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表现技法——慢动作。 欣赏一段中对奇袭百虎团的 小分队战士飞越悬崖的一段动作描写:

范文示例:

当他确信无问题时,便全身用力地一收缩,然后 猛一伸张,双脚向石壁猛劲一蹬,全身一纵,他就像 一粒小弹丸从巨石上射出去了,飞在空中,飞向奶头山的树梢。战士们顿时全身一惊,还没来得及呼出一口气,小弹丸似的栾超家已挂在奶头山伸过来的树梢 上了。

-----曲波《林海雪原》

(赏析:栾超家飞越山涧的动作在一瞬间发生了,文章用 战士们“还没来得及呼出一口气”来印证飞越时间之短。那么,这一瞬间发生的动作,同行的战士们都没看清,怎么才能精彩地向读者描述呢?曲波就使用了 “慢镜头”的手法,把一个在一瞬间发生的动作,进行合理分解,放慢了给人们看。

“飞越山涧”这一个动作被分解成了几个动作: 全身用力收缩、猛一伸张、双脚猛劲一蹬、全身 一纵、射了出去、飞在空中、飞向树梢、挂在树梢上。)

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形成了飞越山涧的动作分解 示意图,清晰地、真实地向我们讲解了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同样在写作中,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慢动作”呢? 也就是说,要符合哪些要求才可使用慢镜头呢?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动作;不用慢动作,人们就来不及看清楚;动作分解后,要足够精彩,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三个要素中,哪怕缺失一个要素,就不一定要使用慢镜头去表现。

4、引用互动描写,使情节更有情

尽管不少同学都使用了动作描写的技法,但总感 觉你们缺乏一种把握全局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你们往往视野狭窄,只盯着描写对象,而漠视了其他人物的存在。这也是我们在习作中容易显得细节单薄的重要原因。我们先来看一个互动的小片段:

范文示例:

父亲的小狗到他饭碗里抢饭吃,他便和小狗一同吃饭。他咬小狗的耳朵,小狗啃他的鼻子;他吹小狗 的屁股,小狗舔他的嘴巴。

---------拉伯雷《巨人传》

(赏析:在法国作家拉伯雷的笔下,由于着力于“父亲” 与小狗互动的刻画,一下子就将两者的亲热劲儿表现 了出来,突出了“父亲”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小狗百 般的宠爱。)

范文示例:

过了一会儿,老师傅亮开嗓门说:“大家请注意,机器要响了。”这时胆小的人立即闪开了;带着小孩 凑热闹的忙后退几步,用手捂住小孩的耳朵;我呢,紧捂着耳朵,壮着胆儿呆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他拿起一只大麻袋,把炒米机的一头放在袋子里,左脚使劲一踩,“轰”的一声,白花花的爆米花涌入了麻袋。

(赏析:这是一篇学生的习作,小作者就熟练地掌握了互 动的技巧,由老师傅一声提醒开始,写出了不同的人 面对巨响的不同表现:胆小的闪开了,带小孩的捂住 小孩的耳朵,我紧捂耳朵静静地看着。)

5、人格化无生命物体的运动,使事物更具灵性

大自然中除了人和动物、植物这些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现象,但它们仍是写作中需要 经常表现的对象,如风、云、雾、雷、电、灰沙、阳光、 露水、气味、味道、热、冷,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生命物体。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也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描写对象。

范文示例:

忽然有一股青烟从嘴唇中央一个小小圆窟窿里 直往外跑,随即散开,又向空中疏疏落落慢慢地挥发, 变成了许多不整齐的灰色线条,一层透明淡薄的雾 气,一些极像蜘蛛丝样的气体。

-------莫泊桑《俊友》

(赏析:一般情况下,对于动作而言,无生命物体都是动作的接受者,有生命物体是动作的发出者。可是在莫泊桑的这段描写中,似乎青烟具有了生命一样,成了动作的发出者——烟成了“跑”“散开”“挥发”这些 动作的发出主体。这就是让无生命物体具备了运动的特质,像有生命的物体具备了主导性的运动意识。

事实上,这个片段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在抽烟,吐 出了烟雾。烟雾是被人吐出来的。吐出烟雾是常规视角,而烟雾从嘴里“跑”出来,就成了非常规视角。 由此可以看出,无生命物体的运动就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人们站在无生命物体的视角,赋予它们以生命的活力,让它们有了意识的主导,从而使它们的运动具有了情感的温度。)

范文示例:

在沉睡中的村庄的黑暗上空,银白色的天际闪闪 发亮,群星中有一颗星是绿色的,像夏天那样嫩绿, 从银河的深远处,从很高很高的地方,特别亲切地对 着我闪闪烁烁。当我步行在遍地尘土的夜间大道上的 时空,它跟着我移动;当我在桦树林边,在幽静的林 荫下停步的时候,它也在树丛中停住;当我走到家的 时候,它还在瞧我,从黑黝黝的房顶那边亲切而温存 地闪闪发亮。

--------前苏联作家帮达列夫《童年的星星》

(赏析:文章赋予了无生命的星星以情感,让它像人一样,一直陪伴 着,成为我的一个密友。 从上面两篇例文,我们发现,描写无生命物体的 运动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和比喻。人格化是无 生命物体运动的最根本的方法。)

范文示例:

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 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像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巴金《家》)

(赏析:在巴金的笔下,香气也能织网。 在周克芹的眼里,晨雾也具有了灵性。 总之,一篇文章如果能恰当地使用表示动作的 词,在遵循动词的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让一般性连 续动作、互动、人格化 无生命物体的运动等 动作描写技巧在文中 巧妙运用,作者笔下的 文章一定会更有情、有 灵性,更能吸引广大读 者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细节描写,一篇文章只有写好动作描写,人物的刻画才能栩栩如生,你写出的作文才更具神韵。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佳作示范:(一)

开放于青丝间的花

薄暮中暗色开始汹涌,吞噬着太阳馈赠予地球的一切光亮。这般也不能熄灭你所给予的温暖,只待云开月朗,光明再次眷顾你发间的馨香。月清了,茉莉般温和的微光轻轻为你手中的汤药覆上薄纱,袅袅烟气升腾为一抹别样的风雅,婉转地洒在你柔亮的青丝间,绽成一番润和的模样。

“先喝了这个再继续写吧,不然待会凉了就更难下咽了。”是你惯例的叮咛。我置若罔闻般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笔舞的迹象,好似事不关己般说道:“把它放那吧,我写完这个就喝。”我没有抬头看你的表情,但也约莫猜出了你无奈的神态及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你细细地将抹布铺在桌面上,再将那微棕色的汤药连碗置上,最后将调羹摆正才悄无声息地走出房间,掩上门。夜风淡淡的凉意扑在我的脸上,我才恍然一般关上窗,慢吞吞地伸个懒腰,望着烟气尽散的汤药,捧碗,捏鼻皱眉一口气解决了整碗味道怪异的汤水。你作偶然般推门而入,眉头似是舒展了些,微僵的手却麻利地收拾着我留下的“残羹”。

“不要老是拖到凉了再喝,味道会更不好的。”

我干脆坐下,不再回应。你又轻轻将碗放下,几不可见地将手在衣服上蹭了蹭,再撩过我的后脑勺,开始仔细观察起我的发丝。你的叹息声开始泛滥,我不知该如何回应,便像幼时耍赖般轻言道:“有什么好担心的?不就几根白头发嘛,以后染黑就好了。”你已显苍老的手明显地颤动了一下,语气中含着浓浓的担忧:“最好不要染发,特别是黑色染发剂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最多了。再快捷的染发剂也不如身体重要啊……”感受着你戛然而止的话语,我心里涌起一丝苦涩,悄然地掠过你那一头青丝。

随着你无奈的一声叹息,你端着碗已步出房间。只留一丝清香在房间滞留,勾起一缕缕我对于你一头乌发的回忆。那一匹远胜黑缎的发丝,若再植上一瓣素花,该有多美!

再一日晚间,你再次端药而至。你尚未开口,我已顺从地放下手中的笔,接过碗毫不停顿地喝下。无所畏惧的苦涩气息竟被一丝丝香甜的红糖滋味包裹减弱。放下碗,与你相视一笑。你绕到我身后,对着与你高度相平的我开始了每日不缺的查看。“果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呐……”你啧啧的惊叹将眉目间的阴云一挥而散。我转身——

望着你许久未绽的笑容开成一朵花,轻轻柔柔的韵味沁成芬芳,投在你费心“培植”在我脑后的黑发上。我只想将它采下,簪在你温软的青丝间,替我凝成一句心声——我爱你,妈妈。

(赏析:作者用她细腻之笔为我们描绘了母爱的隽永和美好——母亲为女儿熬好汤药,细细叮嘱喝下,每日不缺的查看,尤其是母亲的倒药的动作,作者分解成了许多细微贴切的小动作,生动细腻母亲的爱子情怀。只为让女儿拥有乌黑油亮的发丝,却置自己的满头青丝于不顾……这就是母亲吧,她的眼里有孩子细微的一切,却唯独没有自己。而女儿更是把这种感念之情记在心里,注入笔下,形象地把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亲情爱意比喻成一朵温馨芬芳的花,想把它簪在母亲温软的青丝间,凝成一句心声“我爱你”。作者有一支善于描绘的笔,尤其在“喝药”这一细节上,不管是情境描写、动作描写,还是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都贴切细致、情感充溢,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别致的美感,堪称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佳作示范:(二)

恰似她的温柔

中秋之时,月圆之夜。白白胖胖的汤圆,配上圆圆满满的月亮。那个夜里,伴随着汤圆飘香的梦里,想起她的温柔了吗?

“今天八月十五呢!”我期待的望着她,因为她出的点子从来不会让我失望。“做汤圆吧。”她笑,低头选取材料,操持过柴米油盐的那一双手,娴熟地挑挑选选,拣出最细腻鲜香的那袋面粉。“在我小时候,你外婆总能做出让我觉得那是最好的汤圆。我啊,一点都不如她,她那双手,灵活着呢。”她回忆,似乎已经品到了外婆亲手做的汤圆的鲜美。

当一大坨面粉猝不及防地扑来,毫无防备的我手忙脚乱,她却咯咯的笑,变得像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了。她把手伸进面盆,有力得搓揉起来。我也加入了其中,左翻右锤上下拍拍,四只手突然就有默契起来了。这一团白白稠稠的稀泥,一下子被驯服成一个个圆圆胖胖的团子。我抬头看她,想告诉她我的得意,却愣住了。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明媚动人。是这样的情景让你回到了许多年前吗?当你还是个姑娘的时候。

我细细打量着她,视线一下被拉回到那刚做好的饱满白嫩的面团子,面盆里,她的那双双暗淡细瘦的手颇为显着,它丝毫不在意它的外表,也许也根本没有想到。它把面团子抓起来,从手掌心滚进锅里,却溅起几滴热油,不巧有一两滴落在那双手上。我吓一跳,才知道,她手上那些深浅不一的点点,原来是日日操劳,烧菜做饭留下的伤疤。“吃什么汤圆,我帮你搓搓手吧。”我心疼这一双手,打来一盆凉水,让它浸在水里。“疼吗?”“不疼,习惯了。”她淡淡地说。

习惯了。这双手,许多年前也踩过路边的鲜花吧?这双手,许多年前也被春风拂过吧?这双手,许多年前也剥过彩色的糖纸吧?我想的到,这双手曾经一定比我的双手还娇嫩,握起来,一定比我的双手还滑润。可如今这双手真是暗淡枯瘦啊,摸着都只有感觉那是皮包着骨。

她忽然把手从盆里抽去,“吃汤圆吧,不吃就浪费了。”那双枯瘦却有力的手把整只锅端起来,放在红木桌上,热腾腾的汤圆在锅里翻滚着。一定是蒸汽太大了,全都聚在我眼睛里了,让我迷了眼。透过水汽看天,十五的月亮朦朦胧胧的真是很漂亮。我转头看她:“妈,最美不是十五的月亮,而是和你一起的每一天。”

妈妈说,外婆包的汤圆是没有馅儿的。妈妈包的汤圆也是没有馅儿的,虽然没有馅儿,但你细细地嚼,慢慢地咽,总能尝出特别的甜味来。我心满意足地品尝着,这特别的滋味,恰似她的温柔……

佳作示例:(三)

我的视线

中考前夜,铭刻在我心中的不是你那故作轻松的笑容,进入我视线的是你稀疏的头发,略带散乱,黑白各半。你躺在我身边,像儿时那样轻轻地拍着我入睡,我的父亲。

虽然我已经知道了考场在哪,但你执意要送我前来,家中的短短争执,我的视线看到了你焦急担心的眼神,我同意了。

车棚中,我熟练地打开自行车锁,印入我眼帘的是你为我保养得一尘不染的爱车。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你弯弯的身子。

父亲的残疾车明显开得比我快,看着他在前方行驶,我默默地在后面跟着,静静地后面看着。反光镜中,是你饱经风霜的面容,虽然面无表情,虽然目视前方,但我依然能感觉到你对我的牵挂。

转弯处,父亲在反光镜中看了一眼,那一眼现在依然在我心间,充满了关切,就像在台灯旁看着我写作业那样,我不禁愣了一下。

沿着你的车辙,我继续前进,主干道上全是赶考的学子们,瞬间塞满了你和我之间,我努力地昂起头,在车流中寻找你的踪迹,一个熟悉的背影进入我的眼眶。你的背影突然渐小,又渐渐变大,你有些担忧,似乎在寻找着车流中的我的身影。我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激和酸楚。

好不容易和你的残疾车并列前行,一个不小心,红灯又将我们隔开,看着你在另一端频频回首,我几欲有过去的冲动。红灯的转换,我又看清了你的身影,你看到了我,似乎整个人都松驰了下来,我看到了你,也似乎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考场门口,老师面授机宜,你渐渐远去。看着你,我百感交集,能做的只有等待开考……

三天后就是假期,就是轻松的日子,看不到你的整日担心,整日焦虑,或许成绩公布后你会带我去旅游,那时我们再好好放松……

(赏析: 没有华丽词语的堆砌,没有虚伪造作的矫情,你就是用那么淡淡的朴素的文字叙写着父亲陪你去考场途中你的感受,却让我们的心被你深深打动。残疾的父亲默默关怀,懂事的儿子心存感激,父子心意的相通,可以不用语言,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背影就可传递,这是一种何等深沉的父子情哪!全文没有一字“着”情,却在字里行间处处“传”情,人物的肖像、心理刻画细致传神,于无声处传真情。)

名家垂范:(一)

我织毛线 黄宗英

从小学着织毛线 并不是为着织娃娃裙之类弄着玩儿 爸死了 娘眼睛视力减弱 当年 我爸活着时 提倡“劳工神圣”“自己动手” 娘一听爸的汽车喇叭声 就去洗手绢 并常年给儿女们用勾针勾墨盒套 我们每个人上学都拎着变幻着不同颜色的墨盒套。同学们好眼馋。而今娘看字要把书报放在鼻子头上 两个姐一个在金城银行当簿记 一个在山东齐鲁医院搞社会服务 在天津树德里二号的家里除我之外 只有四个光郎头兄弟。我大约九岁时就用小竹针、乱线头 弯来扭去织小围脖 后织毛袜子和无指手套了。挑针的时候就问大姐。我大姐织毛线、裁剪衣服裙裤可真让我羡煞 她会用一只小圆盘盘做黄色的菊花 再用褐色线把一朵朵菊花用勾针连起来 连成一方方 做椅垫子、围挡 可好看 还给我勾成小背心哩!我跟姐学会绕菊花 可没学会勾。我来不及学勾花花 自打能熟练地织下针、不掉针 偶然掉针也能救起来之后 我就连忙上手给两哥两弟弟和自已织起毛衣毛裤来。不能说是织 是改 也就是补吧。上学的男娃女娃的毛衣胳膊肘先磨光磨破。先把小弟穿不下的毛衣拆了 再拆大哥、二哥、大弟的毛衣袖子 把线在椅把上绕成一绞一绞 放在湿湿的清水里浸一夜 第二天用利华皂片洗了 撑直晾干。再让老张妈(家里惟一“从一而终”的养老保姆)撑着 我学着大姐的样 把毛线绕成和羊毛团绒似的带小辫辫的大小团团,把磨细了的线和断线头 一根根理好头 挽个结 备着续那织着织着发现一段不结实的线 就捻上一截。是有计划地把左袖子的线换到右袖子一边 并把省下的零用钱买四两(十六两秤)新线 换了领口和袖口;并从上衣腰际剪断一个瓣花针,抽出一根线 让两上针两下针的腰和身分离 从上往下结一段旧线 再结个新线的边。(赏析: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编织毛衣的全过程:拆旧毛衣 清洗 撑直晾干 绕成带小辫辫的大小团团 把左袖子的线换到右袖子一边…可谓不厌其详。通过这一个个细节 我们如亲临目击 清楚地了解了工作的描写一件物品的制作过程 可以按制作的先后顺序将细节一一交代每一个环节。清楚 比如材料的准备、质地、规格 材料的剪裁、拼装、粘合 到最后的修整 等等。细节写清了 文章的中心部分也就完成了。)

一件V字领镶深色新边的“新”的合身毛衣就穿在我大哥身上 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出风头了。大哥的换了左右袖给二哥 二哥的换了左右袖给大弟 大弟的给小弟 剩下的杂色线就给我自己织藏青色的、红一道、灰一道、白一道的花毛衣了。一冬的黄家五兄妹的毛衣织成了 而织手套是用旧线织边、新线织手巴掌和手指 袜子的后跟和袜头也用新毛线 还加根棉纱 以加强耐磨损度。寒衣齐备 开始用破碎旧布和薄浆糊打硬衬 买青绒鞋面 青缎滚条 做蚌壳棉鞋等过年时穿了。我们兄弟姐妹日长夜大 学费水涨船高 1939年发大水之后 秋深 娘和我翻箱子,我找出大姐二姐上中学时披的深紫红毛线织的大围巾 一条大概要用两斤半毛线,还新着哩。我一鼓作气全都拆了。大姐回家发了脾气 娘哭了 我娘是大姐二姐的后娘。我也哭了一场,但这一冬五兄妹,全都穿上了紫红毛线不同花系列。------我少女时代的毛线活也到此落幕。

(赏析:学写文章《织毛线》一文在细节描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作者以少年时为家里兄弟织毛衣为线索 通过一系列与编织毛衣有关的细节描写 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期生活的艰辛和人们的勤奋。每一位同学在生活中都曾有过类似的动手经历:剪纸啦 拼图啦 缝啦……等等。有些是在劳动课或手工课上 有些是在家庭或社会中;有些仅仅是出于兴趣和爱好 也有些是出于生活的需要。本文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叙写这类事件:从材料来源 到中间的制作过程 再到成品 可供我们借鉴。片断精读炼词炼句这段文字写大姐织毛线手艺好 作者选用了两个简短的表达:大姐织的毛线活让我“美煞” 她用勾针勾成的椅垫围栏“可好看”。作者选用这两个带有强烈的口语色彩的词语 表达了极度倾慕之情 很有感染力。)

名家垂范:(二)

洗衣 新加坡 尤金

在恒河畔看印度妇女洗衣 心中的喜悦 像扎在泥土里的根 很深很深。

她们三三两两地蹲在河畔 把竹篓里的衣服浸湿了 一件一件地抖开来 铺在岸边的石块上 慢慢地涂上肥皂 肥皂很大块 色黄 看起来很粗糙 但有一股清洁的香味。衣服上起了一堆又一堆泡沫 这时 妇女们拿了节棍 卜卜卜 使劲地击打。衣服上的污渍 一点点、一片片 全被打得跳了起来。

接着 把衣服放到河里去漂洗 看到点点滴滴的污秽从衣服上流进河里去 印度妇女的脸上 露出了单纯而快乐的微笑。(赏析:怎样写洗衣女,本段文字着重通过人物的洗衣动作的描写 表现了洗衣女一种原始、自然的美感。“蹲在河畔”、“抖开”衣服、“铺在岸边”“慢慢涂上肥皂” 这些动作自然随意 毫不做作;洗衣时“拿了节棍 卜卜卜 使劲地击打” 毫不顾及周围的目光 充满了原始的力感。通过这一系列动作 将印度洗衣女们的淳朴形象鲜明凸现出来。)

(方法导引:如果我们写一个人的笨拙 可以从动作描写入手 比如他过河的时候 伸出脚踩河里的石头 谁知脚底很滑 半个鞋面浸入水中 他连忙赶快地收脚 力量过大 结果摇晃了几下 整个人摔入水中。)

洗好的衣服 当然要晾。

她们喜滋滋地把竹篓提到岸上 阳光早已把大大的石块晒得滚烫滚烫的 她们细心的将衣服摊得开开的 阳光如熨斗 一下一下地熨在这些洗得泛着清洁亮光的衣服上。

妇女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了。

她们围在一起 唏哩呱啦地谈天 话语和笑声像雨点 滴滴答答地落入河水里。恒河呢 以粼粼的波光 笑应她们。(赏析:本段文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渲染了一幅欢快的图景。用“雨点滴滴答答地落入河水里”比喻妇女们谈话声和笑声的嘈杂和响亮 形象而又生动;恒河水甚至都像人一样“笑应她们” 显得活泼自然 富于美感。)

(全文赏析:本文通过洗衣女原始、质朴的洗衣动作的描写 采取与现代文明对比的方式 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的印度洗衣女形象 抒发了作者对不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一种文化的向往。)

(方法导引:人物的动作能够真实反映出内在的心理活动。如果一个人的手在发抖 身子在哆嗦 就反映出他胆怯的内心;如果人的脚步轻盈 手里晃着一束鲜花 说明他很快乐。借助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人物形象就会显得鲜明、突出。)

实战演练

一、请以《坚持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②卷面整洁,有真情实感,有传神的细节描写,不得套写抄袭;

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二、人的一生中 许多往事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忘却 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会始终如一地绽放在我们的生命里:尽管有时它们可能只是一杯已经有点凉的白开水 一个角落里的一张残破的蛛网 一声来自陌生人的不经意的善意问候 一次并不成功的努力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 你是否有幸看到了这些花开的细节?请你用150字左右细致地描绘其中的一个片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