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制作团队介绍(曹家渡红人馆葫芦兄弟编剧姚忠礼)
大鱼海棠制作团队介绍(曹家渡红人馆葫芦兄弟编剧姚忠礼)《葫芦兄弟》一共有13集,是为了契合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天,一周播一集。当年,姚忠礼和胡进庆、杨玉良共同承担了前期剧本创作。胡进庆也是《葫芦兄弟》的总导演,在片尾的编剧署名中,他用的名字是“墨犊”。“群山起伏,山花烂漫,一个身背竹篓,腰别砍刀的老翁在攀登悬崖……”姚忠礼打开已经泛黄的手稿,这第一行文字是《葫芦兄弟》故事最初的样子。1984年,美影厂开始筹备《葫芦兄弟》时,姚忠礼33岁。上世纪80年代后,《三个和尚》《雪孩子》等短片过渡到《葫芦兄弟》等系列片逐渐诞生,随着中国第一部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篇《哪吒闹海》的出现,中国动画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荣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和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的姚忠礼,被分配进入美影厂。上世纪80年代前的中国,为了贴合当时播出平台和观众的观赏习惯,美影厂的动画艺术片都以10分钟、20分钟的短篇为主,电影院是它们的主要“舞台”。姚忠礼告诉记者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相信大家对这首歌并不陌生,耳熟能详的旋律陪伴了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葫芦兄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7个本领超群的葫芦兄弟,为救爷爷团结一致,与妖精们斗争的故事。《葫芦兄弟》自1986年播出以来,感染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
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动画系列片,它和美影厂同期制作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让中国动画系列片开始全面开花。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曹家渡有着深厚的渊源,其中,不少经典动画的主创人员也都成长、居住在曹家渡。此次,曹家渡红人馆采访到了家住武西居民区海影大厦的《葫芦兄弟》主创人员——编剧姚忠礼、美术设计师吴云初、动作设计师沈如东,让他们带着大家一起去揭秘童年回忆背后的故事。本期让我们先跟着编剧姚忠礼的讲述,看看《葫芦兄弟》最初的样子。
繁荣时期进入美影厂
“中国动画至今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这期间又经历了两个繁荣时期。”姚忠礼向记者介绍道。上世纪60年代,在美影厂的大力研制下,成立研发水墨动画青年组,在1960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4年制作了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随后,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等片种开始衍生,形成了中国动画的第一个高峰。
上世纪80年代后,《三个和尚》《雪孩子》等短片过渡到《葫芦兄弟》等系列片逐渐诞生,随着中国第一部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篇《哪吒闹海》的出现,中国动画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荣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和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的姚忠礼,被分配进入美影厂。
上世纪80年代前的中国,为了贴合当时播出平台和观众的观赏习惯,美影厂的动画艺术片都以10分钟、20分钟的短篇为主,电影院是它们的主要“舞台”。姚忠礼告诉记者:“要了解《葫芦兄弟》,首先要了解他的诞生背景。”随着电视机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以及国外系列动画片的引入,那些每天放一两集,持续放几个月的系列动画非常受少年儿童的欢迎。
当时,大家渐渐意识到,电视动画是教育少年儿童一块非常重要的阵地,而姚忠礼明白,想要让自己国家的动画作品占领平台,必须要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
团结是《葫芦兄弟》的核心
“群山起伏,山花烂漫,一个身背竹篓,腰别砍刀的老翁在攀登悬崖……”姚忠礼打开已经泛黄的手稿,这第一行文字是《葫芦兄弟》故事最初的样子。1984年,美影厂开始筹备《葫芦兄弟》时,姚忠礼33岁。
《葫芦兄弟》一共有13集,是为了契合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天,一周播一集。当年,姚忠礼和胡进庆、杨玉良共同承担了前期剧本创作。胡进庆也是《葫芦兄弟》的总导演,在片尾的编剧署名中,他用的名字是“墨犊”。
姚忠礼在创作《葫芦兄弟》时,由于对系列片剧本创作缺乏经验,想要写出一个情节精彩的好故事,他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构思,但有一点非常清晰,他的初衷是想要传达“兄弟团结,其利断金”的教育意义。七兄弟的本领各不相同,但本领再强,单打独斗也不能取得胜利,唯有团结才能让他们战胜妖精。“主角不是所向披靡的,他们一定有弱点。”姚忠礼说,“其次是,反派必须够强大,这样情节才会紧张、揪心。”
不仅故事的核心是团结,《葫芦兄弟》同样有一支团结的创作团队,正因为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和不断突破,才呈现了一部优秀的剪纸动画片。
说起《葫芦兄弟》,很多人可能忘记了具体情节,但脑海里还会情不自禁响起主题曲的旋律。这首《葫芦娃》的歌词姚忠礼只写了一小时。“当时,把写好的初稿交给作曲吴应炬,他问我能不能加两个象声词,这样既有童趣,也符合歌曲活泼的特色。”姚忠礼回忆到,于是他就加上了“叮当当咚咚当当”,这既像是葫芦在风中摇摆,互相碰撞的声音,又像是葫芦纷纷落在地上的声音。正是这句“叮当当咚咚当当”为歌曲注入了灵魂。
姚忠礼的灵感有许多都来自于生活,在采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一次,姚忠礼在给儿子读郑渊洁的童话故事《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时,4岁的儿子听着听着竟哭起来了,他哭着说:“爸爸,你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拍成动画片啊?”姚忠礼心想,这部作品连年幼的儿子听了都如此感动,如果拍成动画一定会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于是姚忠礼马上向美影厂提议,1987年开始着手创作动画《舒克和贝塔》。
在姚忠礼眼中,曾经的美影厂是一个伟大的企业,那里有一支强大的队伍。“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这是当时美影厂在创作上的座右铭,姚忠礼至今还记得:“这句话融入了我们每一位创作者的血液中,大家都在追求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如果说“团结”是《葫芦兄弟》的初心,那么在姚忠礼看来,“原创”便是中国动画的初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廖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