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1)

又是深秋季节了,这时候晚上安静下来,我们常常听到几声蛐蛐叫,不管是农村的堂屋还是城市的角落,晚上都少不了这几声蛐蛐叫。其实,这几声蛐蛐叫已经陪伴我们中华民族走了千年。

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

点击一下,听蛐蛐儿叫来自每天读诗词00:0000:13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2)

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3)

聿(yù):作语助。莫:古“暮”字。 除:过去。 无:勿。已:甚。大(tài)康:过于享乐。 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 瞿(jù)瞿: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 逝:去。 迈:义同“逝”,去,流逝。 外:本职之外的事。 蹶(gui四声)蹶:勤奋状。 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 慆(tāo):逝去。 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4)

《诗经》种还有《国风·豳风·七月》一篇写到蛐蛐儿: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有人的地方肯定有老鼠,那么有人的地方也必定有蛐蛐。这个昆虫不同于蚂蚱、蝈蝈。蛐蛐和人的陪伴那是自古就有了,它在中国文化中,也是占了一席之地,不管是风俗迷信还是娱乐斗蛐蛐,蛐蛐这种鸣虫,和我们中国人真是密不可分。除了娱乐和迷信之外,蛐蛐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报秋送寒。 所以蛐蛐在从诗经到唐诗到宋词等文学体裁中一直延续下来,并大频率出现。当然这首诗经,算是用蟋蟀送秋起兴的典型和鼻祖。 诗中,天气寒冷,蟋蟀跑到我们屋里、床下。别说几千年前,到现在的农村都是这样子。周围稍微一安静,就听到蛐蛐叫了起来,这时候自然就有了秋天的味道。

秋天,岁暮之时,天气初肃,最容易让人感叹年华易逝。这首劝人及时行乐,而又不要放纵过度的诗经就出来了,极度符合了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庸、物极必衰的哲学思想。这不仅仅是一首民谣的诗经了,他的创作高度要更高一个层次,也绝不是普通底层百姓创作。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5)

一曲蛩吟鸣古诗。

夜半人静,万籁无声,正是伏案夜读好时光。窗外草际,传来蛩鸣,时断时续,不由侧耳欣赏。自古逢秋悲寂寥,肃杀悲凉的秋色,凄清哀怨的蟋蟀和鸣蝉声,最能引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惆怅。

让我们来听下古人诗中的蛐蛐叫。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一个充满热情的梦,就这样被惊破了。一腔啸叹难尽的心事,是只有借琴音来倾诉的了。那是这位抗金志士"还我河山"的血脉之贲张呵!然而,在"议和"声浪甚嚣尘上之中,谁又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故园的山竹老了,壮士的鬓发白了,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6)

行香子·草际鸣蛩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词人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已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7)

清平乐

宋 · 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蟋蟀就这样,在深秋时节,一次又一次,入了书画,进了诗词。它的鸣叫,声声诉尽秋凉,唱尽哀愁。

夜书所见

宋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又是一个秋季,异乡的离人,在秋风送凉、秋风送寒的时候,看到了几个孩童在一篱灯下斗蟋蟀,想起来孩童时的时光,嗅到了家的味道。

《蟋蟀》不只是一种昆虫,更是一种文化,传达古人的一种深邃的人生况味,一种感知自然、思考世界、体验生命的方式。蟋蟀又叫蛐蛐、促织、秋虫、将军虫等,由于它独居好斗,又加上叫声清脆响亮,所以大约从唐代开始,斗蛐蛐就成为很多有闲人的娱乐方式,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井细民,都不乏这方面的高级玩家。明朝的第五代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历史上以喜欢斗蛐蛐而著称,被称为“蟋蟀天子”、“蛐蛐皇帝”。

蒲松龄有一篇很有名的小说——《促织》,写的就是一个叫成名的书生因为蟋蟀而命运沉浮的故事。当代著名文博专家——号称“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还专门写了一本《蟋蟀谱集成》,辑录了从宋代一直到民国时期总共十七部研究蟋蟀的著作。可见蟋蟀这种昆虫,在中国已经衍生出了一门与之相关的蟋蟀文化。

晚上什么时间是斗蛐蛐最佳时间(陪伴国人千年的)(8)

蟋蟀是一种对物候变化十分敏感的昆虫,一到秋季,随着天气凉,它就开始向人们的住处转移,当滴水成冰的时候,蟋蟀就穿门越户,进入内室,“入我床下”了,听到厅堂里有蟋蟀的鸣叫声时,马上就意识到,一年很快就要结束了。

现在趁着秋正浓,夜正深,还在乡下过国庆的童鞋,好好听听蟋蟀叫,重新地仔细去回味这千年的鸣响,不管是年华飞逝还是秋寒将至还是感叹假期余额不足,这都是发呆的好机会。

趁着应景的秋,来一次“蟋蟀”、“蛐蛐”、“促织”、“蛩虫”的飞花令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