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战将排名(大清二百七十六年)
大清第一战将排名(大清二百七十六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的 昌伊苏 那木都鲁氏(满洲正黄旗),疯癫而死。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的玉 福 (汉军镶黄旗),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的 马负书 (汉军镶黄旗),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的董 孟 ( 汉军正黄旗),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的 德 灏 (满洲正黄旗)也有蒙古旗人的说法 。
有一种说法,八旗善于骑射,以武功得天下,他们的武功真的很厉害吗?
有清一代,武状元有史可查的一共109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汉人,旗人只有9人,他们分别是: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的赛 都 (汉军正红旗),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的曹国琼( 汉军镶白旗),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的 马负书 (汉军镶黄旗),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的董 孟 ( 汉军正黄旗),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的 德 灏 (满洲正黄旗)也有蒙古旗人的说法 。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的玉 福 (汉军镶黄旗),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的 昌伊苏 那木都鲁氏(满洲正黄旗),疯癫而死。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的 波启善 (满洲正红旗)董鄂氏,族源为汉人。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的德庆 (汉军镶白旗)。
这里面汉军八旗就有六人,而满洲八旗只有区区三人!
清代武状元中,直隶地区最多,多达28名,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次是山东,有13位武状元,然后是浙江8位,江苏7位。
有人讲八旗武功开始是厉害的,后来堕落了,但战事频繁的顺治朝武状元全是汉人,直到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才出现一个汉军旗人武状元,一直到乾隆年间才出现一个满洲旗人武状元。整个清代,满洲勇士(武状元)可谓百年一遇,稀罕得紧。
清代武状元名单 :
朱彭寿〈旧典备征》对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汇考,现据他的记载,将清代武科状元的科分、姓氏、籍贯、胪列于下:
顺治朝 (7人)
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东章邱。
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玺 浙江仁和。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于国柱
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刘 炎 浙江山阴。
顺治十七年庚子补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苏上元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维鼐 山东济宁。
康熙朝 (21人)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吴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顺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张英奇 直隶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诈 浙江山阴。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国梁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罗 琪 浙江会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继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宪武 直隶。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应统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张文焕 甘肃宁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纬 京卫。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缴煜章 京卫。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马会伯 甘肃宁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维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杨 谦 江苏仪征。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隶献县。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显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肃宁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赛 都 汉军正红。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鳞 封荣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镛
雍正朝(5人)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国琼 汉军镶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东胶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齐大勇 直隶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孙宗夏 陕西镇安。
乾隆朝 (27人)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马负书 汉军镶黄。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龙 直隶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华。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贾廷诏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汉军正黄。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张兆潘 江苏泰兴。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张大经 山西风台。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隶献县。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顾 麟
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年) 李国梁 直隶丰润。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马 全 山西阳曲。壬中科时已取中探花,名马琼,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飞龙 直隶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灏 满洲正黄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龙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钱治平 顺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广东长乐。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赏 山东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隶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黄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刘 双 顺天大兴。
乾险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刘荣庆 江苏泰州。
乾险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马兆瑞 山东临清。
乾险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刘国庆 江苏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汉军镶黄。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飙 山东掖县,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飞虎
嘉庆朝 (12人)
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年)黄仁勇 广东海阳.
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云龙 直隶阜城。
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宁 广东南海。
嘉庆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隶蔓城。
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张联元 直隶献县。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华清 山承临润。
嘉庆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诚 江西乐平.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马殿甲 河南邓州。
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宁 山东益都。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凤来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开业 以传胪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钟英推升状元,陕西神木。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苏 满洲正黄。
道光朝 (15人)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张云亭 直隶清丰。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张从龙 山西临县。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阳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吴 钺 山东蓬莱。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广金 山西灵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凤山 河南沿县。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启善 满洲正红。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隶安肃。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隶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赵云鹏 河南汝阳。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庆 汉军镶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张殿华 直隶枣强。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吴德新 直隶东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隶晋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阳春 四川华阳。
咸丰朝 (5人)
咸丰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东锯野。
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 温常勇 直隶天津。
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隶南和.
咸丰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韩金甲 山东历城。
咸丰十年庚申科(1860年) 马鸿图 直隶抚宁。
同治朝 (6人)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样 直隶邯郸。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黄大元 直隶怀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张蜀锦 宜隶广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陈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张风鸣 河南西平。
光绪朝 (11人)
光绪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鸿图 福建侯官。
光绪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隶天津。
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黄培松 福建龙泉。
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年) 杨廷弼 河南祥符。
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占魁 山东昌邑。
光绪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梦说 山东阳谷。
光绪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张宪周 山东珲城。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赓 江苏海州。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张鸿翥 江西鄱阳。
光结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国栋 直隶天津。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张三甲 直隶开州。
因清承明制,清代武举考试程序与明代基本相同
清代武举考试一般都是在文举考试结束后进行,每一级考试的内容都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测试马上射箭,纵马三次,共发九枝箭,中三箭为合格,方可继续参加下面的考试,在乾隆年间,马射之后还增加了一项“马射地球”;
两种骑射靶子。矮的一米六,高的两米五。考试要求箭必须扎到靶上。不然不算成绩。
第二场测试步射和技勇,步射需距离靶子三十步,连发六箭,中两箭为合格,合格者可以参加技勇测试,主要测试开弓、舞刀、掇石,弓分为八力、十力、十二力三个号,刀分为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个号,石头也分为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三个号,乾隆年间规定,“弓、刀、石三项技勇,必有一项系头号、二号者,方准合式,遂为永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步入了近代,面对外来侵略,武举考试的弊端开始凸显,洋人的“船坚炮利”宣告了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清廷内部开始有人提出废除武举,但是当时的愚昧的慈禧太后顽固保守,对此无动于衷。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部出现废除武举的一次高潮,于是在内外压力下,清廷据顶废除武举,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颁布谕旨:“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既久,流弊滋多。而所习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自应设法变通,力求实济。嗣后武生童试及武科乡会试,著即一律永远停止。”
至此,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二百余年的武举考试正式推出历史舞台,而此时,八旗壮汉早已经变为八旗懒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