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张荣作品欣赏(张秉荣和他的诗书画之路)
国画大师张荣作品欣赏(张秉荣和他的诗书画之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秉荣的影响和带动下,不拿工资的书画院管理团队成员无怨无悔讲奉献。在该书画院举办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时,大家一致对张秉荣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钦佩。有人统计过,张秉荣三年来自掏腰包近二十万元无偿用于书画院各种活动项目。对此,张秉荣的回答很诚恳:夫人理解支持,两个儿子也不需要他用钱,自己有退休金,乐意拿出钱助力书画院发展。一个目前近百人的民间书画团体,现有三分之一成员成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缘于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张秉荣便是这个团队的核心。该书画院组织了一群热心公益、积极向上的书画爱好者,无偿培训学员,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书画交流培训,举办各类书画展,用笔墨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人文美景。张秉荣个人作品集。张秉荣作品之一。
张秉荣(中)的书法作品很受欢迎。
张秉荣无偿辅导小朋友练习书法。
在盐城,有一位78岁的老人酷爱诗书画艺术,很好地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爱、老有所乐”。他就是为人低调的张秉荣先生。
张秉荣集诗人、书法家、画家于一身,可称得上是德艺双馨;作为文德堂书画院院长,个人掏出近二十万元用于团体事宜,团结带领一批志同道合者,在诗书画艺术殿堂辛勤耕耘。
一个目前近百人的民间书画团体,现有三分之一成员成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缘于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张秉荣便是这个团队的核心。该书画院组织了一群热心公益、积极向上的书画爱好者,无偿培训学员,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书画交流培训,举办各类书画展,用笔墨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人文美景。
张秉荣个人作品集。
张秉荣作品之一。
在该书画院举办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时,大家一致对张秉荣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钦佩。有人统计过,张秉荣三年来自掏腰包近二十万元无偿用于书画院各种活动项目。对此,张秉荣的回答很诚恳:夫人理解支持,两个儿子也不需要他用钱,自己有退休金,乐意拿出钱助力书画院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秉荣的影响和带动下,不拿工资的书画院管理团队成员无怨无悔讲奉献。
书画界人士普遍认为,张秉荣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以现实题材入诗入画,通过写意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完成具有极强思想性的书画作品。 张秉荣在一次个人书画展上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我本身是个草根,从来没有进过美术学院学习,所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的都是心里的东西。”张秉荣不是书画科班出身是事实,但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并非虚言。
1945年,张秉荣生于滨海东坎老东街。中学时代的张秉荣勤奋好学,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喜爱书画艺术。那个填饱肚子都困难的年代,无缘拜滨海当地书画名家为师,张秉荣就自己反复临摹名师隶书和各种画稿字帖。1964年,东坎东大街轰动一时的事情,莫过于曾经做过我党地方地下交通情报员的张秉荣父亲挨家挨户告诉人家:小三子(张秉荣排行老三)实现了父母的愿望,考上了南京大学。
接下来一帆风顺也就顺理成章了。1969年,张秉荣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分配到盐城地区机床厂工作,是年与上海交大毕业的高材生陈亚玲结婚。由于工作积极,努力上进,张秉荣很快得到提拔重用。虽然从政当官,但探索书画艺术之路从没有间断,“种好责任田,闲耕自留地”成为那时候的真实写照。
张秉荣作品之二。
张秉荣作品之三。
尽管公务缠身,张秉荣仍然不放弃研习书画,“闲耕自留地”,先后成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盐城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王羲之基金会会员、国际书画学会研究员等,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以及省、市展览,还漂洋过海到国外展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曾入选第三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被收入《当代书法篆刻大观》《国际现代书法集》《中日硬笔书法家大辞典》等。
多年来,张秉荣个人作品集先后面世:《美丽盐城歌曲集》《张秉荣诗书画集》《张秉荣诗词》《张秉荣书法集》《何玲龙张秉荣画配诗集》。细细品读这些作品集,会让人联想到“左宜右有”“别具匠心”两个成语,多才多艺不简单,创新突破非寻常。远看这位习惯戴着帽子、衣着朴素的七旬老人并不显眼,近观其写满沉稳的脸庞会让人心生敬意。
除了书画方面有多个“头衔”,张秉荣还是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我是盐城人,为何不发挥个人特长,用诗词歌颂盐城,用书法展示盐城,用画笔描绘盐城!”张秉荣认为书画作品用自己创作的诗词效果会更好。“多个手艺有饭吃”是他母亲的教诲,但现在吃穿不愁,“艺无止境”才是他继续学习的动力。
2005年退休后,张秉荣进入盐城市老年大学诗词进修班系统研究诗词歌赋,因此与本地知名学者何玲龙相识。何玲龙回忆说:“张先生不断向我展示他的新画,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惊叹。张先生每次都让我先解读作品的主题,然后出示他自己创作的诠释画作主题的诗词。”可见张秉荣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
张秉荣作品之四。
要达到新的境界,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毅力和“肚子里有货”,张秉荣具备这些条件。作为与张秉荣交往五十多年的文友,长期从事调查研究、政策研究和编辑学研究工作的原盐城市国家保密局局长陆鹤鸣说,张秉荣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有现代文化人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他克服困难,减少回上海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就是为了不断钻研诗书画知识和管理团队,奉献精神超乎常人。
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书法县”滨海走出去的书画名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在《张秉荣诗书画集》序言中写道:“张秉荣先生学书,虽然范本很多,纯然是自取所需,情有独钟。他确定不愿‘竟似古人’,当然也绝非‘不学古人’,他在学与不学之间存在自己的见解。”管峻的评价是对张秉荣作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最好的注解。
“大胆创新,不拘一格”不是张秉荣的最终目的,感恩回报和传承弘扬是他正努力去做的事情。
“我喝着家乡的山芋干粥长大,父母坚持的‘相信共产党,总会有出头之日’信念深深影响了我。‘有出头之日’就是过上好日子后更要懂得感恩社会、回报家乡,将自己的技艺无偿奉献出来,带出一支能力过硬的队伍,培养一批新人,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张秉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朱大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