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资料图片 图④:香山革命纪念馆。本报记者 杨颜菲摄 图③:西柏坡五大书记像。 赵永辉摄(人民视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1)

图①:遵义会议陈列馆。

胡志刚摄(人民视觉)

图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本报记者 杨颜菲摄

图③:西柏坡五大书记像。

赵永辉摄(人民视觉)

图④:香山革命纪念馆。

资料图片

图⑤:延安革命纪念馆。

加向前摄(人民视觉)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周景春——

苏区精神代代传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里是许多个“第一”的诞生地: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在这里创建,第一部宪法大纲在这里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在政权、廉政、法制、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邮电等方面开展大规模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建立人民政权的伟大探索和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根据地建设,扩大了党和红色政权的影响,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新局面,同时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

2011年11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为了让苏区精神薪火相传,1958年瑞金博物馆正式设立,后更名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又名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经改造,现有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叶坪革命旧址群等大量集群式的红色旅游景点,馆藏文物1万多件。从2020年开始,纪念馆强化瑞金党史的专项研究和资料收集,引入新的布展技术,对展馆进行了全面提升。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纪念馆会以更加丰富的史料,更加生动的呈现,让苏区精神世代赓续。

(本报记者杨颜菲采访整理)

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陈松——

红旗漫卷长征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遵义标志着伟大的转折。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时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集中展示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召开和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阵地。2013年遵义会议陈列馆进行了改扩建。新建成的陈列馆充分利用室内空间进行平面展示、模型展示、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展示,并运用三维空间立体展示、移动智能终端服务等现代传媒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进行展陈,为更好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在遵义会议精神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探索真理的路愈走愈宽。回望我们党百年奋斗和成长的光辉历程,处处镌刻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走新路的深深烙印。我们要牢记的殷切嘱托,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本报记者黄娴采访整理)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

初心如磐向未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935年10月,从江西出发的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百折不挠突破重重险阻,带着对革命理想无比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抵达陕北。自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落脚点”,也成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探索根据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1950年7月1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馆内现有文物3.6万件、珍贵历史照片1万余张,展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讲述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庆祝建党百年,配合党史学习教育,纪念馆全面启动并圆满完成《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基本陈列提升改造,策划《不忘来时路》等专题展览,组织《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多个原创展览赴全国巡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牢记的嘱托,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践行好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本报记者龚仕建采访整理)

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

续写“赶考”新篇章

百年历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西柏坡无疑是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西柏坡办公,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成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赶考,永远在路上。2013年7月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西柏坡拥有丰厚的红色历史资源。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弘扬和宣传好“赶考”精神,西柏坡纪念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西柏坡纪念馆结合红色教育资源推出“六个一”特色服务(参观一次主题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向伟人敬献一次花篮、听一次专题党课、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红歌、观摩一个精准扶贫脱贫示范村),通过多种手段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接下来,纪念馆将推出《西柏坡100个经典瞬间》《西柏坡100封书信故事》等重点书籍;打造《红色土地、英雄河北》《团结就是力量》两个专题展览;编排以“赶考”为主题的精品舞台剧,到各地巡回演出,让“赶考”精神进到千家万户,植根于每个人的心田。

(本报记者马晨采访整理)

香山革命纪念馆馆长张爱军——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3月23日,在三大战役相继胜利的欢庆声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北上北平,正式拉开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序幕。3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进驻位于北平西郊的香山。在香山期间,毛泽东和朱德同志联合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体,制定了新中国一系列基本政策,为新中国诞生搭建了坚实牢固的“四梁八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香山期间,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的光辉诗句,展现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香山的革命实践,集中而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矢志初心,为中国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通过800多张图片、地图、表格,1200多件实物、文献、档案,全景式呈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2019年9月12日,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香山革命纪念馆深入学习贯彻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和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服务保障党史学习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纪念馆接待各界观众近30万人次,已经成为传承弘扬首都红色文化的鲜活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亮阵地。

(本报记者王昊男采访整理)

本版责编:孟扬肖遥唐中科曹怡晴

版式设计:蔡华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