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母亲的微笑是抚慰孩子心灵(母亲的善意守护童真)

母亲的微笑是抚慰孩子心灵(母亲的善意守护童真)以上三个场景,都是真实的,并且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叫黑柳彻子,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长大后成了著名畅销书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小时候,还有一个现在为全世界所熟知的名字——小豆豆。前面提到的那三个场景,都出自她的自传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成年人的惯性思维,是有一定逻辑推理基础的:你撒谎,就是品行不好;你上当受骗,是因为你笨;你被退学,是因为你不好,甚至不够“正常”。以上三个场景,任何一个拿出来,都会让一位母亲瞬间崩溃,尤其第三个,简直五雷轰顶。如果三个一起遇到呢?万箭穿心?悲愤交加?痛恨自己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培养出一个这么“糟糕”的孩子?在坏情绪的加持下,对孩子自然也没好气:“为什么要撒谎?”“为什么这么笨?”“怎么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乖?”“我生你有什么用?!”

母亲的微笑是抚慰孩子心灵(母亲的善意守护童真)(1)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遇到以下三个场景,会怎么做?

  • 场景一:孩子淘气还撒谎

你的孩子非常淘气,每天回来,好好的衣服总会变得破破烂烂。有一回,衣服从上到下撕了好几个大口子,孩子却告诉你:“刚才,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往我背上扔刀子,才成了这个样子。”

  • 场景二:孩子借钱买上当

你的孩子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个卖“健康树皮”的人,自称他卖的树皮有神奇功能,只有健康的人咬了才不觉得苦。于是你的孩子在学校借了钱,买了块树皮,还让周围人包括家里的狗都咬着试试,以测试大家“健不健康”。

  • 场景三:孩子被退学

孩子上一年级没几天,你就被叫到学校。老师非常生气地说,孩子上课时会站到窗户边跟过路人打招呼,叫他们表演节目给班上其他小朋友,还对着窗外的燕子大声说话,总之让大家都上不成课。老师还说,不止一位老师头疼这孩子,除了转学没其他办法。


以上三个场景,任何一个拿出来,都会让一位母亲瞬间崩溃,尤其第三个,简直五雷轰顶。

如果三个一起遇到呢?

万箭穿心?悲愤交加?痛恨自己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培养出一个这么“糟糕”的孩子?在坏情绪的加持下,对孩子自然也没好气:“为什么要撒谎?”“为什么这么笨?”“怎么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乖?”“我生你有什么用?!”

成年人的惯性思维,是有一定逻辑推理基础的:你撒谎,就是品行不好;你上当受骗,是因为你笨;你被退学,是因为你不好,甚至不够“正常”。

以上三个场景,都是真实的,并且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叫黑柳彻子,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长大后成了著名畅销书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小时候,还有一个现在为全世界所熟知的名字——小豆豆。前面提到的那三个场景,都出自她的自传小说《窗边的小豆豆》。

母亲的微笑是抚慰孩子心灵(母亲的善意守护童真)(2)

年轻时的黑柳彻子女士

《窗边的小豆豆》有多厉害?——创下日本有史以来图书销售的记录,被译成35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简体中文版销量超过1100万册,连续10年名列我国畅销书排行榜;入选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问题儿童”小豆豆被退学后,来到一所叫巴学园的学校,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健康快乐成长的故事。但今天我们不说小林校长,而是说说小豆豆的妈妈,一位充满善意、耐心和智慧的母亲。

母亲的微笑是抚慰孩子心灵(母亲的善意守护童真)(3)

由新经典引进的《窗边的小豆豆》中文简体版

小豆豆的妈妈是如何处理那三件事的呢?

  • 撕破衣服一事

作为成年人,妈妈肯定不相信衣服是扔刀子弄的,小豆豆显然说谎了。但妈妈知道小豆豆一向诚实,怎么会找这样一个借口呢?可见她很在意这件衣服。为什么在意呢?因为这件衣服虽然旧,但是妈妈喜欢的一件,孩子并不愿意弄破。想到这里,妈妈觉得,小豆豆“真是个好孩子”。

但妈妈还是很想知道小豆豆的衣服为什么每天都破,所以她暂时放过了衣服,而是问:“衣服会被刀子什么的弄破,这妈妈也知道,可是为什么每天回来的时候,短裤总是碎得不成样子呢?”

于是小豆豆告诉妈妈,自己每天回来都要钻铁丝网,一钻衣服就会被挂住,所以弄破了。——妈妈就这样用非常温和的方式,破解了之前一直大惑不解的谜题。

  • “健康树皮”一事

在当时,一毛钱就能买一大盒牛奶糖,小豆豆花两毛钱买了一块树皮,虽然这笔钱不是多大的数额,但对孩子来说也不少了。妈妈之前对小豆豆花钱的态度是:如果买书,可以什么都不问直接买;如果买别的东西,就要问一问才买。但小豆豆为了尽早得到“健康树皮”,在学校跟小林校长借了钱,回到家才告诉妈妈,等于“先斩后奏”。

用咬树皮苦不苦来检测一个人是不是健康,妈妈一定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小豆豆上当受骗了。但她是怎么做的呢?

妈妈也学着小豆豆的样子,咬了一下树皮,然后说:“不觉得苦”。于是小豆豆很开心地说:“妈妈也很健康!”

妈妈并没有用成年人的逻辑去否定小豆豆,告诉她这是骗人的、浪费钱,而是用温柔和善意保护了一个孩子的天真。对年幼的小豆豆来说,不必了解那么多“人间疾苦”的真相,妈妈知道,她这么着急买一块“有魔力”的树皮,就是想拿来给大家咬,当知道周围人都很“健康”的时候,她非常高兴——这是一个多么善良有爱的孩子,这就够了。

  • “退学”一事

在这件事上,妈妈的处理方式是最让人佩服的——她知道小豆豆被退学,是因为这个孩子好动,对周围的环境太好奇,规则感也没那么强。她没有责骂小豆豆一句,甚至都没让她知道自己被退学了,而是轻描淡写地问:“我们去一个新学校看看吧,听说那里很不错呢!”就这样,小豆豆开开心心地跟着妈妈,去了新的学校——巴学园,遇到了最懂孩子的校长小林宗作,她的人生也因此而改变。

对于“退学”,长大后的小豆豆——黑柳彻子女士,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在此,我想对我的妈妈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因为直到我二十岁之后,妈妈才告诉我曾经退学这件事。满了二十岁以后,有一天,妈妈问我:

“那时,我们为什么要换一个学校,你知道吗?”

“嗯?”

我不明所以。妈妈轻描淡写地说:

“其实是退学了。”

如果我还是一年级的学生时,妈妈就对我说:

“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要你了!”

那样,当我第一天走近巴学园时,会是多么沮丧和惴惴不安啊!那生着根的校门、电车教室,在我眼中肯定不会那样有趣。能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我实在很幸运。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发生这样的事,“怎么搞的?”“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要你了!”之类的话一定会脱口而出,似乎这才是最合乎逻辑和惯性的,也似乎如果不这样,孩子就“长不大”。但孩子的世界往往不按大人的逻辑运行,出于成人惯性的否定和责怪,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胆怯,抗拒沟通,渐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畏惧。

母亲的微笑是抚慰孩子心灵(母亲的善意守护童真)(4)

大人的世界里,在受过种种规则和限制之后,常常存在颇多无奈。孩子还在建立世界观的路上,他们可以比上一代人更勇敢、更强大,将来生活在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世界。孩子做错事时,父母有时真的需要先“忍一忍”,忍住怒气和即将脱口而出的指责,忍住惯性思维的作祟,多去想想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如果孩子的动机是好的、善的、美的,那么正确的引导比劈头盖脸的指责要好很多倍。

如果给孩子很多的爱,鼓励他们多去尝试,允许他们犯错,孩子就一定会“长大”的,而且会长得很好,就像小豆豆一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