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老书记吴仁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20世纪70年代初,华西村有两块“招牌”,一块摆在明面上——“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一块却只能围在围墙里——那是一个“偷偷”开办的五金厂。这是个创造百万元利润的冒险,后来华西村的改革也由此萌芽。老书记吴仁宝与华西村民吴协恩:“‘分田到户’这个阶段,我们华西已经过了。如果说我们去跟小岗村一样,一分了之,那华西就是走回头路。所以说小岗村分田到户是对的;我们华西结合华西的实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也是对的。”快一步,领着走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1)

吴协恩,1964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他是“老书记”吴仁宝的四儿子,从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天下第一村”市场化和品牌化的有力推动者。2003年7月,他全票当选为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由此成为华西人口中的“新书记”。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分田到户”“向小岗村看齐”成为压倒性的声音。然而,华西村却一分地都没有分。

吴协恩“不是说我们不听上级要求,当时中央提倡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实际上中央是很客观的。像小岗村,它不是经济的先进者,它是分田到户的先进者。我们学习小岗村最关键的是要学习通过分田到户来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的问题。不是说要一刀切,关键是怎么学,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去学。”

吴协恩回忆,当时华西村工业已经起步,农业实现机械化,乡镇企业也初具规模。跟风意味着“听话”和“安全”,却也可能带来停滞、甚至倒退。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2)

老书记吴仁宝与华西村民

吴协恩“‘分田到户’这个阶段,我们华西已经过了。如果说我们去跟小岗村一样,一分了之,那华西就是走回头路。所以说小岗村分田到户是对的;我们华西结合华西的实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也是对的。”

快一步,领着走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20世纪70年代初,华西村有两块“招牌”,一块摆在明面上——“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一块却只能围在围墙里——那是一个“偷偷”开办的五金厂。这是个创造百万元利润的冒险,后来华西村的改革也由此萌芽。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3)

老书记吴仁宝

吴协恩“老书记的理解非常透彻。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也就是说你首先自己要有思想,要结合党中央的精神和华西村的实际解放思想。如果自己没有思想,往哪里解放、怎么去解放?小平同志讲的一句话,对他们老一辈是最好的评价,说他们这代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代,摸着石头过河更不容易。”

“快一步,领着走;慢一拍,跟着走。”有人说,老书记吴仁宝有一套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他更是一个“农民思想家”。他的辩证思想,是从泥地里长出来的,朴素而务实。就是靠着快人一步,华西村始终快速稳健地发展。

比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华西村凌晨2点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领会讲话的精髓,找出华西村的发展策略。那次会议决定:借钱,买原材料,谋求快速发展。

吴协恩“开会的原因,就是老书记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的第二次深化改革开始了。他以前跟我们讲,要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实际上就是毛主席那个时候提出的自力更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适度负债实际上更有利于华西村发展。”

1999年,一个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摆在华西村面前:上市还是不上市?老书记吴仁宝不主张上市,他觉得,资金流充裕的华西村不用上市筹集资金。但是吴协恩力主上市,他意识到,必须借助上市这个外力,提升华西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吴协恩“我印象特别深,那天晚上开会我们20多个人举手表决,决定上不上市。当时我的出发点是,不只是从农业转变到工业,更重要的在管理上面,我们不能总是粗放式的管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做游击队,应该做正规军,我们要借着上市倒逼我们企业来规范各项制度。后来只有老书记反对,其他人都赞成。他最后总结说:好,少数服从多数。”

慢一拍,跟着走

2003年,吴协恩正式接班,成为华西村的新书记。他说,如何踩中时代的节拍,是他最重要的功课之一。那时,华西已经是一个拥有8大公司、40多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几年来,华西和大多数以传统产业为支柱的企业一样,经历了产能过剩的冲击,也经历了结构转型的阵痛。他坚信,只有“想在前头”,才可能“走在前头”。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4)

老书记吴仁宝和新书记吴协恩

吴协恩“我们不仅在传统工业上面不再扩展,而且也要把过去落后的产能逐步梳理,能技术改造升级的,就技术改造升级,不能技术改造升级的,就坚决关掉。这样一关,我们10多年当中就关掉了9家企业。外界看我们陆陆续续地关掉一些企业,就说华西怎么了,怎么关厂啊?他们没想到我们华西是主动调整,不再承接落后产能。实际上,晚做不如早做。”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印着“公”与“私”较量的痕迹。在这两条路以外,华西人蹚出了一条“集体主义”的新路。

吴协恩“这个‘公有’走出华西村,就是共有的,华西人‘共有’,华西以外的人是没有的。所以跟国企、央企或者大集体的这个‘公’还不一样,它只属于华西人。”

学华西,要学的不是高楼大厦、别墅宝马

多年来,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华西人的力量源泉。吴协恩坦言,新时代的华西村,同样面对集体主义的老问题。

吴协恩“比如说,大锅饭的现象、平均主义的现象还是有。怎么办?就要通过不断地深化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企业要按市场化的道路去做,而不是再像过去那样,你是村民,在企业里边跟人家就要不一样,收入就要比人家高,这不行,必须一视同仁。如果说简单地摆摆资格讲讲贡献,而不去不断地创新发展,这个企业,明天就会死亡。”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5)

今日华西村

“天下第一村”,五个金黄色大字,至今刻在华西村村口。这块金字招牌每年吸引着数目可观的游客和资本,也无可避免地招来流言和猜忌。华西模式,如何释疑、如何复制?在吴协恩看来,乡村振兴学华西,要学的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别墅宝马,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吴协恩“夸不倒、吓不倒、难不倒。很多人对‘难不倒’和‘吓不倒’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太理解‘夸不倒’。实际上我们放眼全国,曾经的一些先进有多少被夸倒了?在海南的时候,特别是看一些乡村建设的时候,他讲,要按照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当地的特点、优势,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

吴协恩谈天下第一村(吴协恩天下第一村)(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