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的主要成就(亚历山大大帝未竟的史诗)
亚历山大大帝的主要成就(亚历山大大帝未竟的史诗)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就进入了21世纪,在世纪之交取得巨大成功和空前反响的《指环王》三部曲电影为新时代古装史诗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步入好莱坞的奥利弗·斯通在接连拍摄了《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天与地》等一连串口碑佳作,并且获得多次奥斯卡奖后,已然称得上是功成名就。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放不下从童年开始对古希腊始终如一的痴迷,他决意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拍一部关于古希腊的史诗电影。公元前336年,在亚历山大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遇刺之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被推举为马其顿的下一任国王。他用接下来14年不到的时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使马其顿从一个希腊城邦一举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国土面积是东亚同时期战国七雄国土面积的总和,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他的事迹历经千年依旧被人们所传颂和膜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纽约的小男孩无意间读到了古希腊神话和历史故事,并且深深为之着迷,这些神话甚至
数千年后,当史学家再度对这个尘封已久的帝国进行研究时,说的最多便是感慨帝国缔造者的早逝所带来的缺憾。
“如果这支已近强弩之末的军队在他的率领之下,能够继续东进。那么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后,他们会越过山区和丛林,进入战国时期的中国疆域,使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提早上千年。而最令人遐想的是,他们将会在这片承载了华夏文明的土地上,遇到一个庞大的对手:刚经历了商鞅变法,在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军事实力上都蒸蒸日上的秦国。”
这个令人感慨不已的人物就是亚历山大大帝,而他率领的这支军队就是被后世称之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队之一的希腊联军。
在亚历山大即位前,马其顿仅仅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国,不仅面临着来自东方波斯帝国的威慑,而且还面临着希腊诸多城邦的争权夺利,甚至在马其顿内部都存在着诸多派系的阴谋斗争。
公元前336年,在亚历山大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遇刺之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被推举为马其顿的下一任国王。
他用接下来14年不到的时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使马其顿从一个希腊城邦一举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国土面积是东亚同时期战国七雄国土面积的总和,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他的事迹历经千年依旧被人们所传颂和膜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纽约的小男孩无意间读到了古希腊神话和历史故事,并且深深为之着迷,这些神话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好莱坞名导奥利弗·斯通。
步入好莱坞的奥利弗·斯通在接连拍摄了《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天与地》等一连串口碑佳作,并且获得多次奥斯卡奖后,已然称得上是功成名就。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放不下从童年开始对古希腊始终如一的痴迷,他决意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拍一部关于古希腊的史诗电影。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就进入了21世纪,在世纪之交取得巨大成功和空前反响的《指环王》三部曲电影为新时代古装史诗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下,好莱坞先后拍摄了众多规模空前绝后的古装史诗电影。奥利弗·斯通的梦想终于得以成真,有了巨大而稳定的投资,接下来就是拍摄题材的选择了。
纵然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电影在此前已经有过数个版本,但是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的威名赫赫,仍然使奥利弗·斯通决定将这个在欧洲历史上做出过重大影响的传奇人物再度搬上大银幕。
在题材确定之后,就是对饰演电影主角亚历山大大帝的演员选择,当年斯通老爷子第一个看中是汤姆·克鲁斯,其次是希斯·莱杰,结果均遭到了拒绝,最终这个角色落到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柯林·法瑞尔身上。
2004年的电影市场,可以说成为了好莱坞一众史诗大片的角力场,《特洛伊》、《亚瑟王》、《亚历山大大帝》这几部电影的投资规模一部比一部大,而口碑也是一部比一部差。这几部电影真的那么差吗?
且不说几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在好莱坞声名赫赫的名导,就连幕后的主创团队也是好莱坞的一流团队,电影最后的成片效果在让人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直到多年以后,几部电影在导演和主创团队的坚持下,做出了在叙事结构和电影时长上与电影初次上映完全不同的导演剪辑版,才逐渐被平反。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一方面想要电影拥有宏大的故事背景和坚实的叙事结构,而另一方面对电影的时长又有着能短则短的怪癖。
同样的一部电影,如果时长在三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以上就会导致电影在上映期间排场次数大大减少,不利于好莱坞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电影公司对电影成片时长的严格把控,使得电影的导演对最终的剪辑制作丝毫没有自己的决策权,自己的作品在他人的投资之下,只能任由他人摆布。
奥利弗·斯通在拍摄完成《亚历山大大帝》后,初次剪辑的版本接近四个小时。按照现在好莱坞的套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电影分成上下两集上映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然而投资方华纳兄弟却出人意料的来了个自杀式剪辑,将电影剪到了不长不短的两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并且这个所谓剧场版在叙事上和导演最初的版本已然是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
这种做法所造成的悲惨结局,想也能想得到,1.55亿美元的空前投入,最终得来的全球票房仅仅只有1.67亿美元。剧场版在叙事上的紊乱和破碎,甚至使得电影导演奥利弗·斯通凭借该片成功获得了第25届金酸莓奖最差影片提名。
回到对电影本身的讨论,首屈一指的当然是电影宏大的场景和对历史的还原,在历史细节上,虽然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挑出许多错误和纰漏,但是相比同时期的电影制作,《亚历山大大帝》对历史的尊重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仅仅是对希腊人的战术和武器运用以及电影后半段对巴比伦城市的复原就可以一窥究竟。
在奥利弗·斯通此前的电影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影剧情中所充斥的怀疑论和阴谋论。
然而在《亚历山大大帝》中,奥利弗·四通一反常态地摒弃了对历史阴谋论的延展,而是站在一个较为客观开放的角度去审视亚历山大大帝传奇的一生。
一方面,电影对于在久远历史传说中逐渐披上神话光环的亚历山大大帝形象没有表现出极强的排斥,反而是以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加以表现。另一方面,电影又坚持了以唯物论以主要价值观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人生进行描摹。
这就使得电影中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亚历山大大帝,一个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亚历山大大帝,另一个则是凡人本真的英雄存在。两个形象,在往复循环的回忆式叙事架构之中,逐渐重叠交叉,有效的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构成电影中的千古一帝亚历山大大帝。
电影最值得赞扬的是,它没有刻意的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悲剧结尾进行可以的回避,反而将之作为了电影来头和结尾的重要楔子。
很多人认为一部史诗电影就应该有一个荡气回肠、充满希望的故事结尾,却不晓得悲剧的力量往往比欢快收场的结尾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我们回头看,古今中外,许多和亚历山大大帝同样英年早逝的人物,死亡在结束他们的短暂生命的同时,也同时使得他们具有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光辉形象,如同一首交响曲在高潮戛然而止,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和追忆。
这样的人物往往能够为世人深深铭记,比如西汉时期同样有着赫赫之功的霍去病将军,近代以来的贝隆夫人、李小龙、张国荣……他们的早逝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让他们避免了“王子与公主”式童话故事不免流俗的人生结尾,成就了他们的另一种辉煌。
鹰在电影中的独特存在,令无数影视评论家对之进行了无数的深度解读。然而在我看来,影片中常常出现在高空盘桓的雄鹰,只有一个隐喻指向,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从童年开始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
随着亚历山大的成长和远征之途的不断进展,我们可以看到越飞越高的雄鹰,犹如亚历山大不断伸展,以至俯瞰苍生的梦想。然而,久远的梦想最终却突然坠落,亦如了却无痕的苍鹰……
相比其他史诗电影在价值观上的过分拘泥,《亚历山大大帝》开启了电影史上的崭新一页,它首次在电影中表现出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两性恋形象。亚历山大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崇拜于父亲的威严和力量,另一方面又对母亲的权谋和仇恨充满了迷茫。
家庭的悲剧,使得他对与女人的恋情近乎不抱希望,同时对脱胎于真挚友情的同性恋情充满了热枕,从电影中对他和挚友赫费斯提翁超越了普通友谊的感情就可以参透。
事实上,亚历山大和赫费斯提翁以及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都是古希腊历史之中有名的同性恋。
但是,在基督教具有深厚影响的欧美国家中,对于这个事实,显然无法在文艺作品中过分表现,直到奥利弗·斯通的《亚历山大大帝》。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影当年上映遭到了广泛的恶评,丝毫不亚于中世纪对宗教异端的排斥。但是,电影的大胆实践却为后来李安的《断背山》取得成功进行了充分的铺垫。
亚历山大帝国犹如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在他的突然离逝之后,随即分崩离析。但是亚历山大大帝对于世界民族融合以及中西亚从奴隶社会向希腊化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