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名著是哪六本书(六大名著只剩四本)
六大名著是哪六本书(六大名著只剩四本)二、抨击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摧残。名篇《席方平》中,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陷害,无奈之下进入冥府,请求冥王为其申冤。但整个地府都被收买,席方平是一个硬汉形象,在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丝毫没有退缩。结果惊动了灌口二郎神,最终得以沉冤昭雪。提起我国文学作品,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四大名著。的确四大名著,是很多人的必读优秀作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开始原本是有六大名著的,被剔除的两本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有491篇短篇小说,字数达70多万。它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作品。近500篇小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 、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六大名著只剩四本,还有两本是什么,为何被剔除了?
文学是一个广义的词,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分类,比如从地域划分,有亚洲文学、欧洲文学等;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史传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中国最早的文学是对于历史和神话故事的记录,也有纯粹的文学作品,那就是周朝时出现的《诗经》。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属于文学作品范畴。
文学作品同样有好有坏,一般来说,能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比如小说里的四大名著、史书传记中的《史记》《资治通鉴》等、甚至包括《水经注》《奇门遁甲》这一类的杂书。
提起我国文学作品,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四大名著。的确四大名著,是很多人的必读优秀作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开始原本是有六大名著的,被剔除的两本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有491篇短篇小说,字数达70多万。它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作品。近500篇小说,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 、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名篇《席方平》中,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陷害,无奈之下进入冥府,请求冥王为其申冤。但整个地府都被收买,席方平是一个硬汉形象,在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丝毫没有退缩。结果惊动了灌口二郎神,最终得以沉冤昭雪。
二、抨击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摧残。
《叶生》中,描绘了一个落地文人的悲惨命运,叶生落榜后死不瞑目,魂系丁公子身上,终于借他考中了进士,实现了叶生生前的愿望。
三、描写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爱情。
这类小说在全书数量最多,代表作品有《连城》《宦娘》《莲香》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
《儒林外史》成书年代同样是清代,是小说家吴敬梓的作品。小说背景是元末明初,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小说批判吏治腐败,嘲讽科举制度的弊端,还寄托了作者个人的美好愿望,歌颂少数人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做法。
其中有一个故事还被选上教科书,就是《范进中举》,描述了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疯的丑态。几十个深入人心的故事,造就了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与四大名著同为古代文学经典,为什么被剔除出去了呢?
原因主要还是出在这两本著作的内容上,《聊斋志异》中描述的故事,大部分都和鬼怪相关,普通平民在鬼神帮助下报仇雪恨、通过鬼怪获得不属于自身的财富、以及人妖殊途最后不得善终等等。
而《儒林外史》中的故事,多是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揭露读书人被科举制度奴役的丑恶灵魂,和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虽然这两本小说国人可能喜欢看,但建国初期社会还不稳定,人民的思想观念也没有完全从旧社会转变过来,可能会被小说中的不良风气和负面能量所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经过研究,国家决定把这两本从六大名著中剔除。
但如今这两本小说的名气完全不亚于四大名著,都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文字在全球广泛传播,成为了世界性名著。
其中《儒林外史》更是在2020年,被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看来这两本著作也是当之无愧的好作品,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