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35-40回读书笔记(名著速读一一第三十三章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35-40回读书笔记(名著速读一一第三十三章儒林外史)1、清代文艺评论家张文虎:《外史》用笔,实不离《水浒》《金瓶梅》,魄力则远不及。然描写世事,实情实理,不必确指其人;而遗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频见。可以镜人,可以自镜。第2页 名家点评乾隆元年(1736年)春,安徽巡抚赵国麟接受了江宁巡导唐时琳,安徽学使郑江的辗转推换,在抚院甄试了吴敬梓,发现他才学优良,于是举荐他赴京应“博学鸿词”科廷试。官吏“朝夕造请”,促其就道,吴敬梓却称病不赴。乾隆十九年,54岁的吴敬梓,携妻及幼子客居扬州琼花观后土祠。在宁期间,他曾因倡修泰伯祠出卖了祖上最后一点遗产。此时吴敬梓生活更加窘迫,健康状况也日浙恶化。这年十月二十八日薄暮,他访友归来,又吃了一壶酒,不料就寝后,猝然痰壅,不及救治,溘然长逝。其时,吴敬梓一贫如洗,由友人卢见曾出资归葬南京。二百多年以后,为了纪念这位讽刺大师,人们在他的家乡为吴敬梓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第1页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他所处的年代恰逢清康、雍、乾“盛世”,成长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门第,科举世家。吴敬梓,天资颖异,文章过目辄能背诵。他除精读百家经史典籍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因之学识渊博,见解过人,诗文援笔立就。
吴敬梓13岁丧母,14岁随父吴霖起至江苏赣榆县学教谕任所读书。18岁回滁州应职。吴敬梓性格豪爽,不匀治生。丧父以后,宗族之间围绕遗产问题解夺不休。吴敬梓愤激之余,不顾礼法,典卖田宅,遇贫即施,寄情风月,挥金如土,不十年 万金遗产挥霍殆尽,一时之间“乡里传为子弟戒”。吴敬梓在服丧期满以后,也曾几次参加乡试 但都榜上无名。父母的见背,家道的中落,妻奴的亡散,科场的失望,世俗的白眼,对吴区梓的刺激很大,于是动了离乡的念头。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的一天,33岁的吴敬梓怀着“逝将去汝”的满腔激愤,决然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开始了生活旅途中新的一页。
乾隆元年(1736年)春,安徽巡抚赵国麟接受了江宁巡导唐时琳,安徽学使郑江的辗转推换,在抚院甄试了吴敬梓,发现他才学优良,于是举荐他赴京应“博学鸿词”科廷试。官吏“朝夕造请”,促其就道,吴敬梓却称病不赴。
乾隆十九年,54岁的吴敬梓,携妻及幼子客居扬州琼花观后土祠。在宁期间,他曾因倡修泰伯祠出卖了祖上最后一点遗产。此时吴敬梓生活更加窘迫,健康状况也日浙恶化。这年十月二十八日薄暮,他访友归来,又吃了一壶酒,不料就寝后,猝然痰壅,不及救治,溘然长逝。其时,吴敬梓一贫如洗,由友人卢见曾出资归葬南京。
二百多年以后,为了纪念这位讽刺大师,人们在他的家乡为吴敬梓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第2页 名家点评
1、清代文艺评论家张文虎:《外史》用笔,实不离《水浒》《金瓶梅》,魄力则远不及。然描写世事,实情实理,不必确指其人;而遗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频见。可以镜人,可以自镜。
2、近代文学家鲁迅:“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3、近代文学家茅盾: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
第3页 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就是一部揭示当时科举制度的真相和官场黑暗、社会炎凉的一部讽刺小说。一个务农的子弟,终生以孝道奉养双亲,终日以礼待人,夜夜苦读诗书,有朝一日获得提拔高中状元,从此便改 变了一生的命运。
《儒林外史》所描写的,正是在这个时代悲剧中沉浮的读书人。作者吴敬梓以委婉讽刺的手法,写出当时社会背景下更真实的人性历史。
《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作者对善良人物的真切同情之心和艺术家对善恶是非爱憎分明的态度
第4页 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
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 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
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
每个时代都会有这么一段“外史”,而吴敬梓用一支妙笔写下了自己的时代。虽然是两百多年前的古白话文小说,但是本书对现代读者几乎没有阅读障碍,阅读的过程仿佛穿越,又好像旅行,作者竟有如此妙笔 那个时代竟然如此精彩。
第5页 名言佳句
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2、有人辞官归故里 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 老来方知行路难。
3、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4、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 -般。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5、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宝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6、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7、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倘徉。风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8、须臾,浓云密布,- -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片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
9、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人等。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