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套路(遇到李世民这样的对手)
李世民的套路(遇到李世民这样的对手)李渊要不是李世民的爹,怕是坟头草都有人高了。你应该问的是李渊怎么还能留下一条命?大家不要问,李世民是皇子,他是继承皇位,对不对?实际上是谋逆篡位。擒贼先擒王。
步辇图 局部
原创授权自zhihu.com/question/312628179/answer/605431318
傻傻问一句: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死了再做皇帝?
01
大家不要问,李世民是皇子,他是继承皇位,对不对?
实际上是谋逆篡位。
擒贼先擒王。
你应该问的是李渊怎么还能留下一条命?
李渊要不是李世民的爹,怕是坟头草都有人高了。
还有个问题是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李世民就是大唐最大功臣,他代表的就是功臣利益。
没理由灭自己的队友。
02
让我们回顾一下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首先你得知道玄武门这个位置。
看到太子住的东宫在哪吗?
看到李渊住的太极宫在哪吗?
玄武门之变怼的是谁,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如果李建成那天闹肚子就是不来,李世民扭头也能把老爹给嘿嘿嘿。
03
其次,玄武门之变的目标就是皇位!
资治通鉴中记载,房玄龄是这么对李世民建议的:
”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
当承大业!
人家才不在乎李建成他们,要的是大业!
能吓得住李渊妥协最好,吓不住,也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南北朝那会儿,杀个皇帝跟宰只鸡一样。
顶多是李世民多哭一会儿,反正他眼泪多。
再次,你看看玄武门之变中李渊处境,不是九死一生,简直是十死无生。
同是资治通鉴记载:
当尉迟恭穿着铠甲来给李渊请安(威胁)的时候,
时宿卫(李渊)及秦府兵(李世民)与二宫(李建成和李元吉)左右战犹未已。
原本应该保护李渊的宿卫和秦王府的人联合,一起忙着砍李建成李元吉的人。
也就是说,当时整个太极宫里,武装力量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人,所以李世民才敢带着八百府兵去玄武门。
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能做到整个太极宫都是自己兵马,亦不是一日一息的事。
从头到尾,李建成和李世民就不是一个级别的玩家。
李渊和李世民才是博弈之人。
政治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铤而走险。
你觉得他是拍脑袋,那是你没看到他背后的动作。
事实上,玄武门之变第二天,李世民已经掌控了朝廷,用最快速度大换血。
换血完毕,李渊退位。
04
最后,李世民对李渊势力的清扫也是绝不姑息。
自古以来,权臣扶持傀儡皇帝,不是他有多忠心爱国,而是自己不够强大,对方大势未去,需要安稳住躁动之势。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就有二分天下的权势,玄武门之变不过是他以小博大,一口气拿下整个天下而已。
玄武门之变那天,陪伴李渊游湖的两个大臣萧瑀和陈叔达,一个是李渊表妹夫,一个是李渊最为信任宰相之一。
结果前者是不折不扣秦王派,后者是偏秦王的中立派。
李渊看着两个大臣现场背叛,没当场高血压都是心理素质过硬。
更别说他还很机智地说:“嗯,我一直希望二郎当皇帝的呀!”
后来还抱着儿子,让他吸奶哭,简直是影帝级别的演技。
真是太不容易了!
但李世民对老爹一直不放心,他住在东宫,李渊住太极宫,可以说是贴身监控。
直到贞观三年,把朝廷打扫干净了,才把老爹从太极宫里放出来,让他去大安宫透气。
大家不要以为这两父子从此以后就是形同陌路,内心距离比银河还宽。
其实,到了贞观四年,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已经缓和了。
05
别用正常逻辑去思考政治家。
他们大多数人都把道德值拿去补智商和情商了。
越出色的政治家越没底线?
不,是越有弹性。
所以言情小说和电视剧里那些什么太子、阿哥之类的,真要在历史上,只能出现在片尾曲的职工表里。
贞观四年,大唐与突厥交战,大获全胜,还把颉利可汗给打包快递到了长安太极宫,给李世民签收。
李渊开心得不得了,还和李世民一起跳舞。
后来,李世民出去打猎,还不忘给李渊送点猎物做宵夜,补补他日夜操劳的身体。
毕竟一把年纪还不辞辛苦给自己添兄弟姐妹,也是父爱如山。
到了贞观六年,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给李渊请安,摆家宴,乐到了半夜。
结束了,李世民还对老爹说:“儿子给您拉车!”
李渊看着这么个宝贝儿子,抱着亲亲都来不及,哪舍得让他拉车!
儿子虽然三十多岁了,但在他眼里,也还是个孩子。
还是让太子(李承乾)来吧!
毕竟承乾已经十四岁,不是小孩了,
于是,众人退让,李承乾在当晚做了童工,拉车送爷爷回寝殿继续为国捐躯。
06
即便是被逼着退位,李渊并没有大家想的那样凄惨。
父子俩即便有隔夜仇,隔个几年,还是父子情深,毕竟他们都是心(木)胸(得)宽(底)广(线)的人。
总而言之,李世民没必要等李渊死了继位,李渊当时权势已经不足以保位。
君不见,政变后大唐各地平静得有点无聊吗?
所以,李渊退位是最好和最体面的做法。
07
还有小朋友天真地以为,李世民整玄武门之变是想宰了李建成。
别只盯着玄武门死的那点人啊!
一场战役爆发,之前准备工作比战争本身更重要。
当时,大唐三大军队领袖分别是李世民,李勣和李靖。
《旧唐书》记载:“秦王被太子逼迫,表示:'我好怕怕'。”
于是他去问李勣和李靖,对方回答:“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
《资治通鉴》这样记载:“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纪(李勣),世纪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说明啥?
无论李靖和李勣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在事变之前,他们不但全部知情,而且都站在了秦王这边。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搞定了太极宫宿卫,搞定了全国兵力。
这架势就为了杀个太子?
就好像一个人磨好十四米长大刀,到你家门口说:“兄弟莫慌,我宰个鸡。”
你信吗?
08
细读玄武门之变,越发觉得李世民这人心思缜密,手段狠绝,斩草何止除根,还要一把火烧了,再往地里洒盐,三年不得耕种。
即便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逃出了玄武门,逃出了太极宫,也逃不出长安城门,他们都走不出去的。
为啥?
因为后来李世民的外舅,高士廉把城里囚徒都带出来了,而且他还把囚徒武装了起来。
请问,高士廉带着一群武装好的囚徒,一大波人马大摇大摆地往皇宫赶,长安守军是瞎吗?
京兆尹干嘛吃的?
高速公路交了过路费都不带那么顺畅的。
整个长安兵力,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兵马不知情,还跟无头苍蝇一样乱砍,其他的人一点惊慌失措都没有。
何止太极宫,整个长安城对李渊父子(除李世民)就是死亡之城。
所以李建成的人知道李建成死了,连他子嗣都不管了,直接走人。
李渊输给李世民不冤,李建成死在李世民手下也不冤。
遇到这样的对手,跪下唱征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