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别人讨厌自己有什么表现(别人对我很热情)
心理学别人讨厌自己有什么表现(别人对我很热情)热情可能是来自在朋友聚会上、在工作中、亦或是在任何随机的场合中对你表现出额外的关注和兴趣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会害怕这样的热情呢?作为一个同样害怕热情的人,我想远程和这位小伙伴握个小手。记得之前还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词,叫“热情恐惧症”。虽然它并不是一种可被诊断的精神疾病,但的确精准地描述了这样的一类人。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人会害怕别人对自己热情。
过年期间,我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我发现自己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特别害怕别人对我热情。这种热情不管是来自让人一进门就扑上来的导购,还是在飞机上很热心要帮我放行李的人。
甚至也包括那些表示很喜欢我、对我展开热烈追求的人,我通通都很害怕,我会本能地觉得不适,想要逃开。甚至本来是有好感的人,一旦开始对我热情,我也会迅速降温,想要逃避。
我更希望没有人搭理我、注意到我,让我一个人静静待着。我宁可别人对我冷漠,也不想应付他人的热情。但我隐隐感觉这样好像不太寻常。你说我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作为一个同样害怕热情的人,我想远程和这位小伙伴握个小手。记得之前还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词,叫“热情恐惧症”。虽然它并不是一种可被诊断的精神疾病,但的确精准地描述了这样的一类人。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人会害怕别人对自己热情。
为什么我会害怕别人的热情
热情可能是来自在朋友聚会上、在工作中、亦或是在任何随机的场合中对你表现出额外的关注和兴趣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会害怕这样的热情呢?
1. 个人边界的问题
很多时候,热情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原因,是你的个人边界被侵犯了。个人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而当他人越过了我们建立的边界时,我们会感到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
之所以一些人会恐惧热情,而另一些人不会,是因为每个人的边界感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的边界很柔软,有的人的边界很刚硬。而那些对他人的热情格外敏感的人,可能就拥有相对刚硬的个人边界。
这些人严格地把守着自己的领地,当ta说“不”的时候,就意味着没有讨论空间的、明确、坚定的“不”。而如果有人试图继续“讨价还价”般、或者“锲而不舍”地继续靠近,就会引发他们极大的不满。这是一种人格特点、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在中国这个边界意识不明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很难被他人完全理解,遭受到“自说自话的热情”。
2. 自我意识过高
我们在讲社交焦虑的时候,和大家介绍过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这个概念。“自我意识”是一种难以控制对自己的关注。
社交焦虑程度比较高的人,通常自我意识也更高。在下意识的假想中,自己好像始终被“注视”着;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在人群中觉得“所有的人好像都在看我”——都是自我意识强的表现。
在人群中,“自我意识”强的人更不容易放开,更拘谨,也更容易把外界发生的事归咎到自己身上——他怎么往这边看了一眼,一定是我做了什么奇怪的举动,类似如此。因此,他们会格外警惕“被关注”这件事,他人的关注和热情也很容易引起他们各式各样的焦虑和不安。
他们会因为这种热情而更加紧张,更加在意自己的表现,不知自己在这段关系中该如何自处。
3. 害怕自己无法回应他人的期待
恐惧热情的人,还可能是抱有“我必须要对这种热情作出回应”的假设。他们默认,如果一个人热情地对待我,那么Ta一定是对我有着某种期待。无论对方是否真的怀有期待,光光是假想中的这种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就让他们恐惧不已,唯恐自己无法满足,而选择提前撤退。
4. 不相信他人持久的热情
还有的人并不会对热情感到不适,他们甚至内心隐隐是喜欢他人的热情的。但他们同时也恐惧这种热情,并更希望自己受到冷淡的对待。这是因为,他们坚信对方的热情是不会持久的。他们恐惧的不是热情本身,而是热情过后余温的迅速消散。
哪些人更容易对热情恐惧? 1. 低自尊者上面提到,有一部分人害怕的不是热情,而是转瞬即逝的热情,这种心态常常体现在低自尊者身上。内心深处,自尊水平低的人永远有一种“我不够好”、和“我配不上”的感受。
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他人的关注和热情,即便侥幸地得到了热切的对待,对方也一定会在进一步接触我时、在看到了真正的我时就会立刻逃走,因为我就是这么的糟糕——他们如此坚信着。因而当好事发生时,他们总是很恐惧。
除此之外,很多低自尊者也同时兼具讨好型人格的特点。这意味着,前文中的“必须要回应他人热情”的压力会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但同时,他们又焦虑自己没有能力给出对方想要的回应。
2. 有统治型人格的疏离型依恋者
与痴迷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的人相比,疏离型依恋的人本身就不太需要,也不太适应靠得太近的关系。他们习惯和他人保持在一个相对疏远的距离内,即便是很亲密的关系,这种状态下他们是更舒适的。
疏离型依恋的人中人格中统治性(dominance)更高的人,会对热情表现出更激烈的排斥。这是因为,一方面作为疏离型,他们本就更喜欢有距离的相处;另一方面,他们人格中对“统治感”的强需求使得他们不喜欢关系中的节奏是由别人发起的。
“我希望你出现的时候你再出现,我找你的时候你再出现”——这是一种他们比较理想的关系状态。对这类人来说,对方在关系中表现出的热情(比如不停地给自己发消息)实际上是在发起一种需求(request),他们不喜欢面对和回应他人的需求。
作为统治型人格,他们对人际中权力关系十分敏感,在这种everything is about power struggle的视角下,看上去热情的人其实是在不断地对自己发起需求和侵犯。而他们的掌控欲促使他们必须要掌握在关系中的节奏和随时喊停的权利。
3. 坚定的个体主义价值观持有者
有着比较强的个体主义意识和价值观的人,通常有着非常明晰的边界意识。大体上,强烈的个人边界意识和整体西化的、注重个人和自我的价值观往往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每个人都是非常独立的个体。也正是因此,他们几乎完全不会为人际关系中的“人情压力”所困扰,比如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拒绝他人。反而,他们会把试图突破边界的尝试视为对个体主义价值观的不尊重。
4. 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我们对热情无所适从
那种他人自发地、发自内心的热情表达也会让人无所适从,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强调的是内敛和含蓄,这才是一种我们更熟悉、更习以为常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如何改变“热情恐惧症” 1. 不必将恐惧热情默认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像前文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边界感和喜欢的人际模式都是不同的,比如疏离型的人,可能对来自任何人的热情都不太适应。因此,如果你享受这种更疏离和边界清晰的关系状态,就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坚定自我就好。
2. 调整自己的一系列不合理的假设
很多人之所以把应对热情看作一件很艰难的事,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些并不合理的假设——“别人对我热情,意味着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来回应”、“如果我回应得不好,别人就会不开心”、“我需要让别人开心,尤其是对我热情的人”……
但实际上,用怎样的态度对你,是他人的选择,而是否要作出回应、作出怎样的回应,都是你的权利。你没有义务去满足他人的期待,也不需要让每个人高兴。
3. 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用行动示范自己的表达方式
当你无法处理热情,但又也想向对方释放好感或善意时,最好的方式是坦诚地向对方表达你此刻的感受——“我也很想和你有更多的交流,但我比较害羞,我不太适应这样的节奏,我希望我们可以慢慢相处”。当你真诚地传达你的想法和担忧时,对方是能够理解的。同时,你也可以用行为去向对方示范你想要的模式。
而如果对方依然坚持以你明确表达不舒服的状态和你相处,也说明了这一份“热情”并不值得回应。
你对别人的热情感觉不舒服吗? 单选
0人 0%
会的,有点害怕
0人 0%
只对陌生人的热情有些恐惧
0人 0%
不会,别人热心挺好的
0人 0%
不会,因为我自己就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