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惹人争议的女作家(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
日本最惹人争议的女作家(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去世后,她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将她的日记整理集结出版,他原版序言中这样写道:伍尔夫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从15岁生日前夕开始,一直到投水自杀前,她陆续写了40多年的日记。是经典电影《时时刻刻》中,那个与精神疾病抗争的天才女作家?电影《时时刻刻》剧照也许,日记,能让我们更加贴近这位传奇女作家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提起弗吉尼亚·伍尔夫,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是写出“一个女人想要写作,必须有钱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先锋?
还是与詹姆斯·乔伊斯并肩的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
或者是时常语出惊人,傲慢、犀利又刻薄的文学评论家?
是经典电影《时时刻刻》中,那个与精神疾病抗争的天才女作家?
电影《时时刻刻》剧照
也许,日记,能让我们更加贴近这位传奇女作家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伍尔夫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从15岁生日前夕开始,一直到投水自杀前,她陆续写了40多年的日记。
去世后,她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将她的日记整理集结出版,他原版序言中这样写道:
“日记之于伍尔夫,除了记录日常生活和对生命、宇宙的思考外,还是她作为一个作家的独特表达方式,她在日记中潜心思考正在写或准备写的作品。”
最近,中信出版了伍尔夫的日记选——《思考就是我的抵抗》。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意识流小说大师、女权运动先锋更真实鲜活的另一面。
身为一个作家,她的日记会更围绕创作本身,一网打尽写作时流动的心理和情绪,也记录了漫长的构思和修改对心灵的“折磨”。
今天,就让阿信带大家一起,走近伍尔夫的世界。
“弗吉尼亚·斯蒂芬”要了解一位大师的生平,往往要从她的童年讲起。
1882年1月25日,家住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的斯蒂芬家迎来了这个重组家庭中的第七个孩子,他们给这个小女孩起名“弗吉尼亚”。
斯蒂芬家是一个文艺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知名的作家,而母亲朱莉娅则是备受拉斐尔前派追捧的美丽模特。
朱莉娅、莱斯利和弗吉尼亚在塔兰庄园,1892
两位长辈给孩子们提供了富足的生活、优渥的教育和海量的藏书。每年夏天,全家人会来到康沃尔郡圣艾夫斯的塔兰德庄园度假。
在这里,伍尔夫留下了一生难忘的童年回忆:在花园追逐嬉戏,在夜晚聆听海浪,从望台远眺,能看到海湾中的黑岩和白色灯塔。
“将近四十年的时光,一切都建立于此,一切都浸润于斯。”
康沃尔的戈德雷维灯塔
在塔兰庄园的时光,深刻地影响了伍尔夫的文学创作,她重要的作品《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都是这段回忆的回响。
她在1925年5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
“现在,我强烈渴望抛开新闻报道,去完成《到灯塔去》。
这本书的篇幅应该不长:我会在其中完整地再现父亲的性格,还有母亲的性格,以及圣艾夫斯和我的童年时光,探讨我常在书中探讨的那些话题——生命、死亡等等。”
《思考就是我的抵抗》5月14日日记插图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895年的夏天之后,一家人没有再延续他们的度假计划——这一年的5月,母亲朱莉娅因病去世。
这之后的日子被后来的伍尔夫描述为“不幸的七年”:1897年,姐姐斯特拉去世;1904年,父亲莱斯利在长达两年的病痛折磨中逝去。
亲人的离去使伍尔夫几度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她在成年后自诉还曾遭遇同父异母的哥哥和表兄的性侵犯。
可以说,青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深刻地影响了她那颗敏感、消极、尖锐而激进的心。
“弗吉尼亚·伍尔夫”也许是“赋到沧桑句便工”,也许是家庭氛围的熏陶,斯蒂芬一家的孩子都显露出了卓越的文学和艺术天赋。
弗吉尼亚和姐姐凡妮莎在伦敦国王学院学习期间,结识了弟弟托比在剑桥三一学院的同学,她们身边逐渐聚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文艺青年”:他们蔑视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戒律,主张忠诚于自我欲望和纯粹审美。
这群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逸闻是:曾经假冒阿比西尼亚的皇室代表团,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最引以为傲的“无畏号”战列舰,使海军成为一时笑谈。
最左为弗吉尼亚·斯蒂芬
这些才情卓越的年轻人常常在斯蒂芬一家位于布鲁姆斯伯里的住所聚会,他们组成了“布鲁姆斯伯里团体(Bloomsbury Group)”。
她们的圈子以文学家、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为核心,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社会关于文学、艺术、哲学、女性主义和性解放的看法。
后来,加入这个团体的人还包括: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作家E.M.福斯特,以及弗吉尼亚后半生的灵魂伴侣——伦纳德·伍尔夫。
讲述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短剧《冲破囚笼》剧照
1912年,弗吉尼亚·斯提芬和伦纳德·伍尔夫登记结婚,从此,她的名字变成了那个我们熟悉的称呼——弗吉尼亚·伍尔夫。
1915年,这对夫妇搬家到了天堂路的霍加斯宅——这也是我们的这本日记选开始的年份。
《思考就是我的抵抗》插图中的霍加斯宅
1917年,他们重金购置了一台打印机,在家里成立了后来声名鹊起的“霍加斯出版社”,用于满足伍尔夫抛开出版社的束缚进行自由创作的需求(她称自己是“英国唯一能够自由书写的女人”),也能通过排版、印刷等手工工作缓解伍尔夫的情绪——此时,她还未从1915年的一次精神崩溃中完全恢复。
可以说,这家新锐的出版社见证了伍尔夫几乎所有重要作品的诞生。
即使是在一战、二战期间甚至是弗吉尼亚去世后,伦纳德依然把他的印刷事业坚持了下去。
电影《时时刻刻》剧照
一本小书,探秘伍尔夫的内心世界伍尔夫从15岁开始写日记,早期,她虚构了一个“简小姐(Miss Jan)”来指代自己。而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她日记中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思考就是我的抵抗》选编了伍尔夫1915年至1941年间写的日记,这段时间,是她的婚姻情感生活、文学创作和出版事业的重要时间段,她在日记中的风格,也开始稳定、成熟并一直延续下来。
在这本小书中,你可以真实地看见这位传奇作家33岁到59岁人生中的高光和深渊:包括代表作的写作和出版、与伦纳德的情谊、和女友薇拉的故事、和朋友的文学交流、抑郁症的复发、去世前的最后时光……
她的文字时而活泼,时而刻薄,时而沮丧,但始终充满灵性和美感。
有评价《尤利西斯》的尖锐毒舌:
“我现在应该去读《尤利西斯》,寻找支持它与反对它的理由。目前我已经读了200 页——还不到三分之一。
头两三章我读得很愉快,兴奋、入迷又兴致盎然,随后我感到困惑、厌倦、气恼和失望,如同目睹一个焦虑不安的大学生在抓挠他的粉刺。”
也有听闻佳作时的心潮澎湃:
“(T.S.)艾略特上个星期天来家里吃饭,朗诵了他的诗歌。
他吟唱它,诵读它,赋予它节奏。诗中的语句、对称性和张力都彰显出无与伦比的美与力量。我说不清是什么让它浑然一体。但他一直朗诵到不得不匆匆离开,所以我们来不及讨论。然而我听罢心潮澎湃。
这首诗叫作《荒原》。”
有写作状态不佳时的挫败:
“可耻!可耻!可耻!从4月27日到今天,一个字都没记。而我现在写这篇日记也只是为了不去誊写一两页《雅各的房间》。”
也有对抗抑郁时的自我剖析:
“不,我不打算自我审视。我标记了亨利·詹姆斯的话:不要停止观察。观察老年如何到来。观察贪婪。观察自己的消沉,这样消沉就能派上用场——至少我希望如此。我决心以最好的方式度过这段时光。”
而她的最后一篇日记,停笔在投水自杀的4天前,她写自己交流时的沉默,写多风的天气,写对于作品的构思,而最后一句是——“L(伦纳德)在摆弄杜鹃花⋯⋯”
电影《时时刻刻》剧照
“写日记,就像挠痒;如果写得顺畅,就像泡澡。”从1915年至1941年,你能在日记中看到伍尔夫的故事,看到伍尔夫的思考。
伍尔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这个世界,而思考就是她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