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胡说粤峤4(胡说粤峤4)

胡说粤峤4(胡说粤峤4)廖甡字鹿侪,是嘉庆二十二年(18l7)进士,直到道光十八年,他才外放到四川夔州府任知府,在那里,他大办查办鸦片,先后缴获烟土千百箱,聚而焚之。一年多后,他因母亲去世还乡守孝。三年孝期满后,他改官河南汝宁府知府,骆秉章的长子骆天保,就是在汝南官署里,与廖甡之女结亲,因为这时候的骆秉章,已被银库一案赔钱赔得一身是债,已无钱为儿子娶亲了。廖甡爱写诗,著有《晚香吟馆诗钞》,其中提到,少时家里曾为他聘下一个女子,可是过了十年,家里仍无力为他娶亲,少时屡逢荒年,那女子嫌他家贫,终于退了亲。就是这么一位清贫的农家子弟,他做官之后,倾力做善事。一是在京城倡建南海会馆,吴荣光所撰的《新建广州南海会馆碑记》就提到,廖甡给他写信,文中有:“南海议建会馆,甡寒士也,倡捐百金,同人踊跃襄助,已得千金有奇。”可知,建南海会馆是廖甡首倡,因为廖甡动员了来自大盐商之家的吴荣光出面号召大家捐款,吴荣光家世显赫,仕途畅达,有

故事蓝本:《晚香吟馆诗钞》《重修汝南县志》《南海县志》《骆文忠公自订年谱》等

生活时代:清嘉道咸年间

人物籍贯:南海县南庄龙津堡

骆秉章的亲家廖甡,与骆秉章一样,是个非常低调的人。方志记载他“官京官十余年,迹同大隐。”但在热心公益方面,他又是非常的高调。这里先写他在京做官时的几件善事:

一是在京城倡建南海会馆,吴荣光所撰的《新建广州南海会馆碑记》就提到,廖甡给他写信,文中有:“南海议建会馆,甡寒士也,倡捐百金,同人踊跃襄助,已得千金有奇。”可知,建南海会馆是廖甡首倡,因为廖甡动员了来自大盐商之家的吴荣光出面号召大家捐款,吴荣光家世显赫,仕途畅达,有钱有脸,有巨大的影响了,所以后人大多归功于吴荣光。后来总共筹得一万三千多两白银,买下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工部尚书董邦达的府第 改造为“南海会馆”。剩下款项买了数间店铺 以租金作为馆中经费。因为院内有七棵树 故称“七树堂”。从此以后,从故乡来京赴试的、候选等官的,经商的,都有了个落脚点。

二是为了扼制天花的泛滥,他曾出任民间的“牛痘局局长”,利用平日空闲的时间去为京城百姓种牛痘,他曾托湖北布政使张岳崧(也是广东老乡)派专员寄牛痘种到北京,又筹钱为种痘的人准备车马饭食费,并借位于京城的南海会馆作接种牛痘的场所,京城大人小孩定期云集在这里,享受来自广东的官绅的善举。

三是在京师东直门外购置义园,让远游客死京城的乡亲有个停尸与安葬的地方,俾游魂有所归依。

廖甡爱写诗,著有《晚香吟馆诗钞》,其中提到,少时家里曾为他聘下一个女子,可是过了十年,家里仍无力为他娶亲,少时屡逢荒年,那女子嫌他家贫,终于退了亲。就是这么一位清贫的农家子弟,他做官之后,倾力做善事。

廖甡字鹿侪,是嘉庆二十二年(18l7)进士,直到道光十八年,他才外放到四川夔州府任知府,在那里,他大办查办鸦片,先后缴获烟土千百箱,聚而焚之。一年多后,他因母亲去世还乡守孝。三年孝期满后,他改官河南汝宁府知府,骆秉章的长子骆天保,就是在汝南官署里,与廖甡之女结亲,因为这时候的骆秉章,已被银库一案赔钱赔得一身是债,已无钱为儿子娶亲了。

在河南为官,廖甡也很有政绩,《重修汝南县志》记载:因为瘟染,当时汝宁府的百姓死亡的有三分之一,廖知府除了急备医药施舍外,又印刻《应验良方》一书,传播民间,让百姓通过草药进行自救。西学牛痘传入中国时间虽然很久了,而汝南地处内陆,未懂牛痘之法,廖知府于是筹公款购药聘医,设立牛痘所,从此当地百姓因天花夭折者日见稀少。廖知府又劝那些富绅捐谷、捐地、建起了义仓,以备荒歉之年救济之用。到了咸丰初年,太平军不时攻入汝宁府,廖知府派自己的长子廖庆谋,带领乡勇御敌,因为常打胜仗,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廖庆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因为廖庆谋的军事才能,在廖甡离任后,上司让庆谋出任汝阳县知县。不是由朝廷颁任职务,一个知县的儿子,可以在父亲曾经当官的地区任知县,这是战争年代的特例。

《南海县志》也对廖甡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提及一个这样的故事:时值乱世,世途凶险,正是用人之际,汝宁府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捕头,叫做马万山,他因事被关入了监狱。廖甡查阅宗卷后,觉得他并无大罪,并且知道他的才能堪用,于是乘马万山母亲去世之机,将他放了出来,让他返家奔丧。接着,还捐出数百两银为他赎罪。马万山那个感激啊,于是发誓捉贼报效他。一年之内,就抓获了多名巨匪。

廖甡的政绩,他自己有诗总结:“十载守邦无善政,每闻祝颂我先惭。”可见证他的低调。番禺进士陈其锟是与他同时代人,曾有诗《廖鹿侪守汝宁》,记廖甡在赈济灾民方面的善政:

满目蜚鸿野,民劳亦可思。

遗棠夔子国,藻荐贾君祠。

旧岁长河决,频闻万井悲。

安澜今底定,勤恤在疮痍。

《南海县志》还记他体格素来强健,但是自从亲自领兵打仗后,渐觉困顿,在他72岁那年,他终于借病辞官。离开河南返乡的路上,他途经湖南,专门去探自己的亲家骆秉章。当时,骆秉章已被朝廷派往四川,正在出发的船上,两人相见于舟中,骆秉章见到亲家能返乡,羡慕得不得了,因为骆秉章也多次申请辞官还乡,朝廷不仅不批准,还让他率湘军往四川剿匪。这时候的骆帅,也已年近七旬,他感慨地说:“余以不才谬生疆寄,时方多难,白发忧边,欲随子生入梅关,优游井里,岂可得哉?若天悯其劳,事略就手,挂冠神武,息踵桑榆,此至愿也,未知能遂否?”廖甡回答说:“此关乎福命矣,吾禄位勋名多不如子,而福命则寸有所长。我欲学子不能,子欲学我正恐不配耳。”

这对话看得让人泪目。两个白发老头,在瑟瑟的江风中话别,一个说,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还乡,渴望能活着重入梅关,重返家乡,优游晚境。一个是自诩命好:亲家你官当得再高,也不如我能返乡终老啊!从此,两人再未谋面。

他们一定是南望着家乡而说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他们的那份怅惆,跃然纸上。骆秉章入川,他的最大愿望,也是早些平定川匪,还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可以告老还乡。所以,当骆秉章剿灭了石达开部的时候,他就再次向朝廷奏请还乡了,还说自己眼都瞎了,什么也看不见了,没料到慈禧完全没有放他回乡的意思,只是寄给他一副老花镜,让他死了那份回乡的心,直至他尽瘁于四川行辕。

廖甡返乡后,有两大愿望,一是计划修学宫,扶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二是辑修县志,让后人知道先辈的事迹。可惜,这两项心愿都未完成,他就去世了,终年82岁。方志评价廖甡:“身名俱泰,福命诚不可及!”

清代广州的名胜《海山仙馆》,有廖甡所撰的联:

雅集此名园,曾几番醉折红莱,饱餐丹荔;

胜游多韵事,最堪忆佳人拾翠,仙侣同舟。

我想,这诗是廖甡什么时候所写?诗中所忆的,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前吧,广东士绅那样的生活品味,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已经一去不返了!

胡说粤峤4(胡说粤峤4)(1)

▲图为廖甡所摹的《观海堂苏帖》。

注:胡说为胡氏之说,非胡编乱说。粤峤,指五岭以南地区。本栏目胡说粤峤,专为评说岭南文化所设,谢谢关注,欢迎斧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