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形成两个主要派别,一为程朱学派,一为陆王学派。它们都将儒学的核心——心性之学加以发挥和创新,进行了体系的构建,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代大儒王阳明受陆九渊主体之“心”统摄客之理的方法的启发,一步步将客观之“理”纳入主观之“心”中,再将“心”抽象为绝对的本体,将知与行合而为一,完成了心本论体系的建构。朱熹将孔孟儒学建构在超绝的“客观”基础之上,王阳明则将孔孟儒学本身绝对化,两者从两个相对的方向共同完成了儒学的重建,共同构成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认为,无形的“理”是构筑宇宙的本体。“理”既是实的,又是无形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理论,正是“理”之为本体的内在前提。程颐试图将“天理”与“人性”沟通起来,将客观之理内化为主观之仁,得出了“心即理”之思想。到了朱熹手里,”理“便变成了宇宙万物的总源。“理”是先天无条存在的,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抽象的存在。然而,怎样使“理”

宋明理学被称为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它融合佛道,以新的理论形态出现,将儒学的理论水平和思维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儒学在西汉时期一跃成为官方哲学,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深得统治阶级的欣赏。但此时的儒学还带有一定的神学成分,其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一定的迷信,这也导致了儒学思想体系被魏晋玄学所取代。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1)

魏晋玄学把汉代儒学的天人感应论改为“有无本末之辨”的本体论,复活了老庄思想,并综合儒道两家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之后随着隋唐的建立,佛教强盛,儒学在此时却衰落了。这种衰落促使儒家人士对儒学理论进行反思与自我批判。

什么是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正是在这种历史的要求下,试图援佛道入儒,以儒学为基础,重新构建新的儒学体系,重振儒学之辉煌。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家相继著书立说,探寻儒之真义。从这时起,宋明理学家对儒学的论证从宇宙论转向了本体论,其理论水平和思维水平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儒学的论证也不断走向精细和严密,抽象和思辨。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2)

宋明理学认为,无形的“理”是构筑宇宙的本体。“理”既是实的,又是无形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理论,正是“理”之为本体的内在前提。

程颐试图将“天理”与“人性”沟通起来,将客观之理内化为主观之仁,得出了“心即理”之思想。到了朱熹手里,”理“便变成了宇宙万物的总源。“理”是先天无条存在的,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抽象的存在。然而,怎样使“理”内在呢?朱熹便让无形的”理“着陆在“气”之上,“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理和气的结合,形成了世间万物,人也是理气的结合。所以性即理,理与心的关系是以性为中介的。因为善恶与心有关,所以为善去恶在于心之动。朱熹就这样建立了一套理学体系,也开出了一条客观归摄主观之路。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3)

明代大儒王阳明受陆九渊主体之“心”统摄客之理的方法的启发,一步步将客观之“理”纳入主观之“心”中,再将“心”抽象为绝对的本体,将知与行合而为一,完成了心本论体系的建构。朱熹将孔孟儒学建构在超绝的“客观”基础之上,王阳明则将孔孟儒学本身绝对化,两者从两个相对的方向共同完成了儒学的重建,共同构成了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形成两个主要派别,一为程朱学派,一为陆王学派。它们都将儒学的核心——心性之学加以发挥和创新,进行了体系的构建,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影响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宋朝结束了五代的长期分裂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是,当时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为了加强与政治统治相适应的思想统治,宋朝倡导尊儒读经,提倡重整伦理纲常,迎来了儒学的复兴。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4)

宋代社会安定,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文化也大幅进步。作为宋代哲学核心的理学的形成,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理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的一次重要飞跃。理学在理论上奠定了日用伦常的伦理原则和精神价值之形而上学的基础,

理学融自然、社会、人生之学于一炉,形成结构庞大、思理精密的哲学体系,其核心是探讨天人关系问题。但在探讨中,已不停留于关于天是什么、天是否有意志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的关系问题的探究。"理"实际上就是宇宙本体的性质,因此理学研究的是天地万物间运作规律与根源的所以然问题。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5)

宋明理学发展了孔孟以来社会高于个人的社会本位主义,认为个人必须服从整个封建主义政治道德制度,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都起支配作用的封建三纲,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个人只能无条件地顺从天之大道的封建政治纲常礼教制度,从思辨哲学的高度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抽象为”理“本体理论,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最系统、最完备、最深刻的社会本 位主义理论。

理学不仅是对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总结、提升与超越,而且对近代新学兴起的重要的启迪作用,其学说实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重要源头之一。

宋明理学的评价

在人的感性存在和人的理性存在的关系上,宋明理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摧残人性的礼教原则。这是其最大的糟粕。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6)

周敦颐开创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先河,二程则将其发展为"天理"和"人欲"的绝对善恶对立,朱熹则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吃人礼教名言。在人的感性存在和理性存在的关系上,周敦颐、张载、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毫无例外地主张灭人欲存天理,主张人的生命服从封建制度的"天理",这在今天看来,是宋明理学最大的污点。

宋明理学突出的儒家整体本位主义精神,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内向凝聚力、整体生命力,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克服内部忧患、抵抗外来侵略的整体坚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精神,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的巨大实体延续几千年而不衰。这是其最大的功绩。

宋明理学的终极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7)

当然,在封建社会,宋明理学也被封建统治者用来当作统治人民的工具,以”理“杀人,以宗法制度杀人,不知道残害了多少人民。这是不可否认的。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宋明理学仍然有重大影响。我们今天仍然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人服从整体,强调政治上的统一,强调道德上的集体主义,强调人的感性欲望服从人的理性和社会规范,这些都是宋明理学的基本内容。如何在现代社会,最有效地调动个人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主义整体的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整体发展的同时而又最有效地实现个人的发展,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代哲学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