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这是一个被花生噎死的孩子的肺解剖标本,气管里的那半颗花生米分外刺眼。是的,气道异物梗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脑部缺血缺氧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就算最后抢救成功也会留下严重后遗症。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山东临沂,但孩子家长一顿“教科书般”的操作,让孩子转危为安。“不行不行,上医院就晚了!”图源:网络视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妈妈网育儿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局长~用娘心调查育儿知识问题,为宝妈们拨开育儿道路上的迷雾,真相只有一个!一定要持续关注局长哦~

近期有两则孩子被呛的新闻,结局却完全不同。来一起看下:

甘肃兰州一名幼童在托护所吃饭时不慎被呛,老师发现后却不会正确的急救方式,只能抱着孩子送医,最终孩子在送医4天后不治身亡。

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山东临沂,但孩子家长一顿“教科书般”的操作,让孩子转危为安。

“不行不行,上医院就晚了!”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2)

图源:网络视频

是的,气道异物梗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脑部缺血缺氧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就算最后抢救成功也会留下严重后遗症。

这是一个被花生噎死的孩子的肺解剖标本,气管里的那半颗花生米分外刺眼。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3)

图源:微博@医学手札

如果这个孩子当时身边有人会急救的方法,他的命运不会如此。

由于孩子气管与食管连接处的环状软骨发育不完善,异物进入气管引起梗阻的风险非常高。

每年局长都能看到很多类似的新闻,因此家长必须了解并学习相关的知识,关键时刻才有能力救孩子一命。

01

孩子被噎时如何急救

如果孩子被噎后出现不能言语、咳嗽、哭泣、面色和唇色青紫或挣扎的情况,往往来不及送到医院,这个时候家长要冷静下来,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立刻进行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且有效的急救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操作手法。

1岁以下的婴幼儿

1、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前胸,用手托住孩子,让TA脸朝下趴在你膝盖上。

2、用力拍孩子两肩胛骨间5次,如果孩子还没将异物吐出,把孩子翻正躺在你大腿上。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4)

3、仍然是头低脚高的体位,用食指和中指压胸5次,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往下一指宽处,按压深度是1.5-2.5cm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5)

4、重复上述动作,注意力度应使压迫深度约为小婴儿胸廓的1/3或者1/2,平均每秒一次,重复压迫5次为一组

如果孩子失去了意识,不要继续拍背,只做胸部按压,连续30次,再看看嘴巴里有无异物。

1岁以上的婴幼儿

1、站在孩子背后,两臂从TA腋下环绕抱着TA的腹部。

2、一手握拳,一手抱拳,用拇指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

3、双臂用力收紧,快速向里向上按压孩子胸部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6)

4、持续几次挤按,直到孩子吐出异物,气管堵塞解除。

5、注意拳头不要碰到孩子的胸骨末端或者肋骨。

记住:无反应 无呼吸,或者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分钟内的急救成功对挽救孩子的生命和避免脑损伤非常关键。

02

这些错误的手法千万别试

1、喂水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噎着,第一反应就是喂水,但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气管被堵塞,喝水只会引起呛咳,甚至让水吸进气管。

如果孩子是被面包等易吸水的食物噎住,喝水只会加大卡喉物的体积,让堵塞更严重。

2、拍背

拍背也是不少家长的惯性反应动作,但事实证明这手法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

因为在忙乱之中,大家更多地只是乱拍,很容易把异物拍得更深入,反而加重气管堵塞。

3、抠嘴

儿科医生一般都不建议用抠嘴的急救手法。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7)

因为不是专业的情况下,胡乱操作最大的可能就是把异物推得更深,加大抢救难度。

当孩子被噎,大家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孩子被噎的部位,一般来说,异物会进入了气管、食道或胃肠道。

03

家长要提防高风险的食物

除了学习必要的急救手段外,为了避免孩子进食时被噎,一些高风险食物家长也是需要提防的。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8)

妈妈网育儿原创图卡

尽量少让孩子食用以上食物,就能最大程度避免风险。

如果真的要食用,也应该尽量切小,方便孩子吞咽,减少被噎风险。

吃东西被噎到的小孩急救(两个噎到的孩子)(9)

妈妈网育儿原创图卡

除此以外,进食时玩耍、走动,或是嘴里含着东西大哭大笑,也都很容易把嘴里的食物吸入气管。

意外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间,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意义重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