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良的文字演变(锐解汉字之良)
汉字良的文字演变(锐解汉字之良)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很多人选择合作伙伴,都容易忽视“正直善良”这一关键项。外国人同样重视“善良”的品质。在“温良恭俭让”中,“良”是核心,是本质的东西,“温、恭、俭、让”则是它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形式,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只能是虚伪的装腔作势,不可能有真正的“温、恭、俭、让”。《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xiehu)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 ,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
字里乾坤大,书中岁月长。笔者热衷说文解字的原动力,在于文字背后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个汉字,浸润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对修身养性、完善人格、干事创业都有积极意义。比如“良”字,如果追溯到祖先造字时的样态,你会发现无论是字形还是字意都十分美妙,这个字展现给我们的生活空间,既通气,又透光;既密闭,又舒朗。我们的内心世界果真如此,世间就会少些算计、怨愤、恐惧、争斗与杀戮。
今天的《锐解汉字》就来解解这个“良”字。
古代典籍中,涉及“良”字的句子有:“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xiǎo wén),不足以动众。”(《礼记·学记》);“ 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唐韩愈《争臣论》);“余之疲驽,来为是州,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宋曾巩《齐州杂诗序》)等等。
古人对“良”的理解侧重于思想品质,认为“良”是善良、美好、高尚、仁义、忠诚等的标志。随着人们对社会认识的深化,今天所说的“良”应该演变为:存在于内心的、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志,做人讲究纯真、温厚、和善、心地好、没有恶意。
在“温良恭俭让”中,“良”是核心,是本质的东西,“温、恭、俭、让”则是它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形式,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只能是虚伪的装腔作势,不可能有真正的“温、恭、俭、让”。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xiehu)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 ,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有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则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良也是女八德的重要内容,女八德为:孝顺和睦慈良贞静
外国人同样重视“善良”的品质。
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很多人选择合作伙伴,都容易忽视“正直善良”这一关键项。
里根也曾说,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善良,什么也都不重要了!做一个善良正直坦荡的人!做事就是做人,做人成功了,做事不成功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做事成功也是暂时的。
做一个善良的人,让世界充满温暖与和谐。
从今天开始,每篇文章的最后,附上几幅名画,与诸位文友共赏。作品多是笔者本人收藏,正所谓:名画共赏析,高山觅知音。
作者简介:知名媒体人,文化学者刘继锐。时事快评,说闻解字。游历五洲,感悟生活。独特视角,一家之言。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