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清水润民心(溧阳为民之星)
溧阳市清水润民心(溧阳为民之星)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跑出“加速度”,而这背后离不开“种苗人”的辛勤付出,他们用默默坚守给市民们带来加倍的安全感。童丽春:疫苗接种“不断” 为民服务“不停”“人民调解工作说到底是在做‘人’的工作,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调解案件,而是一个个百姓,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能解开群众心中的‘结’。”芮云凯说。每次只要一接到纠纷调解案件,他总是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多取证多挖掘,不遗余力做好每个环节,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为大家“发言”。因劳动争议奔走了近一年的刘先生,在芮云凯的帮助下拿到了工资;因赔偿问题僵持不下的某施工队和余家坝村某村民,在他的“苦口婆心”下成功和解;因寂寞没人说话而常打电话给芮云凯的84岁孤寡老人李大爷,在和他的唠家常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是芮云凯对来访群众的承诺,为了解决群众的一个小小烦心事,他情愿加班加点去做他们的“代言人”和“代办员
恒心难得,初心宝贵。“为民之星”的初心就是为民之心,是给群众带来温暖的点滴行动。溧阳市埭头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局长、司法所长芮云凯,市人民医院等级医院创建办主任童丽春,市水利局工程管理科副科长陆取,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别桥中队二级警长袁东红,他们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让这些涌动的力量汇聚成漫天星辉,光芒别样。
芮云凯:接地气的“笑弥勒”调解员
1984年出生的芮云凯调解时总是笑眯眯的,所以大家都叫他“笑弥勒”。2006年毕业后,他一直在调解一线工作。“我是跨专业进入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开始从事调解工作确实有点‘摸不着北’。”回想起刚刚进入司法队伍的日子,芮云凯笑着说。
但芮云凯偏偏喜欢“啃硬骨头”。为了打好基础,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熟读、记录法律条文,“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他还自学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试着用心理调节技巧推动调解工作的开展,大大地提升了调解成功率。过硬的专业素养加上诚恳的态度,使得芮云凯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虽然年纪不大,但他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令人信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芮”。就这样,芮云凯的名气在调解员的圈子里传开了。
“人民调解工作说到底是在做‘人’的工作,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调解案件,而是一个个百姓,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能解开群众心中的‘结’。”芮云凯说。每次只要一接到纠纷调解案件,他总是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多取证多挖掘,不遗余力做好每个环节,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为大家“发言”。
因劳动争议奔走了近一年的刘先生,在芮云凯的帮助下拿到了工资;因赔偿问题僵持不下的某施工队和余家坝村某村民,在他的“苦口婆心”下成功和解;因寂寞没人说话而常打电话给芮云凯的84岁孤寡老人李大爷,在和他的唠家常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是芮云凯对来访群众的承诺,为了解决群众的一个小小烦心事,他情愿加班加点去做他们的“代言人”和“代办员”。16年的司法行政生涯、16年的调解和信访接待经历,让这个“笑弥勒”调解员把为民服务尽力、尽心变成了一种习惯。
童丽春:疫苗接种“不断” 为民服务“不停”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跑出“加速度”,而这背后离不开“种苗人”的辛勤付出,他们用默默坚守给市民们带来加倍的安全感。
今年3月23日,我市成立了市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为了保障疫苗接种任务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派遣53名医护人员,组建了新冠疫苗接种服务队,该院等级医院创建办主任童丽春被任命为接种点的现场负责人。“疫苗接种现场的工作重复又繁琐,但我感到很荣幸。”童丽春说。
每天一早,童丽春就会来到现场与负责接种的护士们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戴防护帽、穿防护衣、戴手套,全副武装开启“难熬的一天”。消毒、抽药、注射……一气呵成,忙而不乱,长达数小时的接种工作,就在护士们的重复动作中完成。
虽然不用直接参与接种,但是身为现场负责人的童丽春也没有一刻闲着。她结合接种点实际情况,定制度流程、抓培训宣教、查落实执行,带领接种服务团队为广大受种者提供贴心、暖心、安心的服务,获得市民们的一致好评。
1993年就参加工作的童丽春,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革命”。不管在临床一线做护士,还是做管理工作,“真诚待人,用心做事”是童丽春始终秉承的原则。“在接种点坚守的100多天里,我带领奥体接种团队起早摸黑,加班加点,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截至目前共完成接种10万余剂次。”童丽春笑着告诉记者,笑容里满是骄傲与自豪。
陆取:向水而歌 “四季不得闲”却仍激情昂扬
陆取是个来自丹阳的“80后”小伙,2009年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考入市水利局后,他便与水为伍,恪守着自己的承诺,守护着一方百姓。
2016年,我市突发特大洪涝灾害,陆取坚守防汛第一线,两点作战,连轴转。白天,他和专家组奔波在抗洪抢险一线,晚上,他整理各地上报的险情、灾情,供上级决策部署。整整一个月,他连回趟家的时间都没有。“我不觉得累,水利建设是造福于民的事,我就喜欢干这个,干这个我有成就感,为老百姓服务我高兴。”在外人看来苦不堪言的工作在陆取眼里却很珍惜。
水利工作,像针线笸箩一样,点多、量大、面广,是只有硬肩膀才能挑起来的重担子。作为市防办业务主要办事人员,陆取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履职尽责中不断获得力量。
近年来,我市共创建成1个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个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共有59座小水库创成省级规范化管理单位,水库硬件水平和软件实力不断提升。2020年,我市又创建成了国家首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如今,我市的水库塘坝座座固若金汤,各成一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溧阳模式”更是常年引得全国各地水利系统同行前来参观学习。这一切的成绩,都离不开陆取和全市水利人的努力。
长期从事防汛防旱工作,陆取已经算是专业领域的“老师傅”了。今年入汛后,他和团队多次组织督查组去各地现场了解指导防汛工作,组织汛期防汛隐患再排查,确保我市防汛工作不留死角。“水利人怎么会怕风吹雨打?”陆取笑着说,“我们水利人就算被风吹跑了、被雨浇透了,身上也都是火一样的热情。”
向水而生,向水而歌,虽“四季不得闲”,却满怀激情,这就是陆取和溧阳水利人的写照。
袁东红:为民初心 他用生命诠释
2021年的父亲节,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别桥中队因公牺牲民警袁东红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市殡仪馆举行。
貌不惊人,语不豪迈,作为基层民警中的一员,袁东红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是却在自己挚爱的交警岗位默默奉献了15年。2021年6月10日7时,他倒在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的岗位上,最后经多方抢救无效,于6月18日11时49分因公殉职,年仅45周岁。
从警十五年来,袁东红从未离开过交警岗位,巡查纠违、疏通拥堵、勘查事故现场……日复一日,他心里装的全是工作。
“老袁脾气好、耐心好,做事多、怨言少,他一直是我们中队里的‘标杆人物’。”别桥中队中队长张旭东告诉记者,因为家在丹阳,来回不方便,所以袁东红基本上过着“以队为家”的生活,但凡中队里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冲在第一个的基本上都是他。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他第一时间返岗,主动请缨到防疫站执行设卡任务,吃住卡点,连续奋战三个多月。
为全力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今年6月初,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启动了战时勤务,并重点组织开展黄昏、夜间和清晨三个事故高发时段的集中查缉行动,确保全域道路平安通畅。别桥中队的6名民警,每人3天一轮班,路面巡逻、违法查处、处理事故……一接上班就难有喘息的机会。
“6月9日晚,黄昏勤务,查处非机动车违章20起,查处机动车违章17起。夜间20点开始,查缉酒驾至22点。6月10日清晨勤务,6点02分,查处了一辆大货车闯红灯;6点21分,查处了一辆渣土车放大号牌被污泥遮挡……”打开袁东红的执法记录仪,忙碌的他似乎从未离开。然而6月10日早上7时,他却倒在了执勤岗位上……
最是平凡磨砺初心,最是纯粹感人至深。袁东红用生命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他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了45岁却永耀金盾。
内容来源 | 溧阳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