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捉妖记还有后续吗(吴承恩捉妖记敢问路在何方)
吴承恩捉妖记还有后续吗(吴承恩捉妖记敢问路在何方)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两人自京城出发,前往南秀城、黄花镇、南疆,最后又重返京城。一路降妖除魔,还遇到了逃婚离家的少女李棠、软萌可爱的小杏花妖、被派去卧底在朝廷镇邪司和李家执金吾的双料间谍李晋。值得一提的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西游作品多数聚焦于取经人(即唐僧师徒四人),却罕有对作者吴承恩大做文章的。大明正德十六年间,京城外万秋山净通寺天鼎赐下“极凶”之签。是夜,惊天变骤生,皇帝一夜白头,此后八十一枚神秘红钱在民间流传,引发百妖哄抢争夺。五年后,少年书生吴承恩,毅然下山搜寻志怪故事创作灵感。然吴承恩虽身负本领,但面对妖魔,仍无多少招架之力。幸得师兄青玄相助,方能化险为夷。
《西游记》,大约是我国四大名著中最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吧:唐朝高僧玄奘带领三个徒弟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才抵达西天灵山,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受封成佛。
刨除《西游记》清晰的取经主线,作者吴承恩却在故事行文中,留下不少谜团,至今仍令无数读者心生困惑。
比如,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何在取经路上频频借助各路神仙帮忙,方能降服妖怪?比如,妖怪们捉住唐僧,为何不立刻吃掉,反倒要好生将养唐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围绕《西游记》未解之谜,无数读者脑洞大开,不想竟创作出众多令人叹服的作品: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着重于讲述孙悟空的爱情故事,传达对命运的抗争与无奈;今何在的《悟空传》,一句“能不忆西游”,空留多少嗟叹;最为离经叛道的,当属2000年神剧《西游后传》,聚焦师徒四人取经修成正果500年后的一场天界浩劫,凭借其完全颠覆《西游记》原著的人物设定,成为无数人童年的经典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西游作品多数聚焦于取经人(即唐僧师徒四人),却罕有对作者吴承恩大做文章的。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大明正德十六年间,京城外万秋山净通寺天鼎赐下“极凶”之签。是夜,惊天变骤生,皇帝一夜白头,此后八十一枚神秘红钱在民间流传,引发百妖哄抢争夺。
五年后,少年书生吴承恩,毅然下山搜寻志怪故事创作灵感。然吴承恩虽身负本领,但面对妖魔,仍无多少招架之力。幸得师兄青玄相助,方能化险为夷。
两人自京城出发,前往南秀城、黄花镇、南疆,最后又重返京城。一路降妖除魔,还遇到了逃婚离家的少女李棠、软萌可爱的小杏花妖、被派去卧底在朝廷镇邪司和李家执金吾的双料间谍李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朝廷这厢,因京城中妖魔肆虐,镇邪司应运而生,管事麦芒伍铁肩担重任,周旋于城府极深的皇帝与实力深厚的鬼市老板之间,为镇邪司谋求立足之地。加之,二十八宿虽本领高强,实则一盘散沙,多有不合。于麦芒伍而言,这盘棋不可谓不难。
内忧外患之际,书生吴承恩终于经由血菩萨引荐,进入麦芒伍的视线。借由吴承恩之笔,惊天巨变的内幕被逐渐揭开……
《西游记》迷人之处,除却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大约要数千奇百怪的妖魔们。
譬如藏匿于盘丝洞中千娇百媚的蜘蛛精,面目可怖、变化多端的白骨精,心狠手辣的黄花观主多目怪,甚至于两条普普通通的小鱼精奔波儿灞、霸波儿奔,都令人印象深刻。
《吴承恩捉妖记》依然保留了熟悉的味道,但妖魔们却纷纷变换面目,粉墨登场:蜘蛛精不再是美人,而是聪明凶残的巨型蜘蛛;白骨精不再是冷酷无情的妖怪,而是一片深情错付人的可怜少女……
其实,苦难也好,福报也罢,各有其因果循环,在严丝合缝的命运转轴里,一念之差往往铸成无法弥补的大错。
落在《吴承恩捉妖记》中,便是故事中人这一个又一个的微末差池,将故事推向盘根错节、难以转圜的情形。
《西游记》有语云:“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大抵如是。
确切地说,《吴承恩捉妖记》应算是一本“合著”。
素有文字鬼才之称的马伯庸与才女编剧海棠,提供脑洞以及故事架构,实则操刀撰写的,是畅销书作家有时右逝。而这三位作者应说是当今业内颇具名气的作者,实力不容小觑。
小说连载期间便斩获2.4亿次点击率,成为年度微博连载人气之王。可见其在网络上拥趸颇多。
而实体书虽是首次印刷,亦诚意满满,装帧极为精美,外封采用双面印刷,内文更附有多张全彩点插画,阅读时不无惊喜。
故事脑洞奇绝,将吴承恩放入西游体系或许是首创。
从吴承恩的视角去看西游以及群妖,的确会有一番新见解。妖与人无异,有的以诚善待人,有的为害一方,若镇邪司一般以偏概全、逢妖必杀,自然是不可取的。
但在这简单的“逢妖必杀”背后,却隐藏着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妖与李家亲近,自然是归顺于李家(根据上下文猜测,应为李唐势力),镇邪司杀妖,名义上是保护天下苍生,实则是大明皇帝授意,动机不言而喻。
作者将朝野争斗、各方势力博弈都融于西游体系中,试图重构一个“不那么单纯”的西游故事,使作品立意更为深远。
虽故事颇具新意,仍不免遗憾之处。
或许是因架构过于庞大,篇幅限制发挥,导致几个主要人物刻画不甚鲜明。
以女主李棠为例,若要论戏份,李棠戏份比起配角小杏花、白骨夫人来,只多不少。可要是说李棠有什么鲜明的人物性格,便很难举出凸显性格的事例。她或许对吴承恩有意,见不得杏花与其亲近,在后续情节中却罕有表现其心意的举动,她或许极具反抗精神,除却逃婚离家外,却又缺乏事例佐证。
反观小杏花与白骨夫人,却塑造得很是成功。初见小杏花软萌、惹人怜惜,化形为人可爱又纯真,便是最后为救人而死,也令人难掩心疼。白骨夫人则痴情至极,受尽世间苦难,只为见心上人一眼。这两位女性角色,应是最得我心的。
剧情留存伏笔许多,诸如沙神卷帘背后授意之人是谁,为何这般行径,苏家三公子联姻之事又是出于何种目的,皇帝与红钱关系成迷等等,仍有待作者在后续作品中加以解答。
最后,小说部分语句读来不顺,疑为校对疏漏所致,特列举如下:
130页“九剑却在瞬间巨伞打开”——应为“九剑巨伞却在瞬间打开”或“九剑却在瞬间打开巨伞”
198页“嘴中喃喃自语的,却是中的震惊与懊恼”——应为“嘴中喃喃自语的,却是震惊与懊恼”(即便是改后细读,仍觉得句子有问题。)
217页“但是就是青玄这个与世隔绝的声音,缓缓道出了后面几个字,便会令人感到一股泰山压顶般的不安与绝望”——应为“但是就是青玄这个与世隔绝的声音,缓缓道出了后面几个字,令人感到一股泰山压顶般的不安与绝望”
1、“敢问路在何方”,取自《西游记》(1986年版)片尾曲。
2、“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出自《西游记·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3、“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出自《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4、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