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和udp协议区别:图文普及网络中的 SDU PDU
smt和udp协议区别:图文普及网络中的 SDU PDU缺点: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优点:可靠性高。环形网络是将所有计算机网络接口连接成一个环。环可以是单环或者双环,环中信号是单项传输的。网状型结构:在网状结构中,每个节点至少由两条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接,多用在广域网中。
星型网络是将每个计算机都以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设备相连。中央设备现在一般是交换机。
优点:便于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缺点:成本高,中央设备对故障敏感。
环形结构:
环形网络是将所有计算机网络接口连接成一个环。环可以是单环或者双环,环中信号是单项传输的。
网状型结构:
在网状结构中,每个节点至少由两条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接,多用在广域网中。
优点:可靠性高。
缺点: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
在以上四种结构中可以组合任意的更加复杂有效的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中的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常用的性能指标有8个 ⬇
速率:首先先了解比特:
比特: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单位。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基本单位:bit(b) 比特
常用单位:
8 bit = 1 Byte
KB = 2^10B
MB = K KB = 2^20 B
GB = K MB = 2^30 B
TB = K GB = 2^40 B
速率就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
基本单位:bit/s(b/s,bps)
常用单位:
kb/s = 10^3b/s
Mb/s = K Kb/s = 10^6 b/s
Gb/s = k Mb/s = 10^9 b/s
Tb/s = k Gb/s = 10^12 b/s
注意!!
数据单位bit中K = 2^10B
数据单位bit中K = 10^3B
所以在计算过程中二者存在一定差距,不要弄错了。
带宽:带宽在模拟信号系统中表示的是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也就是传输过程中最大频率与最小频率的范围。
带宽中计算机网络中的意义: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个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b/s(kb/s Mb/s Gb/s Tb/s),与速率相同。
在日常生活中的宽带带宽除以8,一般就是平时使用中的最高传输速率。(1B = 8bit)
是一个很重要的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直接关系网络的应用体验。
吞吐量: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被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发送时延:源主机将分组发送出去产生的时延。
计算方式: 分组长度(b) / 发送速率(b/s)。
发送速率 = min[网卡发送速率,信道带宽,交换机或路由器的接口速率]
发送效率是一个短板效应,由速率最低的模块决定,所以在选择网线、路由器等设备时,要考虑到整体的速率平衡问题。
传播时延:分组在线路中传播产生的时延。
计算方式:信道长度(m) / 电磁波传播速率(m/s)
处理时延:路由器收到分组后对其进行存储转发产生的时延。
一般不方便计算。
时延宽带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所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
实际上就是一个比特到达终点的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个数。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RTT:一个网络请求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往返时间RTT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可以更好的了解到网络的情况。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用来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根据排队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大。如图所示:
当网络利用率达到50%时,时延就要加倍。
当网络利用率超过50%时,时延就急剧增大。
当网络利用率接近100%时,时延趋于无穷大。
因此要控制信道利用率不超过50%,否则就要准备扩容。
丢包率: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丢包率具体可分为接口丢包率、结点丢包率、链路丢包率、路径丢包率、网络丢包率等。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
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在通信量较大时就可能造成网络拥塞。
丢包率反映了网络的拥塞情况。
无拥塞时丢包率为0
轻度拥塞时丢包率为1%—4%
严重拥塞时丢包率为5%-15%
1.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体系结构:
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TCP/IP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