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滴漏实验全集(已经进行了快100年)
沥青滴漏实验全集(已经进行了快100年)在这样的目的下,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在1927年将高温加热后的沥青样本放在了一个未剪开封口的漏斗里,并静置了三年时间。只是沥青在日常温度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速率非常慢,但它毕竟不算是固体,哪怕流动速度再慢,一旦将时间拉长,沥青迟早有一天会凝结成为一滴落下。沥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不少见,它主要为黑色,通常被使用在涂料、橡胶等工业领域,由于它的防水和防腐性能,沥青也被用来铺设在路面上,高速公路上很多都是沥青路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沥青其实是一种黑褐色的高黏度有机液体,然而在我们看来,沥青更像是一种固体,它不似水一样会四处流散,也不会脆弱到一碰就“碎”,沥青有较为固定的形态,手触碰上去能感觉到明显的硬度和形状。也正是因为这样,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在一次教授学生的时候,想要向他们证明物质并不是像它所展示的那样——沥青看起来是固体物质,本质却是高黏度的液体。
近现代以来,人类一直走在科学的探索之路上,为研究各种真理或现象等问题而废寝忘食。在大众的眼中,科学研究往往是严肃而枯燥的,是无数认真的研究者不分昼夜的呕心沥血的过程与结论。
当然,这一点也确实不假,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寻常人眼里乏味单调的科学研究其实也有许多的有趣之处,甚至是令人瞠目结舌甚至是发笑的研究。
比如纽约大学数学系的一个研究团队,他们为了研究一根普通的棒棒糖可以舔多久,整个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对照研究,将棒棒糖放在不同条件下的管道随水冲刷,最终得出一根棒棒糖大概要1000次才能将其舔完。
类似于这样的科学研究还有很多种,在此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也不再一一叙述,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科学研究是一项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同样也或许会在未来依然不会停止的实验——沥青滴落实验。
沥青滴落实验为了证明什么?沥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不少见,它主要为黑色,通常被使用在涂料、橡胶等工业领域,由于它的防水和防腐性能,沥青也被用来铺设在路面上,高速公路上很多都是沥青路面。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沥青其实是一种黑褐色的高黏度有机液体,然而在我们看来,沥青更像是一种固体,它不似水一样会四处流散,也不会脆弱到一碰就“碎”,沥青有较为固定的形态,手触碰上去能感觉到明显的硬度和形状。
也正是因为这样,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在一次教授学生的时候,想要向他们证明物质并不是像它所展示的那样——沥青看起来是固体物质,本质却是高黏度的液体。
只是沥青在日常温度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速率非常慢,但它毕竟不算是固体,哪怕流动速度再慢,一旦将时间拉长,沥青迟早有一天会凝结成为一滴落下。
在这样的目的下,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在1927年将高温加热后的沥青样本放在了一个未剪开封口的漏斗里,并静置了三年时间。
待沥青已经得到了充足的凝固,不会发生其他反应以后,1930年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又将封口剪开,用金属架将装了沥青的漏斗架了起来,并在底部放了烧杯用来接住从封口处滴落的沥青。
毕竟如果沥青是固体,那么它必然不可能会出现滴漏的现象,若是沥青缓慢地流下,则自然能证明它其实是一种液体。是的,这个沥青滴漏实验就是如此的简单,目的也非常单纯,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仅仅只是想要向学生们证明物质的表象与本质并非是一致的。
沥青滴漏实验过程托马斯·帕内尔教授的想法很好,毕竟“眼见为实”,任何的科学结论都需要真实的数据作为证据来支撑,他也试图让学生们能够亲眼见证事实,而不是跟着老师照本宣科,对于学生而言,这也将是受益匪浅的经验。
只是学生们对此并没有太过重视,毕竟这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它只能用来证明一个既定的科学知识,无法发现新结论,更无法给他们带来新奇,但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却十分认真地坚守着这个实验。
在1930年漏斗封口被剪开以后,沥青也确实正在缓慢地流出,形成了一个将落未落得“水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凝结得越来越大。
到了1938年,托马斯·帕内尔教授的学生都已经换了好几批,但他们都曾被教授带领着记载着沥青的相关数据,分析沥青在20℃的环境下发生的流动变化。
在这一年里,沥青已经有了即将要滴落的“准备”了,托马斯·帕内尔教授甚至还邀请了当年参与了沥青前期工作的学生们,只是由于时间过去了太久,这些学生都已经身处天南海北,好些人都不再从事科学实验,对此毫无兴趣,因此来的人并不算太多。
终于在1938年12月,经过了长达8年11个月的漫长等待,沥青滴漏实验的第一滴沥青落入了烧杯,托马斯·帕内尔教授非常兴奋,可发现了这一现象的人只有托马斯·帕内尔教授本人,除他以外再没有任何的“观众”,更是没有什么仪器设备对此进行了记录。
第二次沥青滴落时间发生在1947年2月,即9年时间以后,原本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已经做好了准备,可是没想到他这一次意外与滴落的时间错过,只看见了第二滴沥青落入烧杯以后的样子。
原本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准备再次见证第三滴沥青的过程,可是这项实验的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太过漫长,每一次实验基本上都要10年左右,一个人类普遍能活100岁就已经算得上是高龄了,更何况托马斯·帕内尔教授的年龄本来就不算小了。
也因此,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并没有等到第三滴沥青降落,就遗憾地离开了人世。沥青滴漏实验本身并不受到重视,若不是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坚持,可能早就被人扔进了垃圾堆里,在教授去世以后,沥青滴漏实验自然也就被搁置在了一旁,基本上没有任何人想起这项实验。第三滴沥青也在这样的环境下,于1954年4月悄无声息地落入了烧杯,无人发现。
实验的继承者直到1961年,约翰·梅恩斯顿教授来到了托马斯·帕内尔教授所在的大学,意外发现了这一个奇怪的科学装置,并对此产生了好奇。
在经过了他人的解释以后,约翰·梅恩斯顿教授并没有觉得失望,也没有像大众一般对沥青滴漏实验根本不看重,反而是继承了托马斯·帕内尔教授的遗志,继续了沥青滴漏实验的研究。
沥青
当然,第三滴已经在约翰·梅恩斯顿教授到来之前就已经滴下,他只能开始观察第四滴沥青的滴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眼看着这滴沥青将要落下,约翰·梅恩斯顿教授等了很久仍然没有看见它的降落,正好当时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两人一起去度蜜月,回来以后却发现沥青已经落在烧杯中了,时间大概是在1962年5月。
这令约翰·梅恩斯顿教授非常不甘心,并推测出了第五滴沥青坠落的时间范围,下定决定要亲眼见证它落下的过程。
谁曾想自此以后,命运仿佛就爱上了与约翰·梅恩斯顿教授开玩笑,从他接受的那一年1961年开始,到他离开人世的2013年,沥青滴漏实验一共滴落了5滴,约翰·梅恩斯顿教授却都不够幸运地与之错过。
比如在1977年,约翰·梅恩斯顿教授为了能够亲眼看见沥青掉落,在周末整整守了两天的时间,可是在他累得回家休息的时候,这滴沥青“趁机”掉了下来。在1988年,第七滴沥青已经临近要掉落的阶段,约翰·梅恩斯顿教授也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这一次必然会见证沥青的坠落。
但是命运女神并不站在约翰·梅恩斯顿教授这一边,就在他出去喝了杯咖啡的功夫,仅仅五分钟的时间里,第七滴沥青转瞬落下,再次成为约翰·梅恩斯顿教授的遗憾。
2000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和仪器,约翰·梅恩斯顿教授为了完整记录沥青落下的瞬间,特意在沥青滴漏实验旁安装了网络摄像头,这样也就避免了再次错过沥青坠落。
然而在第八滴沥青坠落时,约翰·梅恩斯顿教授正好出门在外,同时热带风暴导致城市停电了足足有20分钟,于是虽然假设了摄像设备,已经算是做好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可是在大自然的影响下,第八滴沥青依然无法被约翰·梅恩斯顿教授看见。
约翰·梅恩斯顿教授预测第九滴沥青将会在2014年滴落,但他却无缘能真正见证沥青滴漏实验——2013年8月,约翰·梅恩斯顿教授因中风不幸离世。
未被见证的沥青这样的故事不得不令人感叹命运的造化弄人,从托马斯·帕内尔教授1927年开始进行沥青滴漏实验,一直到如今2022年,时间已经过去了95年,这项人类有史以来最持久最漫长的实验依然没有被人类记录下沥青降落的瞬间。
或许有人想问,不是还有2014年的第九滴沥青吗?是的,2014年4月20日,第九滴沥青确实落下了,但戏剧性的是,这一滴本来是能够被人类记录下来的,但约翰·梅恩斯顿教授之后的实验第三代管理员怀特却发现这一滴沥青迟迟没有落下,终于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
原来,沥青滴漏实验持续时间太过久远,烧杯里已经有了八滴沥青,导致底部被堆太高,第九滴沥青被“堵住”了。
为了实验的正常进行,怀特打算将烧杯换下去,重新拿一个新的杯子过来,却不小心将第九滴沥青扯断了。是的,这一个人类等待了13年6个月的第九滴沥青就这样没有了。
怀特表示,沥青滴漏实验至少还能再进行80年的时间,而根据第九滴沥青的滴落时间和速度,第十滴沥青或许将会在2027年里滴落。
为了不再错过这一滴沥青,相关人员甚至创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站,用来向全世界的人提供亲眼见证沥青滴落的直播。事实上,除了这一个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沥青滴漏实验,圣三一学院也有一个沥青滴落实验,但是他们比较幸运,在2013年7月11日17点左右拍下了沥青滴落的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拍下沥青滴落瞬间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