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孔明中计有多厉害(孔明草船借箭不为人知的背后)

孔明中计有多厉害(孔明草船借箭不为人知的背后)一、三日造十万箭的豪言在路上,诸葛亮和鲁肃对当前局势进行了亲切而深入的友好交谈,发现他们的见解比较一致。因为鲁肃也曾提出一个类似“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他曾对孙权说过:曹操是奸雄,汉朝肯定不会复兴,老大咱们又干不过曹操,要好好经营江东,这样可以鼎足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联吴抗曹,三足鼎立思想不谋而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知音感觉。因为诸葛亮的才干引起了周瑜的注意,他认为与刘备合作只是暂时的,东吴要想安全,需要荆州,而刘备集团也需要荆州,这样势必会有一战,而诸葛亮这样的人在刘备集团对东吴是个威胁,要想办法除去。诸葛亮觉察到了这种情况,再加上周瑜心胸比较狭窄,所以诸葛亮开始了一系列的神操作来改变这种局面。孙权毕竟不是刘综,他心里是不想投降的,一旦投降,就成了别人板上的肉了,说不清什么时候就被人宰了。但是手下的一些大臣见曹操势大,为了保命,全都主张投降。手下人这么怂,让孙权心里很不是滋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表明了了诸葛亮的三观,也点明了他对儿子的期望。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基本上诠释了这句话,保持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格调。可是在东吴时他却主动要三日内造十万支箭,可以说是非常高调,与他的三观不是很符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高调,背后有什么图谋呢?请看下面细细分解。

孔明中计有多厉害(孔明草船借箭不为人知的背后)(1)

诫子书

正是由于诸葛亮提出在三日内造十万支箭,才有了后来熟知的“草船借箭”,其实真实历史上草船借箭并非是诸葛亮,而是孙权。《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把草船借箭这件事放在了诸葛亮的名下。其实,这样不只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还更深层的显示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使得诸葛亮“智而近妖”。

先来看事情的起因。曹操进攻荆州,那时刘表逝世,他的继承人刘综见曹操势大,直接就举白旗投降了。刘备被曹操打得打败,和刘表的大儿子也就是他的大侄子,在江夏聚在一起。此时的情势十分危急,若是曹操整合好兵马,再度进攻,刘备只有再度逃命的份了。而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心里不免有些飘,直接让孙权投降,态度十分嚣张。

孙权毕竟不是刘综,他心里是不想投降的,一旦投降,就成了别人板上的肉了,说不清什么时候就被人宰了。但是手下的一些大臣见曹操势大,为了保命,全都主张投降。手下人这么怂,让孙权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手下人都愿意投降曹操,而只有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去对抗曹操,恐怕可能自己还在梦中就被人卖了以向曹操来换取富贵。

孔明中计有多厉害(孔明草船借箭不为人知的背后)(2)

孙权

所幸,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保命,鲁肃率先就对孙权提出了不同意见,说:“老大,你可不能听张昭那些文臣的意见,那些文人只知道自保。如果投降,他们还能保持富贵。而老大你只能当个侯爷,保不齐什么时候还会被人干掉,哪有在江东称王自在。”这些话简直说到了孙权的心坎里去了,但是孙权又怕曹操势大。鲁肃这时提出去江夏和刘备结盟,多一个盟友多一分希望,否则刘备投降曹操,整个荆州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那么到时只能投降了。于是他去见刘备商量结盟抗曹的事,诸葛亮也和鲁肃一起回江东出谋划策。

在路上,诸葛亮和鲁肃对当前局势进行了亲切而深入的友好交谈,发现他们的见解比较一致。因为鲁肃也曾提出一个类似“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他曾对孙权说过:曹操是奸雄,汉朝肯定不会复兴,老大咱们又干不过曹操,要好好经营江东,这样可以鼎足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联吴抗曹,三足鼎立思想不谋而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知音感觉。因为诸葛亮的才干引起了周瑜的注意,他认为与刘备合作只是暂时的,东吴要想安全,需要荆州,而刘备集团也需要荆州,这样势必会有一战,而诸葛亮这样的人在刘备集团对东吴是个威胁,要想办法除去。诸葛亮觉察到了这种情况,再加上周瑜心胸比较狭窄,所以诸葛亮开始了一系列的神操作来改变这种局面。

一、三日造十万箭的豪言

一次,周瑜和诸葛亮谈到水上作战,最需要的是箭。而东吴的弓箭储备在曹操面前有些不够看,希望诸葛亮能想办法使东吴在最快的时间内搞到十万支箭。诸葛亮一听心里便想到周瑜这个心机boy肯定没安什么好心,也罢,我就将计就计,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于是,诸葛亮便假装好奇的问道:“需要几日。”周瑜一看上钩了,便说十日可不可以。诸葛亮说不用这么长,三日即可。周瑜一看诸葛亮这是天堂有路不走,地狱无门自投啊。于是便说道军中不可儿戏,诸葛亮一点脸面都不留,豪气地说愿领军令状。于是周瑜便马上让诸葛亮当场立下军令状。

按理说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是东吴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这样的人肯定要与之搞好关系,应该要给周瑜留面子或是韬光养晦,不如刘备在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听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吓得酒杯掉在地上,用怕打雷掩盖。以诸葛亮的才智,肯定能想到办法让周瑜以为自己才是第一。所以诸葛亮这么做肯定是有所图谋的,让我们看看诸葛亮接下来的动作。

二、求助鲁肃,草船借箭神操作

鲁肃事后问诸葛亮为何答应,诸葛亮笑而不语,只是请求鲁肃帮忙准备十条船,然后在里面插上稻草人,并且不要告诉周瑜。鲁肃一方面是对知音的关心,一方面也是好奇,就答应了诸葛亮。随后,在大雾的夜里,请鲁肃上船,然后直奔曹营。到了曹营后,令士兵鼓噪呐喊,使得曹操十分心惊,于是下令善于射箭的士兵对呐喊处射箭。不多时,便有了十万支箭。

孔明中计有多厉害(孔明草船借箭不为人知的背后)(3)

草船借箭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草船借箭的描写,事后诸葛亮风光无限的回到东吴,在众人的一片惊讶中完美的给了周瑜一个满分的答卷。周瑜表面上欣喜,心里却十分嫉恨。这也埋下了“三气周瑜”的伏笔。

而诸葛亮每次都求助鲁肃,固然和鲁肃关系好有关,其实也和一个交际原则很大的关系:“一个人帮你后,在你有难后还会帮你;你帮的人,你有难时基本上不会帮你。”这样诸葛亮与鲁肃的关系越来越好,那诸葛亮为什么要与鲁肃交好,并且费尽心思的给周瑜摆出一副“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这是因为周瑜是一个以东吴利益为重的人,这从他要设计杀诸葛亮就可以看出来。而鲁肃是一个善于借势的人,刘备集团要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周瑜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周瑜想把荆州掌握在东吴手里,而鲁肃会因为曹操势大,而同意刘备占据荆州。这可以从后来周瑜总是想办法夺取荆州可以看出,比如让孙权妹妹嫁刘备,用富贵离间刘备集团。

如果赤壁之战打赢曹操后,周瑜和鲁肃是孙权的一号和二号功臣。如果周瑜不幸去世后,那么接替他位子的就是鲁肃。这对刘备集团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而周瑜的一个弱点就是心胸狭窄,善于嫉妒,所以诸葛亮的这一系列行为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孔明中计有多厉害(孔明草船借箭不为人知的背后)(4)

魏蜀吴三足鼎立

周瑜病逝后,鲁肃如诸葛亮所料接替周瑜成为大都督,他维持了孙刘的联盟而共同抗曹,使得刘备无后顾之忧,西进夺得了西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后来,鲁肃去世后,孙刘方面变得剑拔弩张,孙权偏向曹操,夺了荆州,刘备发兵攻打东吴大败而回。虽然后来又重新联盟,但彼此都是不尽心力,使得曹魏后来各个击破,获得了天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