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感慨(唏嘘的感慨一年年)
黄家驹感慨(唏嘘的感慨一年年)歌神张学友曾经这样评价黄家驹,他说:“家驹无疑是伟大的,他是我一生的偶像!”。对我们这些80后而言,对家驹的追忆,其实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这个年仅31岁的音乐天才不幸陨落,让人们不由悲痛惋惜。每年的6月,无数歌迷都会前往将军澳,黄家驹的墓地沉痛悼念,演唱他们的歌曲,怀念永别的家驹。唏嘘的感慨一年年,Beyond的歌不单没有消失,反而直到今天依然在传唱。他们的音乐跨越时空,吸引着无数的90后、00后。
文|大脚
认识Beyond是从一首《大地》开始,那优美的旋律,戳人心扉的歌词,令我心情澎湃。直到如今,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前奏,心里都有一股莫名的悲伤。
这一切都源于Beyond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
1993年6月23日,传奇乐队Beyond主唱黄家驹在日本录制一个游戏节目时,不慎从三米高的舞台掉落,随后被送往东京女子医学病院抢救,在经过近七天的抢救后,他还是在6月30日下午不幸逝世。
这个年仅31岁的音乐天才不幸陨落,让人们不由悲痛惋惜。
每年的6月,无数歌迷都会前往将军澳,黄家驹的墓地沉痛悼念,演唱他们的歌曲,怀念永别的家驹。
唏嘘的感慨一年年,Beyond的歌不单没有消失,反而直到今天依然在传唱。他们的音乐跨越时空,吸引着无数的90后、00后。
对我们这些80后而言,对家驹的追忆,其实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
歌神张学友曾经这样评价黄家驹,他说:“家驹无疑是伟大的,他是我一生的偶像!”。
1962年,黄家驹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劳工家庭,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还有同为Beyond成员的弟弟黄家强。
黄家驹受到家庭的影响,加上学习成绩又不好,他没有上过大学,先后做过很多打杂的工作。
对于音乐他更是没有什么概念,而且他由此至终都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音乐训练。他就是一个天才!
说起他的音乐梦想,其实与英国摇滚歌手大卫·鲍威有很大的关系,那时的黄家驹在工作无聊之余,以音乐为乐。
偶然在电视上听到了大卫·鲍威的《1984》,他深深地被吸引。大卫·鲍威标新立异的服装,充满磁性的嗓音,一时之间让黄家驹惊为天人。
那时,他没有钱买唱片,只好用录音机把大卫·鲍威的音乐录下来反复收听,也就是那个时候起,他对摇滚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17岁的时候,邻居搬家给他留下了一把破吉他,他用香蕉水把吉他洗了好几遍,准备送人。但是这把吉他太破最终没能送出去,他心里想着,不如留下来自己玩。
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破吉他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拿到吉他后,黄家驹开始没日没夜地弹,但一直都没有什么长进,于是他加入了一个业余的乐队,想着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吉他的水平还能提高。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被赶出了乐队,原因是他的吉他水平太烂了。
黄家驹很气愤,这件事也深深刺激了他。回到家后,他在身边放上一盆热水,手指弹痛弹麻了,就用热水泡一下,不麻了又继续弹。就是这股不服输的斗志,造就了一代吉他大师。
只是总是一个人弹也没什么意思,他开始物色谈得来的朋友,想要自己组建一支乐队。就在这个时候,黄家驹认识了比他还小一岁的叶世荣。
更为巧合的是,两个人的偶像都是大卫·鲍威,他们的很多音乐理念也很相近,他们一见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对音乐怀着无限热情的年轻人彼此交流,共同创作。
1983年,香港《吉他》杂志举办音乐比赛,黄家驹和叶世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们邀请了邓伟谦和李荣潮一起组建了乐队,准备参加这个比赛。
那个时候的香港音乐以翻唱为主,没有多少原创能力。黄家驹的这支乐队却秉承了音乐的原创性。想要让别人认同,就要超越别人,就这样,一支殿堂级的摇滚乐队-Beyond(超越)乐队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或许黄家驹也没有意料到,令他在歌词里出现了无数次的唏嘘,正带着无奈从梦幻走向了现实。
香港乐坛并不是一块净土,他们从这里成长,从这里出发,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出发即是终点。
这一次组队参加比赛令他们无比兴奋,因为参赛的两首原创歌曲《大厦》和《脑部侵袭》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因此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正在他们准备再接再励的时候,邓伟谦和李荣潮因个人原因先后离队。
1984年,黄家强以替补的身份加入了乐队。次年,叶世荣邀请设计海报出身的黄贯中为乐队设计海报,一来二去的,同样热爱音乐的黄贯中也以替补的身份加入进来。
由此,Beyond的成员终于稳定了下来,黄贯中后来回忆说,“我也没想到替补进来,这一替补就替补二十多年。”
四个人经过不断磨合,不断创作,在被乐迷们称为Beyond音乐基地的二楼后座创造出了无数经典的歌曲。
二楼后座其实是叶世荣家的一间小仓库。那时,为了练习音乐,叶世荣就骗他爸爸,他说:“我就要结婚了,你把我们家二楼靠后的那个仓库给我吧!”
就这样,二楼后座变成了他们训练的场地。但是二楼后座并不是只有他们一户人家,那时的香港居住环境相对狭小,紧挨着他们还有四五户人家。乐队要练习,不停地敲敲打打,白天吵,晚上也很吵,邻居不厌其烦,甚至还为此投诉到警察局。
但警察来了也都被黄家驹想方设法劝走了,周围的邻居后来都忍受不了被迫搬走。这样一段历史其实在他们出演的自传体电影《莫欺少年穷》里有过描述。
他们在那间如今都充满神圣色彩的二楼后座里创造了很多作品。但问题也来了,作品是有了,但是没有人投资怎么办?
于是,他们决定举办一场小型的演唱会。希望利用演唱会的实力吸引唱片公司或经纪公司的注意。
别人都是先出了名再开演唱会,但是Beyond却反了过来。
他们几个人为了音乐已经穷得叮当响,没钱怎么办呢?
为了这一场演唱会,他们找家里人借,找朋友借,甚至每天打几份工,就是希望能够赚到开演唱会的钱。
黄家驹一心搞音乐,还把自己的亲弟弟也带上,这让家里人颇有微词。但是也由于他们两个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的重担其实都是在姐姐们身上,他们才有充足的时间去实现理想。
虽然对他们追求音乐不是很认同,但是当黄家驹提出要开演唱会差钱的时候,黄家驹的妈妈还是拿出钱来支持了两兄弟的梦想。
黄家驹对母亲非常感激,也由此创造了一首经典的感谢母亲的歌曲--《真的爱你》。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钱到位了,场地也准备好了,但是没有人看怎么办?宣传怎么办?拿到手的钱也用得七七八八。不得已,四个浪荡不羁的年轻人走上街头发宣传单。
但是别人一看乐队的名字,Beyond?什么乐队啊?不认识!转手就把宣传单丢了。
眼看着就要到开演唱会的时间。来听演唱会的人却没几个。这时迎面走来了一支学生的团队。
黄家驹灵机一动,迎着这支学生的队伍就走过去。边走还边说:“这Beyond的演唱会门票是不是卖完了?我上次就没买到,我女朋友差点要和我分手。”
那些学生一听,谁的演唱会门票这么紧俏?没听过啊?真有这么好听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都去听听?
就这样,Beyond的首场演唱会正式拉开帷幕。但是,这一场演场会却让他们亏了6000元。
即使现场气氛热烈,但第一排特意留出来的位子依然空荡荡的。这场演唱会并没有引来唱片公司或经纪公司的关注。
1986年,Beyond决定自己出资发行乐队首张专辑《再见理想》,这张专辑从包装设计、歌曲创作到录制配唱,全部由Beyond包办,也是这张专辑引起了经纪人陈健添的关注。
这张专辑有几首较为经典的歌曲,包括同名的《再见理想》、《巨人》、《永远等待》以及《旧日的足迹》等。
随后,他们还和达明一派合录了一盘盒带《劲歌金曲》。意外的是,达明一派获得了1987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佳乐队”奖,一起合作的Beyond依然默默无闻。
虽然Beyond一直都很努力,不单发行首张签约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该曲还用于黄百鸣的新电影《学校风云》的插曲。
但是,Beyond的音乐依然没太大起色。那个时期的香港情歌当道,几个穿皮衣夹克,留着长发,一副浪荡不羁的青年,如何能在香港乐坛掀起水花?
时间来到1988年,这是Beyond开始崛起的一年。
一首《大地》的出现改变了Beyond,这个改变不单从形象上,连曲风上也与以往不尽相同。
这首歌不单入围了1988年十大劲歌金曲,还获得电台排行十大非情歌类的第一名。
这首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脱离了Beyond以往的摇滚风格,多了一种清新的中国风。
除了风格上的变化,Beyond四子在形象上也有很大改变。他们剪掉长发,不再是叛逆的形象。
这个形象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与此同时,他们也招来了不少痛骂。对此Beyond依然行走在摇滚和流行的融合道路上。
但较为正面的影响是,Beyond的音乐加入了流行的元素之后,大大刺激了香港音乐的发展。
为了扩大市场的影响,Beyond在1988年10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首场演唱会,但是他们演唱的大部分歌曲都是粤语歌曲,在粤语歌曲还不大盛行的北京显然并不讨喜,终场时观众都已经走了一半,随后他们演唱国语版《大地》才将气氛推向高潮。
他们在登上令人震撼的长城之后有感,于是也有了后来的《长城》。
1989年可以说是Beyond音乐事业的高峰。他们的第四张大碟《Beyond4》的主打歌叫《真的爱你》。
当时母亲节即将到来,经纪公司希望黄家驹创作一首感谢母亲的歌曲。
就连黄家驹的姐姐也非常好奇,这样一个个性鲜明,又不屑于过多讲世俗情感的黄家驹会创造出一首怎样的歌曲!
等到这首歌一出来的,姐姐非常感动,就连他的母亲听了也是潸然泪下。
或许也是姐姐们以及母亲对他在音乐上的宽容及帮助,才能让黄家驹以如此真挚充沛的情感写出这样一首令人动容的歌曲。
每每这首歌的前奏一出,我们都忍不住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愫。
Beyond这首《真的爱你》唱火了大街小巷,他们也成功跻身“主流”流行乐队。
只不过,在当时的香港乐坛,还有另外一支强劲的乐队,它就是草猛。
草猛乐队是由一代歌后梅艳芳的弟子组成,草猛三子在音乐比赛里被梅艳芳挖掘,随后他们一直以梅艳芳的弟子自居。
他们同样延续了情歌的路线,在当时“情歌为王”的年代,草猛一直霸占了十大劲歌金曲的最佳组合的位置,Beyond只能屈居第二。
对此,黄家驹曾解释道:“Beyond只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1990年是Beyond最高产的一年,他们的事业横跨影视,歌曲及电视。
2月,由他们做配角的电影《吉星拱照》上映;6月创作电影原声EP《天若有情》的插曲,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歌曲《灰色轨迹》;7月演唱主题曲《战胜心魔》;9月,发行粤语专辑《命运派对》,这个专辑里的歌曲《光辉岁月》获得第八届十大劲歌金曲奖。另一首歌曲《俾面派对》获得第13届十大中文金曲奖;12月在澳门举办了“万入劲Rock音乐会”。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他们的这两首获奖歌曲。
《光辉岁月》这首歌是Beyond随香港电台到新几内亚探访时,听说了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的故事后创作的。曼德拉总统为了争取独立,为此在狱中度过27年,终于迎来南非的合解。这件事深深打动了黄家驹,《光辉岁月》就是黄家驹向曼德拉致敬创作的作品。
在这首歌里,他把爱与和平,自由与理想诠释得淋漓尽致,也是他对摇滚精神的致敬。直到今天,《光辉岁月》的传唱度依然很高。
另一首也获奖的《俾面派对》完全是黄家驹的一首嘲讽歌曲。
黄家驹一直以来都只是为了好好做音乐,但是一旦踏入娱乐圈,他就已经身不由已。广告代言,娱乐节目纷至沓来,这也占据了他们太多时间。
或许这是让黄家驹唏嘘不已的地方。
Beyond还主持过一档访谈节目《Beyond放暑假》。该节目的第一期就是天王黎明的访谈。
黎明也凭借一首《对不起,我爱你》获得第14届十大中文金曲奖,但对于Beyond而言,他们这种非主流的乐队依然上不了台面。
随着《俾面派对》的创作,黄家驹也一度发出自己的呐喊:
“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这句话一出立刻招来了娱乐圈的口诛笔伐,整个香港乐坛都在抨击黄家驹,说他没有资格代表香港娱乐圈。
但黄家驹随后也很硬气地回应:只要身为音乐人就有资格发表意见。
后来有乐评人表示,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起来的Beyond确实是勇气可嘉的。
人们后来才发现,Beyond乐队开始对世界,对人生表现出更大的热切和关怀,他们的作品里反映社会现象和事实,这也变成他们随后歌曲中的主题。
或许那个时候的Beyond才更让人们欣喜并彻底热爱吧!
令人意外的是,这首歌居然也获奖了,这也间接说明,当时的香港乐坛还是有人支持Beyond的。
1991年,在香港算得上大红大紫的Beyond参加了宣明会的一个活动,他们随访到肯尼亚。
Beyond一行在和孩子交流时,彼此之间由于语言的障碍显得很尴尬。
黄家驹灵机一动,他问翻译爱与和平怎么说?
听到翻译说,Amani是和平,Nskupenda代表爱。
就这样,短短十几分钟,黄家驹就把《Amani》的副歌创作出来。
优美的旋律一出,所有孩子都接受了这首歌,也接受了Beyond乐队。
回到香港之后,黄家驹完善了这首著名的歌曲《Amani》。
同年的8月,由Beyond主演的电影《莫欺少年穷》上映,这是他们妥协之后的结果。为电影同时创作了《谁伴我闯荡》、《不再犹豫》等歌曲。
9月,Beyond成为第一支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的乐队,他们在红磡连开五场《生命接触》演唱会。
那时,很多艺人都以登上红磡体育馆为荣,在这场演唱会中,黄家驹动情地说:
“通常演唱会都会有一些特别嘉宾,但Beyond没那么大的面子,但我们也很开心请到一帮特别的嘉宾,就是全场观众!”。
那场演唱会不知道感动多少人,但作为摇滚音乐,一直都被当成小部分人的专利,他们哪怕获得无数人的欢呼和拥戴,依然算不上是主流的音乐。
1991年,Beyond认清他们无法改变香港乐坛的现实,于是告别了香港乐坛,走向日本。
但是,这一次的决定注定了悲剧!
黄家驹接受日本经纪公司的邀请,他们也希望能在日本找到理想。
他们在日本确实度过了一段没有广告,只有音乐的日子,但随后他们慢慢发现,日本经纪公司对他们的要求和他们的摇滚梦想有很大差距,日本根本就是一个放大无数倍的香港。
在日本,Beyond想要做一些重金属的摇滚,但日本公司希望他们仍然走流行路线。
Beyond为了学到更多东西,再一次选择了妥协。
刚到日本由于语言不通,也没什么交际,在异国他乡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无聊苦闷让他们很憋屈。
他们在1992年发布了日语大碟《超越》,但反响平平。同年又发布了黄家驹的最后一张专辑《乐与怒》。
在这张专辑里最出色的应该是那首结合自身际遇创作的歌曲《海阔天空》。
这首歌也被乐迷评为最难唱的一首歌!但是这首歌却最能体会黄家驹当时的际遇。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但就是这样一个天才横溢的音乐人,跌倒了之后没能再爬起来。
1993年,为了宣传新专辑,Beyond到日本富士电视台录制一个游戏节目。
刚开始不到半个小时,意外就发生了!31岁的黄家驹不慎从近3米高的舞台跌落,当场就昏迷不醒,随后被送到东京女子医学大学病院接受抢救。
七天之后的6月30日下午四点,Beyond的灵魂人物黄家驹在日本与世长辞。
7月5日,他的遗体被运往将军澳安葬。人们痛惜一个时代的记忆就此划上休止符。
有人说:黄家驹之后,香港再无摇滚。
我不在意摇滚真正的样子,我在意的是黄家驹对于摇滚的坚持与热爱,还有那份对音乐理想化的追求。
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世俗的世界。为了理想,黄家驹不得不一次次妥协。在他的音乐里,他发出无数次叹息,他在唏嘘过往,我们则唏嘘于他的英年早逝。
在失去了黄家驹之后,Beyond在乐坛继续努力了十多年,直到2005年宣布解散。
一个陪伴了我们青春的回忆终结了,但是,我们对黄家驹的怀念没有停歇。
二十九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有无数像我这样的人,在默默怀念和回忆。
二十九年过去,我们都曾幻想过,如果黄家驹还能活在这个时代,他会给我们回馈怎样的奇迹呢?
今天的文章,献给离世29载的黄家驹,他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对他的追忆,也是对青春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