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姜泽阳本人(姜泽阳和阿尔斯楞的眼睛)

姜泽阳本人(姜泽阳和阿尔斯楞的眼睛)原来,他写的歌词几年后被呼伦贝尔草原作曲家张运清(蒙古族名“那日松”)偶然发现,灵感迸发,一挥而就谱成《阿尔斯楞的眼睛》的曲子。好词好曲凝结了,灵光星耀,飞过辽阔的大草原,如今已是著名中国民歌。毫无疑问,也是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美好结晶。说到这里我才有发言权。作者是汉族,内蒙古中部农区长大,身材有些纤细,柔声细语,好像来自我的江南家乡。他滴酒不沾,是善于用心灵会意领悟的学者,作词时29岁,只是短暂地去过一次草原。惊鸿一瞥,却将草原神采留在心里,在灵感情愫里慢慢酝酿成歌。1982年春节,我刚和姜老师分手,有教师约他去办公楼看电视直播文艺晚会,结果一眼看到歌坛新锐德德玛演唱新歌。歌声让人陶醉,姜老师没有记住歌名,只觉得歌词有点儿熟悉,在哪里见过?他回到家翻腾书架,终于在早已忘怀的一本小刊物上看到自己写下的《阿尔斯楞的眼睛》!《阿尔斯楞的眼睛》浑厚深情,质朴纯净。人们或许想象,词作者是高大魁伟的蒙

开学时分,又该奔向内蒙古草原青城,看望班主任老师姜泽阳。

姜泽阳本人(姜泽阳和阿尔斯楞的眼睛)(1)

少年时听惯江南丝竹评弹,所谓杏花春雨吴侬软语。青年时代却在内蒙古高原度过,那里草原辽阔,歌声悠远,奔腾而过的马群,瞬间就将歌声传向远方。在那里我上大学了,副班主任姜泽阳笔名“克冰”,是草原情歌《阿尔斯楞的眼睛》词作者。这首歌由那日松作曲,德德玛演唱,传唱至今。我知道,它还会在草原久久流传。

歌词创作于恢复高考的1977年。作者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当“社教工作队员”,每天有2角钱“伙食补助”,半年积攒下30元钱。当时,内蒙古生产一种售价15元的半导体收音机,他用这笔钱的一半买下一个收音机,听歌听得沉醉。听着听着,眼光从黄土高原窑洞群落的纵横沟壑中摇曳到辽阔的绿草原,一时情思涌动,草原情歌《阿尔斯楞的眼睛》在瞬间写成了,顺着笔尖汨汨流淌到稿纸上。“要说飞快的骏马哟,数我们草原的马群……”一首歌词不能尽兴,接着写第二首《草原的眼睛》。前者写草原姑娘凝视放马“勇敢小伙子”的眼睛,然后将目光投向骑马巡逻的边防军:“送走瑰丽的晚霞,迎来闪烁的群星……”

写完歌词,装进信封,贴8分钱邮票,寄给普及类歌曲杂志《乌兰牧骑演唱》,作者就回校给我们当老师来了。按说大学里一个班只配一个班主任,唯独为我们七七级每班配副班主任,于是我们成了师生。不久,这两首歌词都发表了,有几元钱稿酬,然后他淡忘了,从不提及。上大学时,我并不知道姜老师写了《阿尔斯楞的眼睛》,原因在于歌词没有谱曲。歌无曲传之不远,没有传到近在咫尺的我耳朵里。

1982年春节,我刚和姜老师分手,有教师约他去办公楼看电视直播文艺晚会,结果一眼看到歌坛新锐德德玛演唱新歌。歌声让人陶醉,姜老师没有记住歌名,只觉得歌词有点儿熟悉,在哪里见过?

他回到家翻腾书架,终于在早已忘怀的一本小刊物上看到自己写下的《阿尔斯楞的眼睛》!

《阿尔斯楞的眼睛》浑厚深情,质朴纯净。人们或许想象,词作者是高大魁伟的蒙古族骑手,豪放彪悍,大碗喝酒,熟悉草原,熟悉在无边的绿草尖上掠过的风、洒下的雨。

说到这里我才有发言权。作者是汉族,内蒙古中部农区长大,身材有些纤细,柔声细语,好像来自我的江南家乡。他滴酒不沾,是善于用心灵会意领悟的学者,作词时29岁,只是短暂地去过一次草原。惊鸿一瞥,却将草原神采留在心里,在灵感情愫里慢慢酝酿成歌。

原来,他写的歌词几年后被呼伦贝尔草原作曲家张运清(蒙古族名“那日松”)偶然发现,灵感迸发,一挥而就谱成《阿尔斯楞的眼睛》的曲子。好词好曲凝结了,灵光星耀,飞过辽阔的大草原,如今已是著名中国民歌。毫无疑问,也是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美好结晶。

从那以后,每次本班同学聚会,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歌唱《阿尔斯楞的眼睛》。不论来自塞北草原还是江南水乡,七七级学生对青春的怀念永远不变。见到姜泽阳教授,尽管他不会饮,我们还是殷勤敬酒,感谢他使我们班有了这首永远传唱的《阿尔斯楞的眼睛》。(钱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