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儒家伦理哲学的核心)
儒家伦理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儒家伦理哲学的核心)作为一种具有深远社会价值的学说,儒家伦理哲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先秦时期,是儒家学说的形成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儒学思想,相对来说却是最为正宗、地道的。秦始皇虽然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可是,自秦汉以后,儒学思想也沦为了政治工具,反而是到了现如今,这个没有专制的时代,才是学习儒家学说的好时代。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时期,正是礼坏乐崩的春秋乱世。在这样的乱世里,天子失德、民不聊生,人们价值取向混乱,之前的礼制和价值观也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了。世间善恶混淆,人们不能分辨善恶,就算分得清善恶,可行善之人未必有好报,行恶之人未必有恶报,于是,人们不再愿意行善,反而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坑害别人。这就是人性中的阴暗面。但,儒家思想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肯定人具有追求良知和善性的能力,肯定人能够通过学习和磨练而成为圣贤。在《先秦儒家哲学》这本书里,傅佩荣从《论语》、《孟子》
儒家思想,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之一,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创立。到了战国中期,孟子以孔子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并且发挥自己的心得,提出“性善论”,推动着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孟子之后又出荀子,荀子倡言“性恶论”,并重新整理了儒家典籍。
在学术界,孔、孟、荀被认为是先秦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在《先秦儒家哲学》一书中却认为,将孔孟放在一起,那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他看来,孟子的思想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基础,对儒学进行了发展,而荀子虽然整理过儒家典籍,但从他的根本思想来看,与孔孟的思想是完全背离的,所以,傅佩荣认为,把孔、孟、荀都称为“先秦儒家”是不合适的。
同时,傅佩荣在《先秦儒家哲学》一书中还指出,自秦始皇开始,中国便进入了帝王专制的时代,因此,真正的儒家学说在秦朝以后,就不存在了。从本质上来说,儒家学说与帝王专制是根本不相合 的,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是民本主义,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在帝王专制的时代里,是断断不可存在的。
傅佩荣认为,自秦汉之后,帝王采用儒家学说来治理天下,这不过是“表面上打着儒家的招牌,背地里使用法家的手段”。
在《先秦儒家哲学》这本书里,傅佩荣从《论语》、《孟子》、《易经》、《大学》和《中庸》这五大原典入手,不仅梳理了这五大原典的要旨,更把儒家哲学思想与现实人生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诞生的儒家哲学,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着实用价值,这种实用价值,突出地表现在调整人际关系,以及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准等方面。
比如说,傅佩荣在书中一再强调,“善”是自己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人并不是生来就具备善良的品质,而是具备向善的追求,在追求“善”的过程中,人实现了人生的圆满。在儒家的伦理哲学观念里认为,人生来具备向善之心,这颗向善之心才是人能够成为圣贤的基础。
人,应当用一种仁德而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而一个人也只有带着仁德与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对待人生时,他才能活得快乐。有些朋友平时经常说,自己最大的人生追求,就是过一种快乐的人生。而在儒家看来,当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人性,能够帮助他人得到安顿,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只有向善的人性因为行善而得以实现,人才能活在喜悦和快乐之中,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去做,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美好而和谐的,那么人间就会成为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这正是儒家伦理哲学的核心,也是我们学习儒家伦理哲学的意义。
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时期,正是礼坏乐崩的春秋乱世。在这样的乱世里,天子失德、民不聊生,人们价值取向混乱,之前的礼制和价值观也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了。世间善恶混淆,人们不能分辨善恶,就算分得清善恶,可行善之人未必有好报,行恶之人未必有恶报,于是,人们不再愿意行善,反而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坑害别人。这就是人性中的阴暗面。但,儒家思想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肯定人具有追求良知和善性的能力,肯定人能够通过学习和磨练而成为圣贤。
作为一种具有深远社会价值的学说,儒家伦理哲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先秦时期,是儒家学说的形成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儒学思想,相对来说却是最为正宗、地道的。秦始皇虽然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可是,自秦汉以后,儒学思想也沦为了政治工具,反而是到了现如今,这个没有专制的时代,才是学习儒家学说的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