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牺牲遗照(记者帮烈士牺牲73年后)
烈士牺牲遗照(记者帮烈士牺牲73年后)虽然与范正明没有血缘关系,但母亲生前一直向子女灌输红色精神,对于大伯伯的更多了解,则是通过《慈溪英烈志》里几句简短描述:范正明于1923年5月生,1944年11月入伍,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北撤后,任嵊新奉特办负责人,中共奉化县委委员,嵊新奉联络站站长。1949年4月12日,国民党部队围剿联络站时,被敌机枪击中要害,生命垂危之际,将机密文件埋藏在地下并引开敌人,被捕后,在抬回敌驻地途中牺牲。大伯伯——这是范龙飞对范正明的称呼。范正明是范龙飞母亲的第一任丈夫,牺牲后,母亲一直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再婚后有了他们兄妹7人。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范正明的介绍只有短短几句话,也没有影像资料。多年来,经过各界不断寻找、搜集,他的事迹被逐步挖掘,珍贵的合照也被找到。可惜的是,照片褪色模糊,看不清烈士模样。日前,范正明家属找到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希望能为烈士画一幅像,圆他们的一个心愿。1】模糊的黑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宁波余姚市大岚镇大俞村,地处嵊州、新昌、奉化、鄞州、上虞五地交界,四面环山,溪流穿村而过。自晚清以来,曾有活跃盐市,客商往来。
南来北往的客人,带来各处的消息,再加上此处地形隐蔽,自1938年建立党组织以来,大俞村始终未曾中断过革命活动。1943年夏,秘密联络站在此建立。
作为“红色堡垒村”,不少先烈在山林间抛头颅洒热血,其中就包括范正明,他曾是这个联络站的站长,年仅26岁的生命,最终留在了大俞山。
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范正明的介绍只有短短几句话,也没有影像资料。多年来,经过各界不断寻找、搜集,他的事迹被逐步挖掘,珍贵的合照也被找到。可惜的是,照片褪色模糊,看不清烈士模样。
日前,范正明家属找到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希望能为烈士画一幅像,圆他们的一个心愿。
1】模糊的黑白合照,看不清烈士模样
大伯伯——这是范龙飞对范正明的称呼。范正明是范龙飞母亲的第一任丈夫,牺牲后,母亲一直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再婚后有了他们兄妹7人。
虽然与范正明没有血缘关系,但母亲生前一直向子女灌输红色精神,对于大伯伯的更多了解,则是通过《慈溪英烈志》里几句简短描述:范正明于1923年5月生,1944年11月入伍,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北撤后,任嵊新奉特办负责人,中共奉化县委委员,嵊新奉联络站站长。1949年4月12日,国民党部队围剿联络站时,被敌机枪击中要害,生命垂危之际,将机密文件埋藏在地下并引开敌人,被捕后,在抬回敌驻地途中牺牲。
这些文字描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范龙飞对大伯伯的全部了解。
“婚后没多久,大伯伯就瞒着家里人参加革命,我母亲生前很少谈到他。”让范龙飞印象深刻的是,母亲会拿出一张烈士证明书,“之前有一张彩色原件,后来统一更换烈士证的时候被统一收回,给我们留下了一张黑白复印件。”
这张烈士证明书上,有毛泽东的亲笔签名。母亲从小就拿着这张证书教育他们,这是大伯伯用生命换来的,是全家的荣誉和骄傲。“要我们堂堂正正做人,对得起这张证。”
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范龙飞想找到这张烈士证书原件,拍一张照留作纪念,于是找到了慈溪市烈士纪念馆。
“他们保存得很好,我也如愿拍到了照片。”在纪念馆里,范龙飞还找到了关于范正明的一些档案和资料。
遗憾也是有的。这些信息都是文字材料,没有照片。直到前段时间,妹妹给范龙飞发来了一张黑白合照。
“大伯伯的老家原来叫慈溪市范市镇西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是慈溪市龙山镇新西村。妹妹说,照片是镇里在整理资料时发现的。”合照里,范正明戴着帽子,高瘦清秀,面带微笑,可惜时光过去70多年,黑白照片早已褪色模糊。
这是全家人第一次见到范正明的模样,可惜并不清晰。
2】寻找老战友走访牺牲地,更多背后故事被挖掘
会不会还有其他照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范龙飞开始不停寻找。
“很多网上的资料都有一些差错。有的名字写错了,有的牺牲时间写错了,但整体经历都是差不多的。”根据手头琐碎的材料,范龙飞锁定了一位名叫“虞鸣非”的新四军老战士,她是一位百岁老人,曾在四明山一带参加过革命,媒体曾有过多次报道。
“我得知她住在上海,就联系了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给秘书长写了一封信,表达想找虞老了解情况的诉求。”就这样,范龙飞与虞鸣非取得联系。2021年10月,他还特地带着家人去上海拜访老人。
“虞妈妈一听说我们打听范正明,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虽然已过百岁,但70多年前的事,老人还记得清清楚楚。
1943年夏,党组织在余姚市大岚镇大俞村建立了秘密交通站,村民沈荷花家的后面竹木参天,是隐蔽的理想场所。1948年11月,这里正式成为嵊新奉县秘密交通站,站长就是范正明。
在虞鸣非记忆中,范正明人很灵光,不仅帮助很多革命同志人员转移,还有信件和各种讯息的发送转达,完成得都很出色。
谈到范正明的牺牲,虞鸣非心疼不已。“他就牺牲在大俞山上,敌人清剿时,被机枪击中,后来流血过多牺牲的。”牺牲后的范正明起初被草草埋葬,身后事还是虞鸣非料理的,是她带着战友寻找到了一口棺材,为范正明入殓,就埋在了柿林村后的山上,并在车站和《四明简讯》上发布告示,通知了家属。
这是范龙飞第一次知道范正明的牺牲地点。之后,在虞鸣非女儿黄小岚的带领下,他们一起重回大俞村,找到了那处已经修建过的联络站,认识了编写《四明·大俞山志》的作者俞建文。
从离家后到上海当学徒,在卢沟桥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与党的地下工作,成为一位营级干部……关于范正明的一生,有了更详细的文字介绍。他曾是别人的入党介绍人,告诉对方,这是一生要守住的秘密,哪怕被敌人发现要杀头也不能说。
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旧想着把机密文件埋入地下。
3】黑白合照无法修复,能否为烈士画一张像
如今,范正明的烈士墓已移入余姚胜归山革命烈士陵园,范龙飞和家人常会扫墓祭拜。
虽然母亲很少提到范正明,但范龙飞记得,母亲生前谈及一个细节,总会忍不住哽咽落泪。“母亲看到了车站的告示,去辨认大伯伯的尸体。她靠着三样东西确认,一是大伯伯牙齿很白,二是他的胸前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三就是他脚上的黑布鞋,是我母亲亲手做的。”
范龙飞希望,这些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他们的形象应该更加清晰。
现在,范龙飞的手上有了几张黑白照片。虞鸣非的爱人黄连曾写过一本《四明之子》,里面好几张合照中,都有范正明的身影。当时这些战士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台照相机,就留下了几张照片。
起初,范龙飞想找人修复这些合影。
“很多慈溪的英烈都没有留下照片,之前我们整理了几十位烈士,只有两三位是有照片的。”黄岳大是慈溪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也是《龙山革命岁月》的编者,在整理烈士资料时,没有影像资料,也是他的一大遗憾,“年代太久远了,那时候的照片是很宝贵的,现在有了修复技术,也零零碎碎修复过几张。”
但范正明的合照,因为照片太过模糊,未能完成修复。
其实除了烈士家人外,范正明的家乡也想有一张烈士的照片。
“范正明是我们新西村唯一一位烈士,虽然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没有照片。”新西村的一名村干部介绍,村里打造了文化礼堂,想在乡风文明馆内充实烈士和名人的信息,范正明被排在了第一位,有点遗憾的是,只有简短的文字介绍。
村里也曾前往范正明生前工作和牺牲的大俞村,拿到过一张生前和其他战友的黑白合照。在网上看到宁波有学生团队为烈士修复遗物的报道,也曾对接联系过,但照片太过模糊,也无法修复。
“如果无法修复,能给烈士画一张像,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听说钱江晚报有“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范龙飞专程赶来,希望能有画家为他们圆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