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华州区各乡镇村(华州区村名中的)

华州区各乡镇村(华州区村名中的)03·8后的罗纹桥 张剑峰供袁寨村的定山禅院 刘焕民摄寨,原意为防守用的栅栏,是军事上常用的一种障碍物,古时多用削尖的竹木或枝杈等做成。引申为驻兵的营地,如安营扎寨,营寨、山寨等。许多村庄以寨字作通名,很可能此村在古时与驻军、营寨等军事活动有关。华州历史上有一些有关“寨”的记载。如五代时期,贞明六年(920),后梁大将刘鄩与晋王李存勖在同州(治所在今大荔县)作战,刘鄩等大败南逃,渡过渭河,溃入华州境内。晋军追击,刘鄩等收集后梁军残兵余众,退保罗文寨,坚壁不出(据《资治通鉴》)。这个“罗文寨” 应在今华州区的罗纹,“罗文”是“罗纹”的另一写法。此为军事用途的“寨”在华州史上的首次记载。金朝末年,蒙古军主力,大举侵掠关中。正大七年(1230)十月,蒙古大将窝阔台与其弟拖雷率军,“破同华间寨栅六十余所”(《续资治通鉴》)。同州、华州之间能有抵抗蒙古军的寨栅六十余所,可见当时“寨”的规模。

华州区村名中的“寨”

作者 闫广勤

华州区有些村名中有个“寨”字,如莲花寺镇的南寨、西寨,柳枝镇的东寨,以及赤水镇的漾田寨。还有袁寨(莲花寺镇)、王家寨(赤水镇贾家行政村)、韩良寨(高塘镇)等等。

华州区各乡镇村(华州区村名中的)(1)

袁寨村的定山禅院 刘焕民摄

寨,原意为防守用的栅栏,是军事上常用的一种障碍物,古时多用削尖的竹木或枝杈等做成。引申为驻兵的营地,如安营扎寨,营寨、山寨等。许多村庄以寨字作通名,很可能此村在古时与驻军、营寨等军事活动有关。

华州历史上有一些有关“寨”的记载。如五代时期,贞明六年(920),后梁大将刘鄩与晋王李存勖在同州(治所在今大荔县)作战,刘鄩等大败南逃,渡过渭河,溃入华州境内。晋军追击,刘鄩等收集后梁军残兵余众,退保罗文寨,坚壁不出(据《资治通鉴》)。这个“罗文寨” 应在今华州区的罗纹,“罗文”是“罗纹”的另一写法。此为军事用途的“寨”在华州史上的首次记载。金朝末年,蒙古军主力,大举侵掠关中。正大七年(1230)十月,蒙古大将窝阔台与其弟拖雷率军,“破同华间寨栅六十余所”(《续资治通鉴》)。同州、华州之间能有抵抗蒙古军的寨栅六十余所,可见当时“寨”的规模。

华州区各乡镇村(华州区村名中的)(2)

03·8后的罗纹桥 张剑峰供

因军事活动而产生的“寨”,逐渐演变为地名、村名。明《华州志》已有“东寨”、“西寨”的地名出现。更有意义的是《华州志》记:“侯坊……又西抵西安卫屯马莲寨,接渭南东境矣。”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 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兵士有军籍,世袭为军,平时屯田或驻防;遇有战事,出发征战,亦兵亦农。故军队屯田之处称卫屯,当时在西安的驻军有西安右护卫、西安左卫、西安前卫、西安后卫等,其屯田之处称西安卫屯。马莲寨当是西安卫屯处之一,其位置大约在今赤水镇的漾田行政村一带。这一带的自然村,至今还有漾田寨、姚家寨、左卫寨、彭家寨、任家寨等名称,应是西安卫屯的孑遗。左卫寨就是西安左卫在此屯田的有力证据。还有人说,姚家寨就是马莲寨演变而来。漾田行政村附近的陈家行政村有自然村名东屯军头、西屯军头,亦应是明朝军队在此屯田而形成的。莲花寺镇的南寨行政村有一自然村名兵农堡, “兵农”即亦兵亦农,士兵屯田务农之意,证明这一带及其南寨村曾有过军队屯田。

华州区各乡镇村(华州区村名中的)(3)

彭家寨 高振强摄

明朝军队在华州屯田,除西安卫屯外,还有潼关卫屯,《华州志》卷八记:本州兵坊各卫军士兵一千一百八十四名。清朝时,卫屯裁撤,华州接收其土地二百多顷(《三续华州志》卷一)。虽然这些数字不一定准确,但大体可以看出明朝卫屯的规模。卫屯在清朝裁撤,可形成的村落延续下来,并以村名中的“寨”字,留下历史的记忆。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闫广勤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