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女性心理学(仍毒害现代独立女性)
黑暗女性心理学(仍毒害现代独立女性)这些文案卯足了劲,想表达当今女性经济独立了、自己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了。但是掀开这块布,依然包裹着对女性自我的否定和不接纳。[1]“这样的身材是嫁不出去的”“女人四十不显老,老公体贴心情好”“做女人,整好”
38 妇女节(可能大家更喜欢叫女王节),是一个为女性设立的国际节日,肯定了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而如今,我们能感受到的最浓节日气氛恐怕是购物,琳琅满目的广告吸引着我们下单。
与此同时,各种贩卖女性自我焦虑的刻板印象,随时都能看到:
“这样的身材是嫁不出去的”
“女人四十不显老,老公体贴心情好”
“做女人,整好”
这些文案卯足了劲,想表达当今女性经济独立了、自己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了。但是掀开这块布,依然包裹着对女性自我的否定和不接纳。[1]
我们的身边,也有无数独立、自主的女性们,在拥有了卓越的才能和成就之后,依旧跨不过对自我的不接纳、对婚姻的焦虑。有一位朋友前阵子花几万块钱买了化妆品,买完自嘲说:“没男朋友,也不知道美给谁看。”
当我们一直强调女性经济独立时,我们是否忽略了,真正的独立不仅是经济,更是心理上的独立。
什么是女性心理上的独立呢?今天想借一部红了 150 年的作品——《小妇人》(Little Woman),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01
《小妇人》讲述的是一家四姐妹的故事,150 年前的那个时代,如果女孩子们想要幸福,出路就是嫁个有钱的男人。
就像马奇姑妈对乔说的那句:“没人能走自己的路,更何况你是女人,你需要嫁个好人家。”
而四姐妹中排行老二的乔,偏偏是个例外,她从小天不怕地不怕,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最厌恶的就是所谓 “女人必须嫁得好”,在她看来:
“女人也有思想、也有心灵,也有野心和才华,当然,她们也有美貌。但是我受够了人们说女人唯一适合的就是爱情。”
乔有一个跟她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劳里,在无数读者心里,他俩就是天生一对,是注定要在一起的。据说当年小说刊登时,读者天天追着出版社问:“乔什么时候嫁给劳里?”
然而,乔的选择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
尽管深爱着劳里,她却狠心拒绝了他的求婚:“对不起,我做不到,我想,我不会结婚。”
因为她能预想到,嫁给劳里后,自己会成为一个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太太,从此相夫教子、岁月静好…… 而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拒绝了一档 “完美婚姻” 之后,乔踏上了去纽约的路,追寻自己的作家梦。
大城市的一切都不如她想的那么顺利,没有出版社看上她的稿子、身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可以说话。当不成作家,她只能做一名卑微的家庭老师。
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内心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变得极其浓烈,她甚至想过要挽回劳里……
这大概是无数奋斗中的女性都懂的苦楚,总想要靠自己打拼一番天地,却总在孤独时遗憾某些人不在身边。
后来乔遇到了贝尔教授,贝尔欣赏她的写作才华,也欣赏她对独立的追求。当乔为了迎合报纸的需要,而违背自己的兴趣去写作时,贝尔揭穿了她的心:
“你应该取悦你自己,别人的意见都不是最重要的。”
“告诉你自己:当我不能面对自己的内心时,绝写不出任何一行作品。”
这番话让乔开始去思考,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是迎合大众的口味、靠稿费养活家人?还是写出真实的自己?
后来她开始抛开出版社的要求,用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关于故事的结局,读者讨论最多的点是:乔到底要不要结婚?
原著里乔嫁给了贝尔——这个跟她在灵魂上产生了共鸣的男人。夫妻两人办了一间小学,潜心在教育事业上,同时乔也依旧坚持着自己写作的梦想。
然而 2019 版最新电影里,导演没有让乔嫁给贝尔,理由是尊重当年的作者的本意。众所周知,《小妇人》中的乔写的正是作者奥尔科特自己,现实中的她终身未婚,是一名坚实的女权主义者。
据说当年她投稿时,出版商坚持要在结尾安排乔出嫁,因为当时的读者只能接受女主角 “要么结婚,要么死亡” 的归宿,她最终妥协了……
02 一个独立的女人,仅仅是反抗婚姻吗?
当我思考这部作品时,困扰我的不是乔要不要结婚,而是乔追求的女性独立,究竟是什么?
乔从小就很清楚,她不想过阔太太的生活、一辈子依靠男人。她的梦想不是嫁人,而是写作,她不想像姐姐一样早早结婚,放弃一切只做一名家庭主妇。
但是,她反抗的究竟是 “以嫁人为目的” 的人生,还是婚姻本身?她痛恨的究竟是社会对女性的标签,还是自己身为女性的特质呢?
这些问题她一开始并没有想明白,从少女到成年,她的内心跟着她的阅历一起成长:
成长第一阶段:少女时期的 “男孩梦”
少女时期的她表面上非常直率、天真、敢爱敢恨,内心却有很多的自卑,她常常把 “要是我是男孩子” 挂在嘴边:
如果我是男孩,就能跟爸爸上战场;
如果我是男孩,就不用被逼着嫁人;
如果我是男孩,就可以独立赚钱养家,不用伸手找人帮助;
……
她学男孩子吹着口哨走路,谈吐在姐妹们眼里有点鲁莽,以此掩盖自己温柔和多情的一面,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像男孩子一样独立和自主。
这时候的她,虽自认为女权主义者,却并不接纳自己。她觉得女人不如男人。为此常常让她感到矛盾,既想独立闯荡,内心又明明很恋家;一边发誓不结婚,一边又深知自己对劳里的感情和依赖。
乔的这种心理,现实中其实很常见,很多人以为自己对性别歧视深恶痛绝,却在无意识中暴露出很多对男性的偏好,例如觉得 “男子汉” 是个褒义词,却认为 “娘娘腔” 是贬义词。
女孩子们在追求女权的同时,可能并不接纳自己的女性角色。
成长第二阶段:接纳自己的全部
乔人生的转折点,是拒绝劳里的求婚并前往纽约追梦。
在各种碰壁和沮丧的生活中,她开始承认,自己也有脆弱的时候,也是一个很需要被爱、渴望家庭的女孩子。
与此同时,贝尔的全然支持,让她意识到,接纳真实的自己是多么重要。
她不需要否认自己的孤独、脆弱,就像她不需要否认自己的独立、才华一样;
她不需要去羡慕男孩子有的那些东西,因为她也可以拥有;
这时候的她,才慢慢意识到:一个独立的女孩子,既可以追逐梦想实现自由,也可以接纳自己脆弱的一面;可以向传统观念说不,同样可以全心地依赖一个人。
从这一点来看,“乔嫁人了” 的结局不一定是坏事,结婚并不一定会让一个独立的女性失去自我,相反,可能是因为她接纳了自己的全部。
婚后的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事业,并且一直做着很 “乔式” 的事情,例如创办学校、投身教育、收留贫穷人家的孩子。
乔的成长过程,是自我确认价值,摆脱社会标签的过程。我来定义我是谁,而不是他人来定义我是谁。
03 厌女症,阻挡了女性的幸福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厌女症”,它是性别歧视更为核心的部分,本质上是对女性角色的不认可和轻视。人们认为男性的特质生来是高贵的,而女性的特质需要男人的认同。[2]
我们往往以为男性才有厌女症,实际上不是。前面我们提到乔常常说 “我要是男孩就好了”、正是这种厌女症的体现。
当女性对自己的身材、面貌、能力感到嫌弃、不满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想取悦男人的心理;
一些职场上的女强人,拼命努力是为了 “像男人一样”,否定对女人“可爱”、“温柔” 的形容;
很多女性拒绝了婚姻,却认定了男人制定的审美标准、幸福标准
……
就像那位花几万块买化妆品的朋友一样,她最终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失落和焦虑。
这些心理上的 “厌女”,比婚姻和经济上的依赖更可怕。
有人说:“这部《小妇人》里,乔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她不是一个男性思维的女性,也谢天谢地不是一个男性装扮的女性。”[3]
她最真实的样子,是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那脆弱、需要被爱的一面,那是一种不应该被忽略和否认的感受。最后当她接纳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全部时,她才真正独立了。
这一点,对于当代女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每一个在梦想中打拼的女孩子、或者单身的职场女性,都可能会经历乔一样的挣扎和矛盾:我们总以为经济独立、拒绝婚姻,就是对自己的保护;殊不知当我们否定自己的身材、否定自己的脆弱和需要时,我们已经失去了独立。
就像贝尔对乔说的那句话:“你应该取悦你自己,别人的意见都不是最重要的。”
如今的我们,只有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独立的幸福。
作为一个女性,当你还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时,不要糊糊涂涂嫁人,不如像乔一样去拼搏一番,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看见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同样的,当一个从小发誓不嫁人的女生决定嫁给心爱的人时,不要嘲笑她的选择。那不一定是妥协,更可能是自由,因为她接纳了自己对爱的渴望,去寻找幸福。
写在最后
话说回来,女王节还是少不了买买买的。有一位即将做妈妈的朋友,今天收到新裙子,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卡片:
看完我不由感慨,这个广告词写得真好,没有贩卖焦虑,而是爱和接纳。
在成为任何一种角色之前,你首先是自己,
无论你是女孩、还是妈妈,都是最美的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 Johnston J. & Taylor J. (2008). Feminist consumerism and fat activis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assroots activism and the Dove real beauty campaign.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33(4) 941-966.
[2] Jeffreys Sheila. 2005. Beauty and Misogyny: Harmful Cultural Practices in the West. New York: Routledge
[3] mp.weixin.qq/s/tpLjgVDzqmuvaocAjoMH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