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留用难(技能人才市场冰火交织)
高技能人才留用难(技能人才市场冰火交织)与此同时,在40公里外的华日电冰箱生产基地,技师叶顺宝正盯着制造车间里的一条生产线,仔细观察它的运行情况。去年,这位36岁的湖南人带领他的团队一口气做了43套新模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当今的技能人才市场是“冰火交织”。在此背景下,我们推出这组系列报道,希望和企业、学校一起探寻方向,并对处于毕业季的应届大学生们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今起推出首篇,敬请垂注。早上9时许,高级技工陈志义准时出现在杭州天马时控的注塑车间里。戴上手套,打开操作台上的台灯,他低下头全神贯注地摆弄起手中的模具来。“随着企业发展,旧的模具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公司产品大批量的生产需求,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造。”
两化融合、“机器换人”下技能人才作用凸显 然而结构性技工荒问题依然突出
开篇语
技,巧也。
中国制造加速迈向高端化的进程,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落地杭州,是两化融合下,企业对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渴求,是求而不得的“绞尽脑汁”,是技师院校的不断创新。
可以说,当今的技能人才市场是“冰火交织”。在此背景下,我们推出这组系列报道,希望和企业、学校一起探寻方向,并对处于毕业季的应届大学生们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今起推出首篇,敬请垂注。
早上9时许,高级技工陈志义准时出现在杭州天马时控的注塑车间里。
戴上手套,打开操作台上的台灯,他低下头全神贯注地摆弄起手中的模具来。“随着企业发展,旧的模具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公司产品大批量的生产需求,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造。”
去年,这位36岁的湖南人带领他的团队一口气做了43套新模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在40公里外的华日电冰箱生产基地,技师叶顺宝正盯着制造车间里的一条生产线,仔细观察它的运行情况。
可别小瞧这条“发泡箱壳自动缓存线”,通过叶顺宝的技术改进,冰箱外壳在此实现了自动有序“走动”,再也不用担心中途发生中断,影响发泡了。
“这项技术全部是由我们自行改进的,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他说。
近些年,随着生产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推进,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贡献突出,成为企业的“关键性人才”。但令人担忧的是,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技术工人求贤若渴,一方面却是我国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不足,结构性技工荒问题突出。
据近期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在我国,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仅为5%,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而在浙江,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为937.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4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6.45%。
一项技术改造,使劳动力节约近半
作为国内最大的定时器研发生产厂商,杭州天马时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定时器销量始终保持同行业领先地位,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这自然离不开一批具备过硬业务能力的技术人才,与传统工人相比,他们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源泉和动力。
“我是7年前来到这个公司的,当时的注塑车间有70多人,后来随着企业生产线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所需工人的数量大大减少。”陈志义说。
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对操作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求这些新员工能操作新引进的机器设备及管理生产线。
“在当今机械化时代,感觉不多学习连机器都不会操作了。”现年43岁、文化水平只有高中程度的贾均利是杭州天马时控冲压车间的主任。进厂前,贾均利从来没有接触过“自动化”,对编程、建模等软件更是一窍不通,但做了多年冲压工的他,硬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在车床方面做了很多技术改造。
“这是电磁阀,这是继电器,以前夹板冲孔要用手工操作,现在经过改造后,可以省去一个步骤。”在轰鸣的车间里,贾师傅指着一台机器,大声地告诉记者,这项技术改造完全是由他设计的,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一个手工步骤,不仅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劳动力节约近一半,而且安全性也有了提高。“因为原先需要操作工人把手伸进去才能完成,而这时设备还在运转,一不注意可能手就会被搅住,现在就不会有这个安全隐患了。”
但贾师傅并不满足于此。他自称目前还有一个“小目标”,就是对单冲模具的改进,把工人手工冲压变为全自动操作。“不需要手工,让自动送料机去配合模具,这样一来一个人可以管多台机器。”
一个项目创新,解决了行业性难题
“钳工、高级钳工、机修钳工技师、高级机修钳工技师;电工、高级电工、维修电工技师……”虽然工厂给的叶顺宝个人简历只有薄薄的一张纸,但是分量颇重,让人不禁为这位70后的人生足迹喝彩。
上世纪90年代,叶顺宝从开化技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又先后进修了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取得了本科文凭。因为在他看来,随着企业“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对设备的操作、维护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所以,我又自学了编程、机械三维设计等。”
在去年叶顺宝解决了一个行业性难题——对发泡箱壳缓存线进行成功改造后,今年他参与改进的项目又荣获了杭州市工会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创新项目奖。
“这个创新项目主要是对冰箱生产过程中增加了动态监测,这样一来基本上就杜绝了报废箱体的出现。”他说。
实施“机器换人”后,一些传统生产企业配备了较为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可是面对操作应用中的大多数问题,仍需生产企业自行解决。“所以,制造企业要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使之效率更高,品质更强,这也就倒逼操作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从普通工人到集团中层干部,叶顺宝的破格提拔,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经济新常态下,技能人才职业上升通道的拓宽。
“两化融合”下,离不开高端人才支撑
从陈志义到贾均利,再到叶顺宝,都凸显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无独有偶,市总工会在调研杭州工业系统6家机械制造业企业2016年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简况时也发现,企业高技能人才在职工队伍中的占比与企业生产效益呈现非常明显的正相关。
调研表示,“一线高技能人才比率为27.3%、20.1%的两家企业,企业人均利润都超过17万元;而一线高技能人才比率为0.2%、1.3%的两家企业,企业人均利润都不足3万元。”
“可见,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企业,职工创新能力强,技能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企业效益好。”调研总结道。
统计用人单位在招聘市场上的招聘需求也可看到,杭州企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渴求。据前程无忧蓝领事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在该平台发布技工岗位的企业数量高达3102家,比上季度增长6.4%;企业发布的技工岗位职位数为12148个,增长7.2%。
近日由市人才服务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杭州市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也显示,去年杭州引进的应届生人才中,博士和技能人才“两头增长”,为杭州最需要的人才。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制造业中,高级技术人才普遍短缺,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
“在发达国家,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不低于35%,而我国仅为5%左右。”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长此以往,势必会制约中国制造的发展。
“就拿电梯来说,我国是电梯生产大国,生产量占全球的70%,但是和高端市场上的高端品牌还有一定差距。为何明明我们的生产线并不比国际著名公司落后,甚至是使用同一设备,但是人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比我们有竞争力?我想还是因为人的问题,生产过程中缺乏技能提升。”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梯专业负责人金新锋说。
事实上,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经引发关注。人社部近日下文,2017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规模保持在120万人以上。
放眼杭州,在当前我市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下,必然离不开高端人才支撑。今年的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到2021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75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