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八零年生的我,听惯了忆苦思甜,也甚是理解父辈及祖父辈的艰苦生活,那是一段岁月和岁月里的人和事。生活里的滋味尽显其中。

作者:任争气(醉美长安)

吃饱咧,喝胀咧

咱和皇上一样咧

从小,我就听着这句民谣长大

生活里的滋味尽显其中。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1)


八零年生的我,听惯了忆苦思甜,也甚是理解父辈及祖父辈的艰苦生活,那是一段岁月和岁月里的人和事。

今天我要写的主人翁是我的姥姥,还有那飘香在我儿时记忆里的饺子馆。

记忆足足过去了三十年,饺子馆的模样记得不太清晰了,只记得饺子的味道和饺子馆里面一家人的忙碌。

不大的一家馆子位于镇上火车站广场旁边,每天迎接着人来人往,主营饺子和扯面。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2)


早上,天还没亮,大舅就把肉放在案板上双刀剁馅,二舅去采买其它食材,姥姥和面,二姨超臊子,姥姥切菜,姥爷收拾桌椅板凳,一家人为迎接第一波食客做精心的准备。

不大的管子,凝聚了一家人的心血,起早贪黑的操劳,养活了一家老小。

妈妈在家排行老大,出嫁的早,没能在饺子馆里帮忙,小舅由于年龄小在上学也没能在饺子馆干活。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3)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在这家小小的馆子里,每天都在上演一幕幕故事,有的只是开头,有的只是结尾,有的是没头没尾只有中间一段。

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只有美食,有我垂涎欲滴的味道,在那个农村人一年都很难下几次馆子的年代,我每到寒暑假就可以一直泡在饭馆里,各种馅的饺子随我吃,吃腻了姥姥就变着花样给我单做其它美食,姥爷也会给我几块钱,让我去隔壁吃豆浆油条或者羊肉泡馍。

等到饭点过后,收拾干净桌椅,姥爷就开始给我讲饭馆里的趣事,他说:“你知道为什么你吃完饺子我要让你喝完煮饺子的汤吗?”

我摇摇头。

他接着说“有句古语:原汤化原食,喝完汤才不至于吃顶咯。记得去年一个老爷爷吃了一大盘饺子,我让他喝汤他硬是没喝就走了,第二天,他过来说我的饺子有问题,昨天吃完到现在都没消化,我就端给他一碗饺子汤,喝了后没一会他就胃口大开。”

我听后觉得很神奇,一直到现在,我吃饺子时,总要备一碗饺子汤,吃完喝汤,才觉得很是舒坦。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4)


还记得有一年忙假里,一个深夜,听到有人在敲饭馆的门,舅舅打开门是几个麦客,他们说从甘肃一路扒火车到的这里,这个点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怎奈实在饿的着不住了,才来打扰。

姥姥听后给舅舅说:“你去生火,我来和面。”

转头再给麦客说:“现在只有面条,一点菜都没有了。”

他们连连称谢:“有吃的就好,不挑。”

看着这几个人狼吞虎咽的把面条吃下肚,姥姥说:“不收你们钱了,出门在外不容易。”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5)


这个饺子馆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紧挨着电影院后门,每场电影结束前的十分钟,后门会打开准备让人们离场,而我则会在这时候从后门进去看那十分钟的罢罢电影,偌大的荧幕是我对电影院最初的记忆。

三十年过去了,饺子馆早已拆迁,姥姥已经八十有余,只是每次去她还是会亲手包饺子给我吃,那味道一如从前。

姥姥的饺子馆马文然最后结局(姥姥家的饺子馆)(6)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

“你包饺子的手艺咋练的?”

我就得意的说:

“那是祖传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