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范蠡故里景区介绍(胶东人文探秘之十九)

范蠡故里景区介绍(胶东人文探秘之十九)《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闲行以去,止于陶。”宋· 苏轼 《失题》: 曾学扁舟范蠡,五湖深处鸣榔。那么范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为商圣、财神。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与楚宛令文种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时年25岁的范蠡与文种一起投奔越国,可惜在范蠡

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说得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时常舔尝苦胆,以警示自己不忘家国苦难,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强邻吴国,大仇得报。在越国胜出的背后,有两个重要人物,陪同越王受苦、负责军事训练的相国范蠡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大夫文种。世人给予范蠡以极高的评价: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成名天下。并被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十位谋士之一,与姜子牙、管仲、诸葛亮、李斯、张良、赵普、刘伯温等并列,是为国家决策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臣。与诸葛亮累死在出征路上、李斯被诛灭六族相比,范蠡的高明之处在于,入仕则为良相,辞官便成巨商,为富有仁,是历代读书人的偶像和商人的楷模。

历朝历代歌颂范蠡的诗词文章很多,而从未见过诽谤之词,殊为难得。今摘录几首以飨读者:

南北朝· 谢灵运《会吟行》: 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唐· 温庭筠 《 利洲南渡》: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宋· 苏轼 《失题》: 曾学扁舟范蠡,五湖深处鸣榔。

那么范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为商圣、财神。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与楚宛令文种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时年25岁的范蠡与文种一起投奔越国,可惜在范蠡42岁时勾践才识其才,拜为相国、上大夫。越王听取范蠡的建议,到吴国为奴,乞吴存越以图后来。在范蠡的陪伴下,勾践夫妇历尽艰辛,"屈身以事吴王"三年。归国后范蠡与文种一起拟定灭吴七策,最后灭掉了吴国,成就霸业。为了表彰范蠡灭吴的功绩,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

范蠡在辅助勾践二十余年的过程中,知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的时候,范蠡修书辞职,急流勇退、隐姓埋名、泛舟五湖。范蠡离开越国之前,写信告诫好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看到书信,就称病不上朝,有人诬告文种反叛,越王勾践于是赐给文种一把宝剑,说:"你们教给我伐吴七术,我用三招就打败了吴国,另外四招还在你手里,我怎么能放心?"文种只得自杀,正如范蠡所预言。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闲行以去,止于陶。”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我们用通俗的语言和思维分析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述:范蠡辞去上将军后,乘船北上辗转来到齐国东部海边,携妻子门徒结庐而居,更名改姓叫鸱夷子皮,努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光靠开荒种地、结网捕鱼,只能维持温饱,并无暴富的可能。晒盐倒是利润可观,可是在古代那是国家专营,普通民众只能偷偷贩私盐,以范蠡的身份才智不会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

那他是怎么在短短几年时间累积千万呢?我们可以从他的名字分析端倪。鸱(Chi)夷子皮一般指盛酒的革囊,为牛皮制做,用时可盛酒,不用时可折叠藏身。那他的生意很可能与皮革有关,这就涉及专业知识,许多文人无法破解,只能含糊其辞。古代的马牛羊的真皮,是重要的原材料,可以制鞋、制衣、制造容器、铠甲等,但是真皮如果不经过处理会变硬是谓生皮,几乎无法使用。处理的方法是洗净去油,用盐卤地里析出的白色结晶物即盐硝(硝酸化合物)搓洗真皮,再洗净晾干变软变白是谓熟皮,才可以使用。晒盐的盐卤地里析出的盐硝,苦涩咸无法食用,几乎为废物,没有成本。用盐硝制造熟皮以销天下,在当时属于商业机密,这大概就是范蠡隐居齐国东海边,而能够迅速致富的原因。

范蠡隐居的地方据考证就是在黄县(今烟台市龙口海边),距离齐国都城临淄约五百里。

在胶东海边致富后声名远播,齐王倾慕他的才能,以相国之职向范蠡求富国强兵之术,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却很清醒地说:做商人就挣千万,做官就是国相,凡人混到这个程度也到顶了。名气太大不好。当时齐国骄横的大臣田常把持朝政,国王如同傀儡,范蠡做国相就有性命之忧,家有千万还有盗抢之患。范蠡审时度势,辞官散财,逃离到比较远的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重新开始。

范蠡看到陶地为贸易的要道,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是最佳经商之地。他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则致赀累巨万”-司马迁语),可见范蠡的经商才华实在高超,于是被人称为"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也有一说是范蠡见当地泥土富有粘性适宜制陶,便建立制窑厂以经营窑器为主,因陶为红色,故称陶朱公。

范蠡把其在政治上的聪明才智运用于经济发展,所向披靡,收获颇丰,再加上他散尽其财、乐善好施的处世态度,常常让后人称赞,被誉为商家的祖师爷。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在乱世之中,范蠡能急流而退,并能在商业方面创出如此辉煌的功绩,是谓奇才。公元前448年范蠡平安离世,高寿88岁。范蠡比孔子小15岁,属于同时代人,孔圣人颠沛流离,忍饥挨饿,而范财神为国相、为巨商,如何评判?

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连篇累牍地记载了一个范蠡救子的故事,恐有深意,见仁见智,把玩品味到何种程度,全看个人觉悟。

  范蠡在陶地居住的时候,他的二儿子在楚国经商时,因误杀人被楚国逮捕了,范蠡的妻子十分焦急。范蠡立即准备好一千两黄金,安排小儿子去楚国营救出自己的二哥。大儿子听说没用自己去救弟弟,觉得十分委屈,就说:“二弟被抓,我作为长子应当挺身而出,父亲不派我去,却让小弟前往,是不是因为我十分无能?”大儿子便要自杀。这时妻子哭着劝范蠡:“就让老大去吧,你不让老大去,说不定我们两个儿子都活不成了。” 范蠡看着泪流满面的妻子,又看了看拿着刀横在颈前的大儿子,无奈只好改派老大前往营救。临行前范蠡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好友庄生,并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话,到楚国后把千金送给庄生,一切听从他去办理,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大儿子来到庄生家,发现他家十分简陋贫穷,心中疑惑父亲为何不找楚国权贵?但还是依照父亲的话献上了书信和黄金,庄生看了书信后对他说:“你赶快回去吧,不要留在这儿,等你弟弟放出来后,也不要再问被放的原因。”虽然庄生生活有点穷困潦倒,但是他丝毫不看重钱物,他收下陶朱公的钱物不过是当作信物,表明他愿意帮陶朱公拯救二儿子,之后会把金子归还给陶朱公。大儿子并没有听庄生的劝告,而用自己另外准备的黄金结交楚国权贵,四处活动打点关系,来救自己的弟弟。

几日后,庄生面见楚王说:“大王,草民近日夜观天象,楚国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要赶紧修德免灾。”楚王说:“好,为了国家百姓,寡人就大赦天下。”大儿子收到消息以后,认为是自己碰巧赶上大赦,而庄生什么都没做,一千两黄金送得太可惜了,于是他二次敲开了庄生的家门。庄生看见他很惊奇:“你没离开楚国吗?”长子说:“始终没离开。我为了营救二弟在楚国四处打点关系,终于听说楚王大赦,我想弟弟自然会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大笑进屋,取出黄金奉还。

所谓大赦实际上是庄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楚王对自己的信任,劝说楚王修德避祸,辅以大赦天下,这样陶朱公的二儿子就会不漏痕迹地被释放。陶朱公的大儿子不明就里,以为是自己打点权贵起了作用。其实要释放死囚很难,权贵也无法去挑战法治的力量,庄生只有借助上天的力量来劝导国王。凡人俗人怎么会想象出高人不露声色的高明手段。

庄生再次面见楚王说道:“您即将实行大赦,为楚民免除灾祸。可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此事源于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让您实行大赦。说您并不是因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楚王听后大怒,命令杀死范蠡的二儿子后再进行大赦。最后大儿子盼星星盼月亮却等来了弟弟的死讯。

陶朱公大儿子的二次上门行为,对于视钱财如粪土的庄生是一种侮辱,对于信守承诺手段高明的庄生是一种蔑视,庄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果庄生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断送了他弟弟的性命。生死只在一张嘴,儒生杀人不用刀。

范家上下都悲痛欲绝,只有范蠡独自苦笑,他说:“我早就知道老大会把这件事办砸。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他跟着我艰苦创业,知道钱财来之不易,不愿意多花钱啊。而小儿子一生下来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自从长子出发后,我便已经料到结果了。范蠡料事如神,可见一斑。

做大事者,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不论是职场、官场还是生意场。

不要小瞧老板身边的谋士,他只需动动嘴皮子,就会让你多年的努力归零。

范蠡故里景区介绍(胶东人文探秘之十九)(1)

传说中范蠡与西施泛舟的蠡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