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花梨卷云纹琴案(黄花梨如意云纹翘头案)
明黄花梨卷云纹琴案(黄花梨如意云纹翘头案)翘头案三巨头1:明晚期 黄花梨独板如意云纹翘头案将这七件攒在一起,就组成了上图中的宏伟器型。如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散开的图纸零件,到逐渐汇集出案形全貌,不由得让人对现场实景充满期待。再来看通长牙条,虽说卷云牙头造型优美,左右一木整挖才是真正的亮点,远比北京黄花梨大案的一个整挖、一个分作讲究得多,稍有几何知识就能算出双整挖所造成的浪费。还有,即便是吊头下不起眼的堵头,也选用上好的木料,又沿边起皮条线,与前后牙条拼合成框。再往下,腿子、托泥和挡板组成侧板,结构紧凑便于搬运,无需活榫连接,算是模块化的构件。要说它们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左右挡板纹理一致,硕大且宽厚,显然是一木对开而出。
2018年5月30日,佳士德香港,2018年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晚明 黄花梨独板如意云纹翘头案估价1000-1500万港币,不过最终流拍。
这件黄花梨独板如意云纹翘头案的展现方式让人震撼。
大卸七块,让人震撼见到实物之前,一幅分解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长218.5宽47高87.5的大案被大卸成七个零件,平铺在地上一目了然,看似复杂的翘头案其实也挺简单。
然而具体到各部分细节,每个构件却又很不一般。比如案子的板面,采用的是一整块两米长的黄花梨厚板,宽度47厘米已接近海黄心材直径的极限,如此大料在过去也属罕见;又在两端加装翘头,精确的榫卯拼合得严丝合缝,非普通制作可为。
再来看通长牙条,虽说卷云牙头造型优美,左右一木整挖才是真正的亮点,远比北京黄花梨大案的一个整挖、一个分作讲究得多,稍有几何知识就能算出双整挖所造成的浪费。
还有,即便是吊头下不起眼的堵头,也选用上好的木料,又沿边起皮条线,与前后牙条拼合成框。
再往下,腿子、托泥和挡板组成侧板,结构紧凑便于搬运,无需活榫连接,算是模块化的构件。要说它们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左右挡板纹理一致,硕大且宽厚,显然是一木对开而出。
将这七件攒在一起,就组成了上图中的宏伟器型。如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散开的图纸零件,到逐渐汇集出案形全貌,不由得让人对现场实景充满期待。
独板活榫估价千万,顶级黄花梨翘头案中的三巨头翘头案三巨头1:明晚期 黄花梨独板如意云纹翘头案
本文的主角,这件晚明时期黄花梨独板如意云纹翘头案,可以很方便地拆成七个部件,以其两米长的“一块玉”案面和活榫结构最为特色。
而在现存明清黄花梨家具中,与之类似的还有其他两件著名的顶级收藏品。
翘头案三巨头2:明晚期 黄花梨活榫独板面心灵芝纹挡板翘头案(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明晚期 黄花梨活榫独板面心灵芝纹挡板翘头案,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今年五月,历时近五年的“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展在国家博物馆落下帷幕,相信有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参观过展览,见到了这条长案(下图)。
明晚期 黄花梨活榫独板面心灵芝纹挡板翘头案,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国博案子长216.5宽44.5高82.5厘米,牙头与牙条一木连做,也是整挖而成,但下垂的尺度远大于香港春拍大案,材料浪费多了不少,制作极其讲究。另外,为更好地承托案面厚板,两牙条间加装两条短枨,因此拆开后共有九个部件。
翘头案三巨头3:明晚期 黄花梨活榫结构独板翘头案(攻玉山房旧藏)
另一张与之媲美的是明末黄花梨活榫结构独板翘头案,长215.3宽46高82.6厘米,原为香港攻玉山房旧藏。与前两例卷云牙头不同,此案为凤纹,雕刻生动华美,十分罕见。
这三张黄花梨活榫翘头案为同期制品,都被发现于较早时期,其保存状态及各方面条件均属上品。
其中以本文主角佳士得香港春拍翘头案的尺寸最大,和其他两例相比,长、宽多出1至3厘米,高度则超过5厘米左右。
重出江湖,香港春拍黄花梨长案估价1000-1500万港币,与攻玉山房凤纹大案旗鼓相当,后者于2015年成功拍出。
一目了然,香港春拍翘头案是开门的黄花梨这张佳士得香港春拍上的独板如意云纹活榫翘头案,材质大开门,从头至尾粗略一看,便可确定八九不离十。
总体来说,开门黄花梨给人的感觉是上图所示的样子:
浅棕色、金黄底,纹理清晰、流畅、不粘连,质如温润玉石,光滑、细腻;
纹理的颜色条纹和木头内含油性折反射出的莹光,随视线移动不停地来回变幻。
还有,就算历经数百年,案子依然有棱有角,边沿和转角磨损很小,不像普通软木变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随着观察深入,目光停驻,大开门的细节便映入眼帘。
在厚板侧面和牙腿上,都可以找到黄花梨典型特征,比如牙条上的金线、绸缎光就是其他木头所没有的。
麦穗纹、发散的棕眼走向、时密时疏的分布特点,加上线条粗细明显不同,很少有别的木头会有这样的管孔。
而纹理方面,都说鬼脸是黄花梨木的名片,挡板上如意云头中间恰好就有这样的标准图案。
黄花梨向来以行云流水出名,大大小小的云水纹、山峰纹随处可见。
大开门黄花梨之美有目共睹,引得走马观花的游人也停下来驻足观看。
接下来,我们看看佳士得官方怎么说。
晚明 黄花梨独板如意云纹翘头案来源:Nicholas Grindley,1996年 纽约私人珍藏
尺寸:宽218.5深47高87.5cm
案面独板黄花梨木制,两端翘头。牙条与牙头一木连做,牙头雕成卷云纹,接堵头。腿间嵌挡板透雕如意云纹,下承托泥。案面、牙条与腿以活榫连接,可开合。
独板黄花梨面板厚重沉实,为了方便运输,本翘头案各部件充分利用了榫卯结构的精髓,可开合安装。整案用上珍贵黄花梨的大材,尤其是独板案面及一木连做的牙条,极尽奢华,存世稀少,也证明本器制作年代较早,因为后期黄花梨木料短缺,而本器所有部件皆保存完整,实属难得。
翘头案上的翘头,最早见于一件从湖北省当阳赵巷,春秋时代楚国墓穴出土的彩绘漆俎(见Sarah Handler,1996年)。敦煌莫高窟第103窟,也能看见一件带有翘头的几子,上置供器。这两例指出翘头可能与祭祀礼仪有关。而从明代小说《金瓶梅》第七回,「薛媒婆说娶孟三儿」的版画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的第六十六回「黄真人发牒荐亡」绢本水彩画中,也能看见同设计的翘头案被安放于厅堂居中的重要位置,上置香炉及观音像等,显示出翘头案在古代作为室内家具的功能性及重要性。
从众多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能看到翘头案有不同设计及纹饰,但是一如本器这般简洁而优雅的如意云纹侧面挡板,全黄花梨木制的相近尺寸,只见于最顶级及重要的收藏之中。
特点鲜别,估价千万无人问津,流拍告终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活榫、双牙头整挖、开门黄花梨材质等特点,这张翘头案还在其他不少地方值得一提。
精细、讲究的做工和完整的保存状态,让绝大多数传世明清黄花梨家具望尘莫及。
各构件拼合得严丝合缝,制作时的精度可想而知。
从年份上讲,此案为晚明制器,双牙头整挖工艺、国家博物馆和攻玉山房藏品的佐证,都显示出早于清代制作的北京翘头长案。
这件佳士得香港活榫案则出自美国私人收藏。这个外国藏家并非无名之辈,还拥有不少其他明清家具珍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圈内玩家,只不过国人不太熟悉。
从传承的角度,此案在近二、三十年都比较清晰,再早些时候国内黄花梨家具收藏还并未兴起,也就鲜有改制、造假等嫌疑。
佳士得香港拍卖上的这张活榫翘头案,估价1000至1500万港币,约合人民币885至1327万元,但似乎没这么幸运,以流拍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