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湾原来是干什么的(大连湾往事被遗忘的要塞)
大连湾原来是干什么的(大连湾往事被遗忘的要塞)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在厚重的历史面前岁月长河里的旧事尘烟在瞬间被唤醒无需行吟
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
光阴流转百年
不过一刹的永恒
穿越斑驳交错的历史时空
岁月长河里的旧事尘烟
在瞬间被唤醒
无需行吟
在厚重的历史面前
只听到自己的呼吸
...
大连湾
DA LIAN WAN
几度烟雨浓,几度梦魂牵。
大连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湾,湾口有三山岛环列,宛若天然屏障。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海湾,因地理位置显要,历来是交通要冲和军事要塞之地,同时也注定了它将与烽火硝烟联系在一起。在近代,就曾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海防要塞雄踞大连湾,时称“北洋精华”,大连湾也因此成了与旅顺口、威海卫齐名的北洋水师重镇……
时代风云中的大连湾
清末,清政府日益认识到大连作为京津门户的重要战略地位,继在旅顺设立北洋水师,建设军港、炮台等军事设施之后,又着手在水陆要冲之地的大连湾沿岸设防,建设海陆炮台等军事设施。
(清军驻大连湾炮台兵力分布图)
大连湾战略地位十分显要,可谓北洋水师的布防重镇:既可作为旅顺后路的屏障,亦可兼防金州城,在大连湾建设海陆炮台可以控制整个大连湾口。光绪十二年( 1886年) 二月,北洋大臣李鸿章陪同醇亲王奕譞亲临大连湾视察。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决定修筑大连湾炮台,聘用德国退役工兵少校汉纳根设计并主持大连湾海防炮台的修筑。海陆炮台选址在大连湾北岸柳树屯东北方向的和尚岛山上。
(李鸿章)
光绪十九年(1893年),历时七载,大连湾沿岸6座炮台全部竣工。
要塞雄风
时代风云中的大连湾
大连湾沿岸的6座炮台是以和尚岛炮台为中心的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和尚岛炮台是分别修在三座山头上的一个炮台群,分别被称作东炮台、中炮台和西炮台。这三座炮台之间修有山路相通,构成了一张严密强大的火力网,封锁着大连湾的进出海口。
(大连湾和尚岛中炮台)
和尚岛炮台以中炮台最为雄伟。中炮台海拔75.5米,东西长70米,南北宽27米,钢筋水泥构筑。设有堡垒,堡垒为灰砖构造的城门式建筑;城门两侧分别写有“和尚岛”和“中炮台”字样,横额为“永固海疆”,为李鸿章手书。
(大连湾和尚岛中炮台“永固海疆”匾)
东炮台海拔70米,西炮台海拔79.7米,均为钢筋水泥构筑。各炮台筑有钢筋水泥掩体工事、瞭望所、平台和弹药库,掩体内设有探照灯。炮台内还修筑了2米宽的石砌隧道,上面覆盖着一尺多厚的大石条,隧道中有轨道,士兵可以在隧道中用车推运炮弹。
在修筑和尚岛炮台的同时,还修筑了黄山、徐家山、老龙头炮台,构筑起了大连湾沿岸强大的岸防军事体系。在大连湾沿岸的6座炮台上,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国造克虞伯大炮38门,均为可自动回转、可向前后左右四面八方进行自由射击的最新式大炮。大连湾防御体系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防御体系之一。
在大连湾沿岸陆上炮台修筑完成后,为了防止敌军在海上以小型舰船偷袭,在距和尚岛炮台800米左右的西北岸上修建水雷营。水雷营区不仅建有兵舍、官舍和修理厂,还建造了洞库式的弹药库,即在山上挖洞作为弹药贮存仓库,洞高3米,宽4米。该弹药库现仍有遗迹可寻,当地人仍称此地为“弹药库”。
(大连湾水雷营)
在修筑炮台和水雷营的过程中,柳树屯原有的海岸码头已经不能适应繁忙的海上军需物资运输和水雷艇的停靠,李鸿章决定在大连湾柳树屯建造一座钢铁栈桥式码头,俗称“李鸿章栈桥”。
(李鸿章栈桥近景)
随着大连湾沿岸炮台、水雷营、钢铁栈桥码头的相继建成,从水面到岸上的立体防御体系也基本成型,与此同时,清军还制定了《大连湾海防大阅章程》。至此,大连湾要塞可以说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体系严谨,可谓“固若金汤”,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大连湾海防大阅章程》)
海防要塞建成后,近代大连湾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转折。
(未完,请关注下期)
▎本文由甘井子区委党研室编辑整理
摘自:甘井子史志
这些你可能感兴趣哦!!!
公众号ID
GJZXWZX
讲述甘井子故事传播甘井子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