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西山雨初醒时(春风十里不如来)
春来西山雨初醒时(春风十里不如来)而在这其中,已经有不少先行落地的项目受到了消费者的认证和喜爱,成为带有文化名片的“网红”度假胜地。这也意味着,来自广东岭南文化、粤美乡村、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特色文化将有望被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结合旅游消费产业,让大众既能游乐度假,又能感受当地本土文化风情。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的《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也显示,43%的被调查者有意愿在2020年上半年旅游,其中选择5月出游的比例达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不仅民意如此,相关部门也在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今年年初,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要推进实施红色文旅提质升级、特色文化传承利用等九大工程。“此次行动计划鼓励A级景区与艺术团体合作,打造文化旅游剧场、推动艺术活动进景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 罗澄宇
十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就要来了,你的度假计划准备好了吗?
作为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个小长假,“五一”话题迅速占领热搜榜,人们对于小长假的期待值持续高涨。
数据显示,当“五一”连休5天消息公布后的一天时间内,携程旅游板块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300%。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的《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也显示,43%的被调查者有意愿在2020年上半年旅游,其中选择5月出游的比例达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
不仅民意如此,相关部门也在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今年年初,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要推进实施红色文旅提质升级、特色文化传承利用等九大工程。
“此次行动计划鼓励A级景区与艺术团体合作,打造文化旅游剧场、推动艺术活动进景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江金波解读认为,这正是一个突破口,“不仅很有市场需求,也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并且可以有效推动文化旅游的提质升级。”
这也意味着,来自广东岭南文化、粤美乡村、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特色文化将有望被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结合旅游消费产业,让大众既能游乐度假,又能感受当地本土文化风情。
而在这其中,已经有不少先行落地的项目受到了消费者的认证和喜爱,成为带有文化名片的“网红”度假胜地。
除了宅家,还可以“宅”在诗和山野里
迎着温暖的阳光、和煦的风,再置身于一栋绿茵满地的房子前休闲地饮茶闲话,这大概是每个长期生活在喧嚣环境中的城里人幻想和期待的场景。
特别在疫情期间,人们长期宅在家中,亟需一个放松身心的秘密花园。如今在广东惠州,已经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满足人们心中的浪漫。
春风十里,不如“秋长谷里”。
坐落于惠州市惠阳秋长的茶园村,碧桂园凤悦·秋长谷里是碧桂园与当地联手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并于去年年底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由于百年古村茶园村已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整个凤悦·秋长谷里是在尊重传统古建、保留客家村落文化的基础上,植入精品野奢民宿、文化体验。
来到秋长谷里,随处可看到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青砖黛瓦客家围屋——松乔楼、瓜果飘香的农家菜园、春水碧波的半月池塘。
围屋环绕中,这里的民宿也以石头和木制品为元素,简约、古朴,却又在怀旧中透着小资和精致。白墙青瓦间,33间庭院客房,主题不一,情趣各异。
“松乔楼建造于清乾隆年间,是比较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地方,”碧桂园惠深区域文旅发展事业部品牌经理郑尹轩介绍,碧桂园在打造该项目过程中,是在古建的基础上进行还原改造,“将闲置的农房变身特色民宿,断壁残垣化身为拍照打卡的圣地,在古朴的岭南民宅内引入西式精致美食。”
他表示,凤悦·秋长谷里如此改造,是为了让游客们在青砖小巷中感受独具韵味的客家非遗文化、在千年围屋中品尝客家美酒、小吃,还可以亲自制作客家米饼和糍粑,在客家传统手工作坊内体验客家情怀。
由于周边是古朴的村落和乡野,这里空气宜人,绿植成荫。在丛林小道中游走,一路伴随的是芦苇丛和竹林夹杂着微风发出窸窣的声音,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回归原乡的生活,宅在一片诗情画意里。
一位游客在关于秋长谷里的游记中写道:门前有火龙果园,屋后有菜园,在菜园里可体验亲手采摘蔬菜瓜果的活动。餐厅里所推出的青菜基本都是出自屋后的菜园,绿色无添加,清香爽口。悄悄告诉大家,在菜园里采摘下来的蔬菜还能打包带回家,如果走得太急,可联系工作人员帮忙邮寄。
在与田园风貌融合中,凤悦·秋长谷里还开发了多种文旅业态,包括儿童乐园、开心农场、古韵书院、吉他音乐馆、香道馆、宗祠博物馆……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秋长谷里的专业团队甚至可提供草坪婚礼、田园生日会、温馨家宴、同学聚会、公司年会团建、商务会议等所需场地和服务,不一而足。
美景和公益扶贫均可兼得
时间倒退回两年多以前,甚至更早,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茶园村中的木公幌村人员外流严重,遗留在这个古老村落里的多是一片闲置的老房屋,杂草丛生、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直到2018年3月,碧桂园集团到来,并与惠州市惠阳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协议,重点打造乡村振兴项目,凤悦·秋长谷里得以一砖一瓦地构建完成。但其中的难度之大和最终的成果呈现,让人为之惊叹。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松乔楼由于年久失修,主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大程度地保留原乡民宿,在动工初期,碧桂园特地引进了专业的三维扫描技术对松乔楼进行扫描建模及虚拟修复,利用前沿的科技保存古建筑原始点云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慎细致的研究,耗费大量心思以保证最终的效果。
凤悦·秋长谷里的落成,不仅让茶园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的机会。
郑尹轩介绍,与碧桂园合作的茶园村,其村民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享有长远可观的利润分红,“村民可以获得房屋、土地租金,项目开业运营后还能分红。”
除此之外,创新村企合作模式,碧桂园文旅还孵化了乡创学院,为村民提供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未来项目开业运营后,通过技能培训符合上岗要求的村民,将成为在地文旅项目的员工,参与到家乡发展的事业中。
不仅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乡创学院还整合碧桂园先进的教育资源,为本地的学校和学生提供先进的教育服务。
凤悦·秋长谷里授人以渔的乡村振兴模式,成为精准扶贫的典范。但这并不是个案,一直以来,碧桂园积极投身扶贫事业,目前已参与9省份14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正帮助33.6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地产、文化、旅游、乡镇扶贫、产业升级相互支持、融合,例如碧桂园在打造凤悦·秋长谷里项目中,不仅实现了乡村振兴,也让新产业的落地,公益扶贫和发展文旅战略两不误。
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文旅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这期间,作为龙头房企,碧桂园早已身体力行。
碧桂园文商旅集团整合成立于2018年,是碧桂园旗下专注商业文旅地产资产运营平台,前身为碧桂园集团于2005年创建的商管团队。
其中包括商业和文旅地产,购物中心、社区商业、长租公寓几大板块。在发展文旅过程中,碧桂园通过打通多个产业板块资源,形成紧密合作,完善产业链条。
文旅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从量向质转变的一个缩影。国家旅游局预计,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十万亿的支柱产业。
而未来十年,我国文旅市场规模预计达30万亿-50万亿元。这一炙手可热的万亿市场,或正迎来爆发,更多参与者正加入其中,探索新方向。
对此,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目前大的文旅项目都有商业,类似碧桂园文商旅融合的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