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伴胆囊炎可以把结石排出吗(胆囊炎放一起讲)
胆结石伴胆囊炎可以把结石排出吗(胆囊炎放一起讲)胆结石的形成与病人的饮食习惯、营养条件代谢功能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若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及长期食用必需脂肪酸过低的食物,是形成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重要因素。西方国家居民结石主要发生于胆囊,中国及东南亚、日本50年代以前原发于胆管系统的色素结石却很常见,但近些年来,由于生活习惯和营养条件的改变,食用胆固醇高的食物增加,平时不吃早餐的人也易形成结石,肥胖、缺少运动的人使胆汁内的胆固醇排泄量增多并易析出形成结石。关于胆结石形成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长期以来各国的专家学者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认为与如下因素有关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可单独存在,但大多与用石病同时并在,互为因果。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道则有80%~90%合并感染。胆道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厌氧菌等。这个痛起来是很多要在地上打滚的,钻心的痛。胆石病包括原发于胆囊及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结石,二者在发
药、方、穴、病四篇科普,我其实最不喜欢的就是疾病的科普,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杂了,导致它的篇幅也比较长,但它又非常重要。当然我只是吐槽一下,下面还是开始我们昨天疾病的科普。对就是昨天,昨天晚上太困了,
今天的主角是胆,主要讲述一下胆道感染和胆石症。
胆道感染、胆石病是胆道系统急性、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在中国沿海和南方一些省份发病率较高,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实和水质有关系的,含矿物质超标的,叫“硬水”,长期服用就容易长结石。
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可单独存在,但大多与用石病同时并在,互为因果。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道则有80%~90%合并感染。胆道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厌氧菌等。这个痛起来是很多要在地上打滚的,钻心的痛。
胆石病包括原发于胆囊及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结石,二者在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中均有显著差别。
有点绿的就是胆囊了
一、胆结石形成的因素关于胆结石形成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长期以来各国的专家学者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认为与如下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胆结石的形成与病人的饮食习惯、营养条件代谢功能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若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及长期食用必需脂肪酸过低的食物,是形成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重要因素。西方国家居民结石主要发生于胆囊,中国及东南亚、日本50年代以前原发于胆管系统的色素结石却很常见,但近些年来,由于生活习惯和营养条件的改变,食用胆固醇高的食物增加,平时不吃早餐的人也易形成结石,肥胖、缺少运动的人使胆汁内的胆固醇排泄量增多并易析出形成结石。
从这条来看,少吃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各种动物内脏,特别是动物脑、蛋黄等含量最高。
蛋黄
2.异物核心学说根据中国许多医院的研究,发现胆结石的核心部分有异物,这异物以寄生虫为多见,尤其是蛔虫的残体和蛔虫卵最多。中国青岛市立医院外科的医生分析解剖400余例色素胆石,发现胆结石核心为蛔虫残体占78%-82%。因而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异物核心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说明什么,有虫要及时杀虫,不要让它往胆里钻,不过现在的卫生条件,一般也不容易有虫。蛔虫的图片太恶心了,就不放了。
3.代谢紊乱许多专家从临床统计上发现,妇女怀孕期或哺乳期,由于脂肪合成加快,分解减少,体内胆固醇含量升高,达到过饱和状态,使胆固醇、胆酸盐和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素乱,胆固醇发生沉淀形成结石。另外长期应用雌激素的人,影响肝脏内的酶系统,使胆汁酸合成减少,同时又使胆固醇分泌增加,易诱发结石的形成。
心情不好
人是一个很精密的仪器,特别是各种激素在这其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激素水平一出现紊乱,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一不舒服,心情不畅,加重激素紊乱,所以平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4.感染梗阻因素当胆囊及胆道有细菌感染时,特别是有大肠杆菌感染时,使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色素可发生沉淀,并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胆色素钙结石。当然胆结石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胆道系统又具有排出异物的作用,当蛔虫侵入胆道时,大部分是能被排出的,仅有一部分病人不能将虫(活的或死的)排出,但待蛔虫死后或改变成节残体,也能被排出。如Ods(奥迪氏)括约肌痉挛或水肿、瘢痕狭窄、炎症性狭窄、或因胆道手术造成的狭窄,蛔虫残体不能被排出,加上细菌感染胆色素游离沉淀后就会附着在蛔虫残体上,每当感染发作时,胆色素沉淀附着增多,这样多次发作,因而就可见到结石切面呈树木“年轮”样结构改变。
相互影响,你加重我,我加重你。
5.疾病和药物的因素有一些疾病和一些药物能使人体血中胆固醇升高,导致结石形成。如糖尿病、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病人血中胆固醇比正常人高。
平时多养生,就会少生病,生病来吃药,是药三分毒。
6.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闷闷不乐,或易怒的人,以及饮食不规律、少运动的人,可造成胆汁瘀滞、排泄不畅,也是形成胆结石的因素。
调节情绪真的很重要,心态,有报道说,长寿的人,很多心态比较乐观。
7.四“F"因素许多研究资料,也是多年来提出的具有“四F"特征的人,最易患胆结石病。“四F"即:肥胖(Fat)、女性(Female)、多生( Fertilize)、40岁(Fory),这条因素只是说妇女胖、多次生育的人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是容易形成结石的,并不是说只有具有“四F”特征的人才患结石。
现在的人,能多生在哪里去?最多两个,多了也养不起啊。
总之,胆结石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代谢和异物、感染和梗阻、饮食习惯和营养成分、某些疾病和药物、精神和运动等方面因素都是对结石形成有影响的,也可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中医认为凡情志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过食油或虫积等,均可造成肝脏气滞,影响肝胆的通降功能,使胆汁排泄不畅,不通则痛,长期湿热熏蒸不化,胆汁凝结,可成为结。
二、临床表现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表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痛为持续性或伴有阵发性加重,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因进油饮食而诱发,发作时可伴体温升高(38℃以上);右上腹有压痛,腹部肌紧张,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并有压痛。
急性的很好看的,痛得不行,痛的位置在右上腹。
2.慢性胆囊炎或伴有小结石主要表现:上腹部饱胀,吸气、厌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常被误诊为“胃病”,病史可达数年至十余年,胆囊小结石可在吃油腻食物或夜间平卧或偏左侧卧位时,结石移动阻塞胆囊颈管部引起绞痛和感染发烧,约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可因无症状出现而终身被忽略,这种称为隐性结石。
现在一般彩超都很普遍,一般有比较明显的,都发现得了。
3.胆总管结石:多表现为腹痛、寒战发烧、黄疸典型夏克氏 charcot)三联征,伴有恶心、呕吐、尿黄、大便呈陶土色、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等中毒性休克征象。肝内胆管结石症状不典型,经常反复发作肝区闷胀疼痛、发烧,有时可出现黄疸、肝区有叩击痛。用B型超声波和CT检査对胆结石有较高的准确率,达5%以上。
这个是胆囊结石
就是结石长在胆管内,堵在了胆汁的排出,自己消化,慢慢就变黄了。
治疗1.慢性胆囊炎及胆囊小结石症状不明显者,可用针灸、服中药治疗。
(1)体针治疗:取穴日月、期门;配穴足三里、阳陵泉、胆俞等。
(2)耳穴疔法:可用耳针或压豆法。取胰胆、交感、神门、肝内分泌。针灸和耳穴治疗手法十分重要。
针灸千人千针,不同的医生水平不一样的,同样的穴位,不同的手法,效果就大相径庭了。
(3)中药治疗:消炎利胆、舒肝理气,用柴胡舒肝汤加减治疗。
2.胆总管结石病人,发作痛时用针刺疗法和中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针刺穴位同胆囊炎,耳穴也同胆囊炎,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通里攻下、舒肝利胆、理气排石为宜,排出结石后,症状可立即缓解,若休克病人排石后血压立即回升,全身情况好转。常用方剂为胆道排石汤随证加减,并要根据病人病情,加用行气药或滋阴药。
3.中医把胆石症分为3型,即气滞型、湿热型、中毒型。(1)气滞型此型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静止期,病人无明显症状,时有右上腹隐痛、胀痛、口苦咽干,一般不发烧,无黄疸,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紧,治宜理气开郁,疏肝利胆。可用柴胡舒肝散加味。
此型属于胆石症发作期,病人右上腹部疼痛剧烈,伴有发冷、发烧及寒,眼巩膜黄染,重者全身皮肤也可黄染,右上腹肌紧张、有触痛,可及肿大的胆囊,尿黄尿少,舌苔黄厚腻,脉洪大或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止痛、利胆、排石。
承气汤类可考虑。但自己要注意评估啦,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治,不能治不要留人家。
(3)中毒型或脓毒型此型属于中毒性休克期,除湿热型病人的症状外,病人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小便呈浓茶色,舌红绛,黄苔,燥,脉弦数或细沉。治宜活血祛瘀、清热、理气、排石。
这个就不给建议了,这种情况,都要进ICU了,你还给他搞,是你不要命了,还是他不要命了。
好了,终于讲完了,昨天的科普就到这了,看在这么勤奋的我,这么认真的你的份上,加个关注@梅小护科普 点个赞,分个享,加个收藏,特别是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生活健康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