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博士必须要在35岁以下吗(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吗)
申请博士必须要在35岁以下吗(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吗)因为学生是外校的学生面试,所以不是首选,有学校老师也表示,如果到时候还有名额,会联系自己。最起码给了学生能力的一个肯定,也算是好消息吧。有的老师很好,自己的名额满了,会认真地给学生推荐其他名额没有满的老师。学生说数不清楚看到多少封这样的回信了,粗略地算,也要20几封。读博我们以为很简单,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网上有这样一名学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在网上晒出了自己想要读博时间,所联系的导师回复。都说博士生老师都是抢着要的,但是学生的第一封邮件就是被拒绝的,导师那边的名额已经满了。愿意读博的学生不多,对应的,有能力带博士生的老师也很少。接下来的邮件,也是因为名额满了,所以拒绝了学生。还有的老师是因为快要退休了,就不再招收新学生了。
没有不能毕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
这句话是不少学生的口头禅,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也反映了现在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基本情况。
硕士生毕业比较容易,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硕士毕业之后,不愿意继续读博士,主要也是因为博士的年限长,毕业要求也要更高。
有些学校,学生想要保研,硕士没有名额。但是学生统一硕博连读,那也许就可以顺利上岸。那到底,博士生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那么容易考上呢?我们来看一下。
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吗?学生博士邮件被拒大半,有院士愿意接手读博我们以为很简单,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网上有这样一名学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在网上晒出了自己想要读博时间,所联系的导师回复。
都说博士生老师都是抢着要的,但是学生的第一封邮件就是被拒绝的,导师那边的名额已经满了。愿意读博的学生不多,对应的,有能力带博士生的老师也很少。
接下来的邮件,也是因为名额满了,所以拒绝了学生。还有的老师是因为快要退休了,就不再招收新学生了。
有的老师很好,自己的名额满了,会认真地给学生推荐其他名额没有满的老师。学生说数不清楚看到多少封这样的回信了,粗略地算,也要20几封。
因为学生是外校的学生面试,所以不是首选,有学校老师也表示,如果到时候还有名额,会联系自己。最起码给了学生能力的一个肯定,也算是好消息吧。
之后也有说要保持联系的老师,也有的老师因为研究方向,或者家庭地理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选择,表示疑问,算是婉拒吧。
看到这些被拒绝的消息,学生自己也表示,心都是酸的。不是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吗?自己为什么这么难?
确实跨学校读博,在本身上不占有优势,但是只要锲而不舍地尝试,也许还是有机会的。这名学生最后也是成功就读了,可喜可贺。
坚持下去就有回报,有大佬投来橄榄枝学生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发给上海交大的邮件,得到了老师的回复,说可以交流一下。以上海交大的实力,能够认可学生,证明其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学生也收到了郭烈锦院士的回复,院士表示,如果想要报考自己实验室的博士生,可以和于洋副主任联系,并祝学生能够如愿。
但最后学生表示,自己不是很想去西部,最后还是拒绝了院士的邀请。对此好友学生表示惋惜,这可是院士的实验室,如果是自己的话,在偏远都会去的。
不过学生自己有自己的考量,应该也是咨询过了,学生表示说,自己过去就读的话。应该不是院士本人亲自带的,所以最后没有同意。
最后学生如愿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校,虽然没有公布学校名称,但是想来能被上海交大和院士同时相中的学生,最后选择的学校也一定是佼佼者。
学生自己也表示,现在的小团队,是自己领域里的大佬团队。我们就先恭喜这名同学吧,总算是有了欣喜的收获。
球球有话说:这名学生最后如愿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实验室。但也向我们揭露了,原来博士生的就读,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
之前有段子说,老师不收你做说是,你就告诉他你会读博士。给老师画个大饼,导师自然就同意了。但我们看到学生现身说法,就知道并不是这样的。
学生后来得到的学习机会,是在碰壁多次之后,才得到的。这样也确实符合博士生在我国的含金量,没有点难度反而觉得不合适了。
未来有想要读博的同学,考取本校导师的博士生,上岸的概率是最高的。如果想要换学校,既要像这名学生这样,不断地去练习导师,看能不能给一次机会。
不过博士生不要随便报考,如果学生没有专研学术的心,即使报考了博士,毕业也是遥遥无期。博士生想要顺利毕业,拿不出点东西来是不行的。
博士的毕业年限也很长,同学们毕业之后,年纪也都不小了。能接受学习年限长,毕业困难这两项的同学们,可以尝试报考。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们学校读博容易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