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知其然而知所以然有所为(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知其然而知所以然有所为(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毛泽东熟读兵书和战史,一向重视运用历史军事地理知识,在他的军事论文中经常引用古代众多的战例,不但对战略战术有独到深刻的分析,而且对战例所述地区地理环境的利弊也了如指掌。加之深入调查研究,因而在指导战争及指挥战役战斗时,能结合实际运用历史地理数据,得心应手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有利地理条件,量兵相地,引兵取胜。朱德在参与研究确定中原地区为我军战略进攻的决战战场时就指出:“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如汉楚相争刘邦与项羽的决战,即在中原。”又说:“徐州从历史上看,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因而,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于1948年10月下旬到1949年1月,在中原战场进行了有名的淮海战役。以史为鉴,这部专著为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我党我军历来重视对军事地理环境的分析研究,在建立根据地、选择战场和确定作战方向时不仅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并将地理因素与政治、经济、军

自古以来,人类所有的战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进行的,战争必然要受到战场环境的制约。

近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兵家必争之地:华夏古今战场》一书 研究整理出我国历史上一百个“兵家必争之地”,遍及我国疆域的各个省区,而重点以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原、华北、陕甘、江淮地区为主。这些兵家必争之地包括历史名城——北京、长安、洛阳、南京;山地险阻——太行山、崤山、终南山、陇山;关隘要津——山海关、剑门关、龙门、采石矶;交通枢纽——兰州、郑州;著名战场——徐州、荥阳、邯郸、荆州;行军孔道——井陉关、潼关、褒斜道、米仓道等等。作者以古今战史战例的发展变化,从纵向进行叙述,又以史书专著、名家学者的评价作论述的基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科学辨析、说明其地理的军事价值和何以成为交战双方争夺之缘由。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对战场环境的研究已发展成为包括军事地理学、军事地形学、军事测绘学、军事气象学等学科的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今天所说的战场环境也早已从陆地、山川、城邑和天候条件向海上、水下、空中、太空和人文地理等领域不断扩展延伸。在信息化战争中,当战争指挥者在决定发动某一场战争或进行某一次作战行动时,必须首先了解战场环境是否有利,才能确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等问题。昼夜变化会影响电磁波传播,太阳黑子周期性活动能导致高频中断,磁力场和引力会对武器装备使用产生重要影响,冬季结冰可以使难以逾越的水体变成交通干线,毫无预警的河流洪水可以挫败最好的作战计划。

纵观历史,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官曾因对战场环境的分析时犯下致命错误而最终导致战败。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入侵罗马,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罗马出兵迦太基本土,罗马军队涉过低潮时的泻湖,到达并攀登上了城墙,迦太基战败。1759年的亚伯拉罕平原战役,英国乌尔夫将军率部攀越过了由法国蒙特卡姆侯爵率兵把守的悬崖,一举攻占魁北克。1940年5月,德军装甲部队未遭遇抵抗穿过了阿登地区,原因是马歇尔认为该地的森林是“不可逾越的”,而美军没有汲取教训,在1944年的突出部战役中又重蹈覆辙。

我国军事家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将苑》将“就地之势”与“因天之时”“依人之利”并列为制胜法则。后来的《武备辑要》也深刻地指出:“凡引兵取胜,须量兵相地。”上述之“地”,不仅是指微观上的地形地貌,而且是从宏观角度探索用兵所涉及的地理形势、地理环境。我们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如齐魏马陵之战、楚汉成皋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胜者一方,除政治军事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巧妙地选择与利用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地理环境,出奇制胜。败者一方往往由于不了解或不重视地理环境的利弊条件以至坐失良机。大量战争实践证明,灵活掌握和利用地理条件历来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军事地理学中有一门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和战争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即历史军事地理学。历史军事地理,实际上是现代军事地理向后延伸的部分。它侧重于研究历史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战争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社会)条件,及其对兵力部署、阵地构成、战役容量、攻防态势、作战方向以及战争进程结局的影响;考察与论证历代疆域国界、边防卫戍、军事区划、古战场和古战斗地名的沿革变迁;研究历次战争中形成的山川险阻、关隘要津、交通枢纽、行军路线、名城要地等兵家必争之地的分布状况,分析这些军事要地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证与编纂历代战争史战例地图,以及历史军事地图集等。其目的,是为现代军事地理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据史料记载,在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上,曾发生过数以千计的战争。每次战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其大小战斗和军事行动又是在具体地域的各种环境中进行的。而有些地域因在历史上经常发生战争,被交战双方作为攻取战守必争之地。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历史要籍、地理志、方志和兵书中,蕴藏有丰富的历史军事地理内容的资料,尤其是顾祖禹编著的《读史方舆纪要》和施永图撰写的《武备地利》,堪称历史军事地理学专著。其中既有对历代疆域沿革的叙述,也有对古代战争史上进行军事行动战场的分析,以及对山川险阻、关隘城堡、仓储分布等极为精辟而生动的评述。

我党我军历来重视对军事地理环境的分析研究,在建立根据地、选择战场和确定作战方向时不仅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并将地理因素与政治、经济、军事诸因素结合成整体,来分析对战争的作用。如在指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抗日战争华北的大破袭战(又名百团大战)、解放战争的陕北三战三捷和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等著名战役中,采取趋利避害的措施,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战胜了敌人。

毛泽东熟读兵书和战史,一向重视运用历史军事地理知识,在他的军事论文中经常引用古代众多的战例,不但对战略战术有独到深刻的分析,而且对战例所述地区地理环境的利弊也了如指掌。加之深入调查研究,因而在指导战争及指挥战役战斗时,能结合实际运用历史地理数据,得心应手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有利地理条件,量兵相地,引兵取胜。朱德在参与研究确定中原地区为我军战略进攻的决战战场时就指出:“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如汉楚相争刘邦与项羽的决战,即在中原。”又说:“徐州从历史上看,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因而,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于1948年10月下旬到1949年1月,在中原战场进行了有名的淮海战役。以史为鉴,这部专著为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知其然而知所以然有所为(知天知地胜乃不穷)(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