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大学怎么和学姐搭讪(应广大迷妹的要求)
在广州大学怎么和学姐搭讪(应广大迷妹的要求)由于笔者跑错了会场,没有在8点30分准时赶到5楼。这位可怜的外国专家万万不会想到,听讲者少的原因不是大家都起晚了,而是多半先跑到了5楼,去看一位帅气的中国青年了,然后要到9点之后才能下来。但到那时,他也应该已经讲完了。一本次论坛在位于浦江之滨的世博中心5楼举办,同时举办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早在前一天就开幕了,会场位于1楼。本人由于临时工作安排上的冲突,没能参加周五的开幕及论坛,而周六就是冲着康复论坛去的。却先入为主的直奔1楼主会场,发现某位外籍嘉宾已经在演讲了,但是台下的听众明显寥寥。
10月21日周六上午,演员胡歌出席第二届上海乳腺癌康复论坛,并发表了演讲。
随后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相关图文视频在医学界和胡歌的粉丝圈疯狂刷屏。
本人作为参会者,应外场广大迷妹的要求,也加入了刷屏的行列。
回想当时的经过,还真是相当的有趣。
一
本次论坛在位于浦江之滨的世博中心5楼举办,同时举办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早在前一天就开幕了,会场位于1楼。
本人由于临时工作安排上的冲突,没能参加周五的开幕及论坛,而周六就是冲着康复论坛去的。却先入为主的直奔1楼主会场,发现某位外籍嘉宾已经在演讲了,但是台下的听众明显寥寥。
这位可怜的外国专家万万不会想到,听讲者少的原因不是大家都起晚了,而是多半先跑到了5楼,去看一位帅气的中国青年了,然后要到9点之后才能下来。但到那时,他也应该已经讲完了。
由于笔者跑错了会场,没有在8点30分准时赶到5楼。
好在论坛也没能按时开场,但也没有拖延很久。
笔者就坐在会场的靠后排,只见大型舞台与首排座席之间拥挤着乌泱泱的人群,几名保安正维持着秩序,另有十几名保安分立在会场左右待命。
从知名主持人林海出场,再到介绍与会领导和专家,获得的都是礼节性的热烈掌声,而当介绍到胡歌时,立马出现了尖叫。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为首的几位专家和领导的发言之后,胡歌上台了,掌声达到了高潮,尖叫声也复又出现。
当胡歌一开金口,会场立刻安静下来,似乎前排的每个人都在侧耳倾听,生怕漏掉一字一句。
反而是后排的骚动起来,因为不站起来踮踮脚,可能就拍不上照。
从近5分钟的演讲,到接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专家吴炅教授“爱心大使”的授牌,再到与《漫话乳腺健康——若初,早安!》的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陈嘉健主治医师一同揭幕该书的发布仪式。整个过程也就10分钟左右。
邵主任和吴院长一向被患者和家属们视为救星,颜值也是出类拔萃,尤其是吴炅教授素有国内最帅乳腺科医生的美誉。陈嘉健医生也是颇受欢迎的小鲜肉,是年轻一辈乳腺外科医生中的颜值担当。可此时,就算加上外援——高帅主持人林海,也不敌胡歌一枚。
在开场之前,以及这10分钟之后,围观的粉丝纷纷要求与胡歌合影,都被保安拦住了,只有几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如愿以偿。
很快,在大批保安的簇拥下,胡歌离场了,前排的粉丝们也大半散去。
根据笔者粗略的估计,应该一下子少了1/4的人。
不少粉丝,拖着行李箱离场,面露得色,不住的说:不虚此行……
这次,总算体验到明星的力量。
二
回忆难得的“盛况”之余,真心感慨胡歌的人气爆棚,同时再咀嚼下胡歌近5分钟的演讲,的确表现不俗。
以下是胡歌的某铁杆粉丝记录下的文字版本,可惜转来转去未见署名。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各位敬爱的医生,各位勇敢的女性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能够受邀成为抗癌的爱心大使,我觉得非常的荣幸。
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会把这份信任转化为我的责任和我的使命。
我想,此时此刻我能够站在这里,可能和我的职业有一些关系。
我曾经演过许多的病人,有一些甚至是得了不治之症,其中运气最不好的那位就是梅长苏。
如果他有幸可以见到今天在场的各位专家,或许我还可以有机会出演《琅琊榜》的续集。
当然我站在这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另外一个身份,我是一位有着近30年癌症历史病人的家属。
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我亲眼目睹了癌症给我的母亲带来的伤痛,我也亲身经历了癌症给一个家庭所造成的伤害和改变。
但幸运的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位勇敢坚强的女性。她的积极乐观和她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和坦然,对我的今天,甚至是我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曾经我的母亲,她为了我们这个家庭,为了能够保住那份来之不易的体面的工作,她耽误了自己最佳的治疗时间。
曾经在她最危险的时刻,她用极其平和的语气告诉我,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气。曾经在我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候,她用智慧的语言激励我继续前行。
所以在这近30年前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年少无知的小男孩走到今天。
我要特别感谢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而与此同时,我也要感谢每一位帮助医治过我母亲的医生,尤其要感谢沈(镇宙)教授。
是因为你的无微不至的关心,才能够让我的母亲的病情得到控制,能够让她坚持到今天。
我最近听说沈老的身体欠佳,我不知道他今天有没有来到现场,但是我想在这里代表所有的病人和家属对沈老说一声:谢谢!希望您早日康复!
今天我成为了爱心大使,我想用自己近30年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癌症来的时候的确会让我们感到害怕,但是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治疗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杜绝癌症的发生。
而当癌症来找上门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选择相信,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因果!
最后,在这里,我预祝本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同时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医生,能够通过你们的努力,让我们的这个世界少一点伤痛、多一点快乐。
谢谢大家!
三
这段演讲的精彩之处,在于一开始的态度诚恳、立场谦虚、又不失幽默。
之后真情流露,从自己母亲和自身的遭遇出发,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种上升到同理心的高度,不是每个人的经历中都会有的。
他对于母亲的赞美,实际上赞美了所有战胜疾病的乳腺癌患者。
随后又表达了感恩,最后是对癌症防治三观正确的认知,以及没有偏离科学原理的呼吁。
相比在此之前,笔者聆听到了某热心乳腺癌防治的大型跨国企业,聘请到的另一位爱心大使,同样是知名演员的感言。
那位85后美女的话,感觉上就如同选美时常听到的“希望世界和平”那样没有底气。
因为她告诉我们,对乳腺癌的了解是从看到明星前辈拍人体照片支持防治运动的事件获知的,又轻描淡写地讲述了自己某远房亲戚的患病经历。
套路是对的,情况也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情感上就缺少共鸣。
听众在情感上就体会不到真挚,更谈不上感动。
从文本上,胡歌的这段演讲并非无可挑剔。
比如“我最近听说沈老的身体欠佳,我不知道他今天有没有来到现场”这句,沈老就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终身教授乳腺外科元老沈镇宙教授,是上述邵志敏和吴炅教授的恩师,陈嘉健医生的师爷,救治胡歌母亲的医生。
那么不经意的一个“不知道”,一下子就产生了距离感,总觉得这么懂得感恩,内心挂念着沈老,那么之前怎么就没有时间开口相询呢?
当然,我们不能以平常人的见识,来考虑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明星与公众之间,隔着保安和公关2道槛,并非我等想象般的自由。
最后还有2个八卦,可能弥补这一缺憾。
一是说胡歌离场后,就立马去探望了沈教授。
另一个是说胡歌离场后,很快发微信转到了主办方,说看到了微博粉丝留言,说听了演讲后,终于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疾病了。于是发来了“做的事情有意义”的感受,以及“谢谢给他这个机会”的致意。
无论是否属实,这样的明星代言,是应该点赞呢?还是应该点赞呢!
本文是春晓医生参与肿瘤患者生存健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心得体会,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用于分享交流。
欢迎参与和关注本项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议,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