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这两个人的身份,无疑还是很敏感,这两个人是中方在五十年代时在东北俘虏的间谍,中方究竟会不会选择释放,沃尔特斯心里没什么底气。“倘若中方能够做出姿态,释放这两个人,美国将不胜感激,”图|黄镇沃尔特斯不止一次地来过这个地方,早已经轻车熟路,这次过来除了例行公事,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问。也就是在几天之前,沃尔特斯曾根据白宫的指示,通过渠道与中方联系,希望中方能够释放两个人——约翰·唐奈和理查德·G·费克图。

1971年10月的一天,美驻巴黎使馆武官沃尔特斯匆匆来到中国驻巴黎大使馆。

中美之间决定开始尝试性的接触后,都选定了巴黎使馆作为联络的主要通道,美方代表是驻巴黎武官沃尔特斯,而中方代表则是中国驻巴黎大使黄镇。

沃尔特斯一踏进使馆客厅后,顿时察觉到了一点不同,客厅里点燃了熏香。之前中方接待基辛格时曾用到过,沃尔特斯来过几次中方都没有这样的安排,如今出现这一细微的变化,沃尔特斯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意味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地位又提高了。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1)

图|黄镇

沃尔特斯不止一次地来过这个地方,早已经轻车熟路,这次过来除了例行公事,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问。

也就是在几天之前,沃尔特斯曾根据白宫的指示,通过渠道与中方联系,希望中方能够释放两个人——约翰·唐奈和理查德·G·费克图。

“倘若中方能够做出姿态,释放这两个人,美国将不胜感激,”

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这两个人的身份,无疑还是很敏感,这两个人是中方在五十年代时在东北俘虏的间谍,中方究竟会不会选择释放,沃尔特斯心里没什么底气。

沃尔特斯与来到客厅的黄镇大使寒暄了一阵,问到了自己关切的问题:

“如中国能在释放他们的前几天通知美方,以便总统出访前更好地准备回答公众可能提出的询问,我国政府将对此看做是一个不寻常的善意举动。”

听到沃尔特斯如此说,黄镇将军也只是笑了笑,他回过身子,郑重其事地对沃尔特斯谈道:

“根据两人在狱中的表现,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将他们提前释放。”

沃尔特斯眼睛明显一亮,他对中方提出的这个回答非常感兴趣:

“对此决定,我表示深切感谢。”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2)

图|沃尔特斯回忆录

这件事情发生在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后,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提出这个要求,那还要从五十年代说起。

“谍影重重”

1952年,朝鲜战争进入到边打边谈的阶段。

除了前线将士的殊死搏斗以外,在另外一条战线上,美蒋特务的活动却日益猖獗起来,他们通过刺探、渗透的方式,不仅准备从内部瓦解新中国,还将刺探得到的情报送出国外。

这年六月间,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山民发现,晚上时常发现有灯光互相探照的现象,还有人在密林的深处,捡到带有英文字母的帆布包,通过种种迹象表明,美蒋很有可能通过飞机,在中国东北地区空投了特务。

吉林军分区接到民众报案后,迅速出动,通过一番侦查搜捕,迅速锁定了在长白山地区的特务。一番交手,我军破获了特务在长白山地区设立的基地。

1952年9月,一名叫做李军英的人来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经过一番身份,李军英供出了自己的来历。

李军英是华裔美国人,接受过美国中情局的训练,原本他也是被空投下来在长白山地区,准备与当地的特务会合,没想到的是在几个月之前,我军打掉了这个特务基地,李军英没有找到接头人,自己孤身一人在长白山地区转悠了几个月,饥渴难耐,没办法的情况下,这才主动自首。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3)

根据李军英供出的情报,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在老岭地区破获了数个特务组织,而在调查过程中,一个叫牛松林的敌电台技术人员转化思想,表示愿意戴罪立功,提供帮助。

牛松林利用掌握的电台密码,向敌人发送编造的情报,敌人信以为真,利用飞机在长白山地区空投了好几批物资。

等到时机成熟以后,牛松林向敌人的东京分部发电报称:

“李军英已完成任务,准备于11月29日晚23时在指定区域搭乘飞机返回东京分部汇报工作,希望分部派飞机接应。降落信号为三堆“品”字形火堆,并有显示器导航。”

敌人果然上当。

1952年11月29日晚,一架没有任何标记的C-47运输机悄悄从韩国起飞,飞机上除了有两个驾驶员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客人”——约翰·唐奈和理查德·G·费克图。

两个人的任务,是利用空取器,将之前他们空投到东北地区的特务李军英接回来,获取搜集情报的同时,准备筹划派下一批特务来。

所谓的空取器,实际上就是一种升降装置,在飞机不飞到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人接上来。

飞机按照约定飞抵中国东北吉林省安图县境内,地空盘旋了一阵,找到了事先约定好的标记,唐奈正准备放下空取器,却没想到根本就是我军布置的一个陷阱。

忽然之间,地面密集的炮火袭来,飞机根本来不及准备,就被我军的炮火击中。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4)

图|约翰·唐奈和理查德·G·费克图

就在飞机晃晃悠悠即将砸向地面的时候,唐奈与费克图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降落伞跳下,而两名飞行员则是葬身火海。

唐奈与费克图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是一落地就被我公安机关活捉。解放军战士也从飞机残骸中,搜寻出了一大批卡宾枪、冲锋枪、无线电台、收发报机等武器装备和间谍工具

两名经验丰富的特工,一开始就按照培训要求,宣称自己是民航工作人员,但可笑的是,美国中情局为掩盖自己派遣特务进入中国境内的情况,立马就放出风声,称唐奈与费克图是机上的人员是美国陆军的“文职人员”,CIA还编造了一段谎言,声称飞机已经坠入太平洋,美中情局还向两人的家属发去了慰问信:

“您的儿子/丈夫乘坐了一架在韩国和日本之间进行商业飞行的飞机。现在该架飞机逾期未归,极恐可能已经失事……”

经过一番审问后,唐奈与费克图承认了自己是美国中情局特务,而他们的任务就是潜入中国境内,就是为了接走李军英,并伺机获取中国境内的情报。不仅如此两人还承认了自己是来自于“第三势力”。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鉴于国民党无法承担在中国境内的特务任务,加之朝鲜战争正在进行中,美方启动了一个“第三势力”的项目,即在境外培养中国籍的特工,以四五人为一个小队,分别空投到中国境内。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5)

图|约翰·唐奈和理查德·G·费克图身上携带的证件与详细地图

这些特务进入到中国领土上,承担煽动反政府武装施行所谓的游击战,分散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投入,伺机窃取情报等等任务。

唐奈自己就负责一支“第三势力”小队,这支小分队被空投进入东北境内后,唐奈还负责为小队成员空投过两次物资,并在同年9月还空投了第六名队员。

在我公安机关干警以及解放军战士的努力下,这些特务组织全部都被一网打尽。

1954年11月23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对唐奈与费克图以及包括11名美国人在内的22人进行公开审判,当天首都各界数百名群众旁听了整个审判。

基于公正客观的考量,中方为在中国从事间谍工作的特务聘请了辩护人,辩护人依据实际情况,向法庭提出了量刑标准:

“美国侵略集团是专门从事侵略的,被告在这个集团统治下受了反动教育,以至做了特务,许多被告年纪还很轻。被告犯的罪行除被告自己应负的责任外,还应归罪于美国的侵略集团。因而,这些情况请审判长在量刑时参考。”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6)

在事实证据完全清楚的情况下,审判长当庭宣判:

“唐奈、费克图两人训练、组织特务搜集我国国防设备、工业地区目标和气象情报,救护入侵的美国空军被击落人员和搜罗蒋介石卖国集团残余分子进行武装暴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规定,分别判决唐奈无期徒刑、费克图有期徒刑20年。”

“否认,狡辩,不予认可”

尽管事实证据已经充分清楚,审判也是在公平合理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在之后多年的时间里,美方却对这件事百般否认,1954年11月24日,中方媒体公布了宣判美国间谍的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份抗议声明:

“唐奈和费克图是美国陆军部在日本雇佣的“文职人员”,美国方面一直以为他们在1952年11月从朝鲜飞往日本的一次飞行中死亡了。他们如何落入中共手中,美国是不知道的……今天北京的广播是我们第一次听说他们被中共拘留着。”

美方狡辩主要有两个点,一是否认美国人进入中国境内;二是坚称唐奈、费克图等人是平民不是特务。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7)

图|公安部举办“美国空投特务罪证展览会”,参观者多达500余万人次

事实证据是清楚无疑的,无理取闹的是美方。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1年到1954年间,美国和国民党特务机关一共向中国大陆派遣了230多名特务,空投各种轻重武器上千件,弹药十几万发。”

美方不仅在事实上予以否认,甚至还打算动用联合国来向中国施压。

对此我方毫不畏惧。

1954年12月1日,我国外交部国际司回应了美国的意见,周总理看后指示:

“我判决美国间谍是我内政,有我们自己的法律尊严,与联合国何干?!如我告到联合国,是我自己套上圈子。至于敌人大骂,我们才不怕!对危害我国家的外侨,要按我国法律办,一定要判刑,对其中表现好的,可另行对待。”

美方在这件事上,始终坚持施压的态度,想迫使中国屈服,而与此同时,美方干预在美的留学生返回中国,双方针锋相对,美方缺乏对谈判的诚意,始终没有办法达成一致建议。

尽管美方的态度让人十分厌恶,但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还是允许了这部分人员的家属可以来华探视。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8)

图|周恩来

1955年4月18日,周总理出席了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考虑到要在外交上打开新中国的大门,在周总理抵达万隆的同时,中方宣布释放四名在中国从事间谍工作的美国飞行员。

4月23日,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表示:

“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想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跟美国人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问题。”

中方表达了想要和平的愿望后,美方也随即改口称:中美坐下来谈判是有可能的。

一直到这年7月,英国代美国向中国提出,建议双方举行大使级的会谈。

为争取会谈的主动权,中方同意释放除唐奈、费克图两人以外的11名美国间谍,第一次中美会谈时,外交部王炳南大使将这一消息告知了美方。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9)

图|费克图在狱中接受体检

中方释放美国间谍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包括参与斡旋的印度、缅甸等国,都对中国的做法极为称道

1955年7月底,王炳南大使抵达日内瓦,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正式举行。

尽管中方刻意释放了友好的姿态,但美方始终傲慢的姿态,使得双方大使级会谈并不顺利。

就连中美双方也都没有想到,这场大使级的会谈后来持续了9年。

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谋求对华发展关系,中方也为此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1971年4月6日,当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世乒赛中,美国乒乓球队提出了想要访华的邀请,毛主席在最后关键时刻,果断决定,允许美国乒乓球对访华,标志着两国的交流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也就是在美乒乓球队访华期间,周总理于4月12日通过巴基斯坦向美方提出,邀请美方首脑访华。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10)

图|基辛格访华

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使者,于1971年7月9日、10月20日两次访华。

中美之间的交流逐渐的通畅。

1971年7月19日上午,美驻法武官沃尔特斯叩开了中国驻巴黎大使馆。

在基辛格访华后,尼克松访华前,中国驻巴黎大使馆成为了中美两国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在双方关系不断缓和的钱提下,尼克松也适时的授意外交人员,向中方提出释放约翰·唐奈和理查德·G·费克图两人的请求。

距离当年那桩往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

当沃尔特斯向中方提出请求时,黄镇愉快的告诉他:

“根据两人在狱中的表现,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将他们提前释放。”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11)

图|1973年3月12日,唐奈获释后经由香港返回美国

1971年12月13日,中国政府鉴于唐奈与费克图服刑期间表现尚好,给予两人宽大处理,唐奈改判有期徒刑五年,而费克图则是被提前释放。

1973年3月14日,约翰·唐奈也被中国提前释放。

自五十年代开始,轰动一时的“唐奈案”就此落下了帷幕。

对于美国中情局来说,这是一次“难以启齿”的行动,两人被释放二十多年后,美国当局才对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解密。

2006年,专门研究中情局历史的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杜宇莫维奇参阅了许多中情局的内部档案后,撰写了题为《极度忠诚:两名在华中情局囚犯1952-73》的文章。后来在美国中情局内部刊物《情报研究》2006年第四期(总第五十册),中情局网站也转载了这篇文章。

美中情局也承认:两名人员在服刑的19年中“没有遭受到任何肉体折磨”。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12)

图|唐奈与费克图获释后回答记者问题

事件经过后来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当年中情局将事情的经过拍成了《极度忠诚》的纪录片,但放映时只有一名美联社的记者,其余都是内部人员,而我们后来也依托于案件,拍摄了自己的一部纪录片《CIA间谍覆灭记》。

唐奈与费克图两人从事间谍工作,年龄并不大,唐奈本人只有24岁,费克图年龄稍大也只有28岁。

两人获释回国以后,选择从中情局退休,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狱中蹉跎了20年的岁月,当年唐奈从耶鲁大学毕业以后,即进入美中央情报局工作,一年以后乘飞机进入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被捕,回到美国以后,唐奈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并毕业,后来成为老家康涅狄格州的知名的少年犯罪问题专家。

不仅如此,唐奈后来还再婚,无巧不巧,据说他的第二任新娘出身在中国东北,姑娘的老家与他乘飞机被击落的地点距离很近。

解密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13)

图|2011年的约翰·唐尼(左)和理查德·费克图(右)

也可以说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唐奈于2014年11月17日在康涅狄格州去世,享年84岁。

对于我们来说,两人的遭遇可以说值得同情,但却决不能说原谅,尽管如今的和平岁月让大多数人都放下了戒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境外的情报机构,至今依然还在对中国进行渗透,伺机窃取情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放下警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