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临死前一句话(四马拒孙孙殿英称霸西北梦碎一地)
孙殿英临死前一句话(四马拒孙孙殿英称霸西北梦碎一地)乱世是大争之世,礼崩乐坏,武装集团盗皇陵,充军饷,泄私愤,自古以来,屡见不鲜。比如西汉末年赤眉军盗茂陵(汉武帝陵墓),董卓盗掘两汉帝陵,曹操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让军队搞副业创收,再比如五代耀州节度使温韬挖遍大唐十七陵,堪称盗墓之王,伪齐刘豫趁金国灭宋,把北宋皇陵刨了,杨琏真伽(和尚)在蒙元的支持下,把南宋皇陵刨了。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清东陵。盗墓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满清入主中原后,先后在河北遵化和易县修建了东陵和西陵,其中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慈禧,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1995年溥仪骨灰归葬西陵)。清东陵
01
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清东陵。说起孙殿英,很多人都会想到盗东陵,而说起盗东陵,话题最多的就是孙殿英扒慈禧裤子、士兵对慈禧进行奸尸等无聊话题。
东陵大盗
民国无聊文人意淫出来的段子,今天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由此可见,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色情和八卦一直都是妥妥流量担当,早知如此,鄙人就不写战争艺术了,写人体艺术。
盗墓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
满清入主中原后,先后在河北遵化和易县修建了东陵和西陵,其中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慈禧,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1995年溥仪骨灰归葬西陵)。
清东陵
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清东陵。
乱世是大争之世,礼崩乐坏,武装集团盗皇陵,充军饷,泄私愤,自古以来,屡见不鲜。比如西汉末年赤眉军盗茂陵(汉武帝陵墓),董卓盗掘两汉帝陵,曹操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让军队搞副业创收,再比如五代耀州节度使温韬挖遍大唐十七陵,堪称盗墓之王,伪齐刘豫趁金国灭宋,把北宋皇陵刨了,杨琏真伽(和尚)在蒙元的支持下,把南宋皇陵刨了。
东陵地宫
与历史上优秀的同行们相比,孙殿英还算比较有节操,他只盗了东陵中的乾隆墓和慈禧墓,东陵最大的浩劫在1945年9月,土匪王绍仪等勾结八路军冀东军区15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刨了清东陵14座陵寝,157位清朝皇族的陵墓被洗劫一空。
盗东陵是民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孙殿英也因此事爆红于当时舆论界,但在孙殿英一生的长河之中,盗东陵对孙的事业发展并未起到助推作用,反而让孙背上了无尽的骂名,可谓得不偿失。
与盗东陵相比,孙殿英干得另一件事虽然不怎么知名,但却影响巨大——屯垦西北。
如果当年老孙成功了,可能后来大西北就没马家军什么事了,可惜的是,四马拒孙,国府变卦,让孙殿英“西北王”梦碎一地。
02
在说四马拒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孙殿英的前半生。
清末民初的乱世之中,无数人在大时代的裹挟下,苦苦挣扎于社会的底层,而其中实现屌丝逆袭的大盗巨匪、军阀政要、富商大贾,无一不是一段传奇。
孙殿英,字魁元,出生于1898年,河南归德府(今商丘)永城人。
孙殿英自幼丧父,由母亲拉扯大,在慈母的娇惯下,孙殿英小时候异常顽劣,据说他在读私塾时,因不满先生责罚,一把火把私塾烧了。能干出这种事来的人,不是二杆子,就是古惑仔。
烧了私塾,不仅得从私塾滚蛋,还得照价赔偿。就这样,本来就贫困家底被彻底折腾没了,母亲只得带着孙殿英拾柴乞讨。
孙殿英虽然读书不行,但是他从小自带社会人属性,天生就是混社会的料。离开学堂走进社会大学后,孙殿英对社会上的各种门门道道无师自通,一学就会,如鱼得水。
为了不受欺负,孙殿英早早的加入了当地古惑仔,凭借大气豪爽和行侠仗义的特性,孙殿英成了这帮不良少年的老大,颇具游侠之风。
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接下来就得考虑发展问题。
为了搞钱,孙殿英遍访当地流氓赌棍,天天出入赌窟钱庄,研习各种赌术。凭借着过人的头脑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孙殿英很快窥见了赌术的精义和奥妙,纵横赌场,此后,孙殿英曾远赴商丘、洛阳、西安等地开设赌局,以赌会友,赢取钱财。
赌术的技巧不外乎两点,记忆力和察言观色。孙殿英把弄一副牌之后,能够记清楚每一张牌背后的极其细微的纹理和暗记,信手拈来,绝少差错,此外,孙殿英能够通过对手的一个简单动作和表情,看穿其牌面大小。更绝的是,孙殿英没事就喜欢扔骰子,长期积累,手感越练越强,最后竟然达到了想扔几点就扔几点的境界,赌术几臻化境。
赌神
如果仅仅把赌术用来搞钱,那未免太low了,对孙殿英而言,赌术是一种精神信仰,是探究人与社会奥秘的媒介。利用出神入化的赌术,孙殿英广结江湖豪杰,探究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心理,以此调整和更新三观,指导自己的行动。
终于,孙殿英完成人生的第一次转型——加入庙会道。
庙会道,是活跃于豫西的反动会道门,主要职能是为苦难的农民输送精神鸦片,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孙殿英心思活络,有勇有谋会忽悠,很快就混成了大头目,在这期间,孙殿英又发展了另一个副业,贩毒。
手底下有人有钱,但终究是草鸡土匪,上不得台面。孙殿英搭上了河南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不久就混成了丁部的机枪连连长。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金钱的运作。
久居人下,不是孙殿英的性格。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丁香玲部奉命开赴前线,孙殿英趁豫西空虚,果断带领机枪连和一个骑兵连在陕州哗变,然后转战洛阳一带,势如破竹,庙会道兄弟们一呼百应,纷纷归附孙殿英麾下,一眨眼功夫,孙殿英便拥众数千人,自封“豫西自治军”总司令。
1925年春,镇嵩军将领、豫陕甘剿匪副总司令憨玉昆与国民军胡景翼部爆发大战,孙殿英部被憨玉昆收编为第五混成旅,孙殿英任旅长,其军阀岁月由此开启。
03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
日军大举进攻热河,驻守热河的东北军汤玉麟部一触即溃,热河危急!
何应钦、张学良急调华北各路军马迎敌,驻守晋东南的孙殿英第41军也在征调之列。自中原大战以来,孙殿英已经在晋东南蛰伏两年多了。
长城抗战中的日军
原来,当年孙殿英投靠憨玉昆之后,几经辗转,又投靠了奉系大佬张宗昌,之后被改编为直鲁联军第五师。北伐战争中,直鲁联军被蒋冯阎群殴,几乎崩溃,孙殿英退守蓟县-遵化一带,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为第十二军军长。盗东陵便是被收编不久之后干的。
中原大战中,孙殿英把赌注下在反蒋一方,在冯玉祥麾下奋力作战,不料,反蒋势力被蒋介石和张学良击败,幸亏孙殿英机灵,早早率领残部躲进了晋东南,保住了部分实力,又通过花钱运作,逃过了秋后算账,还买了一个41军的编制。
在晋东南的两年多里,孙殿英聘请外国技术专家印假钞、制毒品、开兵工厂,招兵买马,发展实力。到1933年,孙殿英部已经拥有37000余众,武器装备焕然一新。
孙殿英在晋东南搞得有声有色,阎锡山惴惴不安,想方设法要把孙殿英撵出山西。恰好长城抗战爆发,孙部奉命北上,阎锡山抓住机会,极力怂恿孙殿英出兵,并表示愿意承担孙殿英部抗日所需的一切弹药。
孙殿英也明白山西不是安身之地,想出去发展,于是借坡下驴,率部来到了热河。
热河抗战中,孙殿英在赤峰阻击日军,血战七昼夜,之后又在猴头沟门与日军激战十余日,与一触即溃的东北军形成了鲜明反比,孙殿英抗日声名远播。除了收获抗日的名声之外,孙殿英趁机收编了汤玉麟部两个骑兵旅、一个步兵团,以及其他抗日义勇军,名利双收。
长城抗战之后,孙殿英驻守在张家口以东的沙城一带。此时,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手握数万大军的孙殿英自然成了老上级冯玉祥的统战重点对象。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另一方面,为了瓦解“察哈尔抗日同盟”,主持华北军政的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也想拉拢孙殿英,并许以50万元军费、察哈尔省主席的条件。
孙殿英两边都不敢得罪,但驻地又挡在中央军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之间,必须挪开。
1933年6月27日,国民政府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令其率部西去,替祖国开发大西北。就这样,孙殿英率部来到了绥远,驻扎在包头望风。
中国民国全图(点击可查看大图),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后来均划归内蒙古
国民政府调孙殿英去西北,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察哈尔抗日同盟,还有更深的用意。
当时,大小军阀疯狂招兵买马,人民备受其苦,社会上兴起了“化兵为工”的舆论,要求各地方实力派裁兵节饷,把钱投在建设上,虽然这仅仅是老百姓的一厢情愿,但是这是民心所向。
其次,日本步步进逼,国名政府为了日后支撑长期作战,提出了“开发西北”的口号,还通过了一系列开发西北的法案,然而,广袤的大西北中,国民政府只能控制陕甘两省部分地区,青海、宁夏、新疆都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因此,调孙殿英去开发西北,不仅是落实开发西北的政策,也可以利用孙殿英搅一搅西北的浑水,趁机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北的控制。
和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孙殿英辗转多年,苦于并没有自己的地盘,既然中央命令去西北,那老孙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到时候把整个西北拿下,当个西北王也不错。
当时的宁夏区划与现在的宁夏不一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殿英一面大搞统战活动,与各方广为联系,谋取声援,一面在绥西整军备武大练兵,还派遣大量间谍人员潜入宁夏,散发传单,揭露和抨击马家的残暴统治,声称自己要统帅十万雄兵,解救宁夏人民。
当孙殿英在包头展望西北王时,阎锡山又不爽了。和之前一样,绥远也是阎锡山的地盘,为了请走孙殿英,阎锡山又送来了迫击炮弹5千发,手榴弹3万颗,子弹50万发,并表示愿意为孙部西进提供粮饷弹药。
孙殿英很高兴,表示只要黄河一封冻,就会渡河西进。
04
孙殿英大军压境,盘踞在西北的马家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马家军源起于清末陕甘回乱时期。1863年,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作乱,其得意弟子马海宴附之,是河州回军第一悍将。1872年,马占鳌在太子寺一战中大败湘军,然后乘胜求和。在马占鳌的带领下,河州诸马投降了左宗棠,被朝廷收编。
1886年,马占鳌病逝之后,其子马安良率领诸马加入了董福祥的甘军,庚子之乱后,董福祥被下课,马安良在甘肃拥兵自重,成了北洋政府甘肃提督、陆军上将,但不久就被袁世凯的亲信、甘肃都督张广建排挤走了,马安良抑郁而终。
马占鳌这一支废了,河州诸马的另外两支却兴旺了起来。
民国初年,马海宴之子马麒趁机向青海发展,并于1930年当上了青海省主席,奠定了“青马”的基础。1931年马麒去世后,其弟马麟继任青海省主席。马麟能力平平,青海大权逐渐转移到了侄子马步芳手里。
马步芳
除了青马之外,河州马家军还有一支“宁马”。宁马起源于马千龄,马千龄是马占鳌的谋士。马千龄的两个儿子马福禄和马福祥,都随董福祥抗击过八国联军,马福禄在北京保卫战中战死后,留下儿子马鸿宾,其部下由马福祥接管,之后马福祥向宁夏发展,打下了宁马基业,马福祥之子即马鸿逵。
晚年马鸿逵
青马和宁马的势力分布是这样的:
马麟正任青海省主席,马步芳任新编第9师师长,驻防青海,马步青(马步芳之兄)任第2师师长,驻防甘肃河西走廊;马鸿逵正任宁夏省主席兼第15路军总指挥,驻守银川,马鸿宾任第35师师长,驻守中卫。
除了马家军之外,西北还有新疆的盛世才和马仲英(马步芳堂兄弟),以及国民政府派驻节制甘、宁、青军务的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
各势力分布图
孙殿英即将西进的消息传到诸马耳中后,诸马立即致电朱绍良表示强烈反对。
朱绍良一脸懵逼,向上请示。
何应钦回电:孙殿英去青海屯垦,是中央的命令,你们务必要予以配合协助,帮助孙将军开展工作。
朱绍良接到电令后,转发给甘青宁三省军政机关,要求服从中央命令,配合孙殿英部。
马鸿逵致电朱绍良:孙殿英在绥远招降纳叛,人马将近十万,还装备了山、野重炮,就是没发现农垦工具,你别告诉我他用枪炮开发大西北。
马步芳也用重金贿赂朱绍良之妻,希望朱妻吹吹枕边风,阻止孙殿英西进。
朱绍良起初打算做个裁判员,坐山观虎斗,后来听说孙殿英想当西北王,还把西北几省的地盘预付给了手下几员大将,朱绍良大怒,加上老婆的枕边风和诸马不停游说,朱绍良转变了态度,反对孙殿英西进。
西北各势力并非铁板一块,青马、宁马内部矛盾重重,青马宁马之间也有摩擦,诸马和朱绍良之间也各怀心事,但是面对强大的“外敌”孙殿英,这些人果断抱团了。
西北五马
很快,朱绍良召集诸马开会,商量对付孙殿英和中央政府的办法。
对付孙殿英,自然要用军事手段,朱绍良在会上表示:孙军西来,宁夏省城有被包围的危险,倘马鸿逵抵抗不住,使宁夏为孙所占领,继续向甘青前进,则西北全区均受威胁,我们必须不分畛域援助宁夏。
对付中央政府,必须采取一些政治手段,比如炒作孙殿英图谋割据西北,赤化西北(孙部中有共产党),比如组织民众游行示威,组织民间代表团团到南京请愿,反对孙殿英西进。反正一时间,请求中央收回成命的电报雪片般飞向南京。马鸿逵甚至还率领全体省府委员以集体辞职要挟,马麟也表示只要孙殿英来就辞职。
面对强大“民意”压力和“舆论”压力,国民政府只能放弃屯垦计划。
1933年11月11日,蒋介石命令孙殿英暂缓西进,原地待命。
05
暂缓是什么意思,孙殿英看得明白,在绥西厉兵秣马四个月,万事俱备,你说不玩了,玩我?
冬天很快就要到了,即使阎锡山不派人来撵,孙殿英也呆不下去。孙殿英第41军有6万人,超出正常编制3倍,孙殿英虽然有点小钱,但也架不住大军坐吃山空,再加上绥远本是苦寒之地,根本无法筹措到满足这六万大军的补给物资,所以必须搞到地盘,寻求活路。
后退无路,坐困等死,孙殿英只能硬着头皮西进,至于违抗中央命令,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1934年1月10日,趁“福建事变”爆发、南京政府无暇西顾之机,孙殿英向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12日,先头部队与马家军骑兵在磴口交上了火,孙马大战正式爆发。
两天后,蒋介石致电马鸿逵:我已经电令孙殿英原地待命了,如果他不听继续西进,你们要听朱绍良的命令,尽力防堵,不要瞻前顾后!
意思很明显,孙殿英不听话,你们放手干吧,中央支持你们。
同日,朱绍良电令诸马,下达了总动员令:命马鸿逵为左翼军总指挥,马鸿宾为右翼军前敌总指挥,邓宝珊为右翼军总指挥,马步芳为总预备队总指挥。同时令胡宗南第1师旅长袁朴率部开宁夏中卫,支援马鸿逵。
四马拒孙大战即将上演!(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