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核动力轰炸机(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苏联核动力轰炸机(核动力战略轰炸机)(美军核动力飞机NB-36H)在美国全体上下巨大的焦虑下,美国决心立即开展自身的原子能中程战略轰炸机研制计划。尽管这家杂志社在意识到自己“玩脱了”以后,立即进行辟谣,但在当时美国一片焦虑氛围中,自己“辟谣”的呼声已是微乎其微。“据悉,苏联正在试验核动力飞机,并且在这一试验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六个月前,苏联就已经完成了核动力飞机的测试,这架核动力飞机已经在莫斯科足足飞了2个月,苏联周边的国家都可以看得到它,只有可怜美国人民还被蒙在鼓里。”(美国《航空周刊》)这则消息的传播,立即引发了美国的轩然大波,不止美国的老百姓信以为真,就连白宫当局也是真假难辨:在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并将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送往太空后,美国便意识到:自己已不可能永远在航空领域走在苏联的前面。而这样一则爆炸性的消息,更点燃了美国上下的焦虑。美国官员直言:“苏联已在原子能飞机计划上比美国领先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赶上他们
我们都听说过核导弹、核潜艇、核动力航母,但是,您听说过核动力战略轰炸机吗?世界上,有这样一款以核反应堆为动力的战略轰炸机,在不加任何燃料的情况下,可飞行绕地球80圈。在这款核动力战略轰炸机被发明后,美国专家惊呼:“这飞机简直是一枚飞行的核弹!美国无法承受将这架飞机击落的代价!”
这款让美国专家惊讶的飞机,名字叫做图-119战略轰炸机。而它的设计商,正是著名的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 。
(图-119战略轰炸机)
一场恶作剧,如何让核动力轰炸机弄假成真?1958年12月1日,一家名为《航空周刊》的美国杂志,大概是觉得自家杂志的销量太差卖不出去,于是决定提前四个月搞一场愚人节的恶作剧。在这一天的杂志上,总编辑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据悉,苏联正在试验核动力飞机,并且在这一试验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六个月前,苏联就已经完成了核动力飞机的测试,这架核动力飞机已经在莫斯科足足飞了2个月,苏联周边的国家都可以看得到它,只有可怜美国人民还被蒙在鼓里。”
(美国《航空周刊》)
这则消息的传播,立即引发了美国的轩然大波,不止美国的老百姓信以为真,就连白宫当局也是真假难辨:在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并将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送往太空后,美国便意识到:自己已不可能永远在航空领域走在苏联的前面。而这样一则爆炸性的消息,更点燃了美国上下的焦虑。美国官员直言:“苏联已在原子能飞机计划上比美国领先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赶上他们,恐怕会被甩得更远。”
在美国全体上下巨大的焦虑下,美国决心立即开展自身的原子能中程战略轰炸机研制计划。尽管这家杂志社在意识到自己“玩脱了”以后,立即进行辟谣,但在当时美国一片焦虑氛围中,自己“辟谣”的呼声已是微乎其微。
(美军核动力飞机NB-36H)
而苏联此时则注意到了美国研究核动力飞机的动向。虽然美国《航空周刊》散布“苏联已成功研制核动力飞机”的消息是一起彻头彻尾的恶作剧,但美国因为这起恶作剧而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也让苏联不得不在原子能飞机领域加快了自身的研究项目,而这个研究项目正是我们今天股市的主角:图-119战略轰炸机。
硬核战略轰炸机,究竟有多强?在这起恶作剧发生的3年后,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的核动力战略轰炸机,取名为“图-119战略轰炸机”。当这款战略轰炸机正式面向世界时,此前已经被自家杂志吓傻了的美国人发现:苏联研制出的这款“硬核战略轰炸机”,远远要比自家杂志渲染得还要可怕。
图-119战略轰炸机长46.17米,高12.5米,翼展宽度可达50.04米,是当时飞机中的“大块头”。据科学家考查,一般一只侏罗纪时期的翼龙,两翼展开的宽度最大也只有16米,这意味着当时一架图-119的个头,恐怕要比远古时期一只翼龙的块头还要大。而在重量上,图-119也不轻:据统计:图-119的空重高达90吨,这是360只地球上目前发现最大飞行动物:“风神翼龙”加起来的累积重量,因此,也有人将图-119战略轰炸机称之为“飞行的铁鸟”,这样庞大的身影,或许在脑海里想象一下都能感受到一股压迫感。
(图-119战略轰炸机)
而造成图-119战略轰炸机大块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在飞机上安置的大号核反应堆。据苏联的公布数据显示,图-119战略轰炸机的核反应堆重量就高达39吨,占据了飞机空重的四分之一还要多。正是这两座核反应堆,成为了图-119战略轰炸机能够在高空中持续飞行的动力。据苏军预测,装配有39吨核反应堆的图-119战略轰炸机可一次性完成持续绕地球80多圈的高空飞行。这个预测结果,恐怕要比起初恶作剧的美国杂志所说的还要吓人。
而造成图-119战略轰炸机重量惊人的另一个原因,便是为保护核反应堆与飞行员所安置的保护装置。核反应堆虽然能够给予飞在理论上源源不断的续航动力,但其核裂变所产生的辐射,也同样对飞机的其他零部件,尤其是飞行员个人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在图-119的身上,设计师们还特地在核反应堆与驾驶室之间安装了由液体钠、氧化铍、镉、石蜡和钢板混合组成的,厚度高达数米的隔层,以确保飞机其余零部件和飞行员个人的安全。
(图-119战略轰炸机)
然而,39吨重的核反应堆只满足了图-119战略轰炸机的燃料需求,图-119战略轰炸机的真正动力,还是来自于四座NK-12M发动机,这四座可累计提供6万功率的发动机,可让图-119在高空飞行中保持着750—80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而这也就意味着,保持着高机动性,而且续航能力在理论上趋近于无限的图-119战略轰炸机,可以将一枚导弹投掷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并且有把握冲破大多数国家的空中防线。
那么,图-119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呢?实际上,从图-119问世到退役,它并没有经历过一次投弹的演练或实战。但是,从图-119的负重数据,我们或许就能够从侧面看出它潜在的恐怖破坏力。据苏联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图-119战略轰炸机最大可携带98吨重的重物,要比它自身的空重还要重。而这意味着,图-119战略轰炸机既可携带巨额当量的炸弹,也可携带当时大多数的常规导弹或者核导弹,完成自身的作战目标。
硬核战略轰炸机,为何美军不敢打,苏军不敢用?这款具有惊人破坏力的硬核战略轰炸机,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全球的巨大轰动。美国专家对此十分担忧地呼吁:“美军无法承担击毁这样一架飞机的代价!”
美国专家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图-119战略轰炸机在具备着极强战略轰炸能力的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空中格斗能力。在图-119的机尾,安装有1—2具23毫米口径的雷达控制机炮,可对追踪和拦截的战斗机或截击机开火,这使得图-119战略轰炸机即便在缺乏战斗机护航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图-119核动力轰炸机)
而美国专家认为,美军无法承受击毁图-119战略轰炸机的另一个原因,便是携带有39吨重核反应堆的图-119战略轰炸机,自身就是一个“飞行的核弹”。哪怕是图-119一弹不发,直接对敌军的飞机进行撞机,或者对敌军的某座建筑进行自杀式攻击,飞机爆炸所产生的威力,也丝毫不亚于一次核泄漏事故。而如果美军或其他部队,在拦截图-119的过程中,将图-119击落,图-119爆炸所产生的碎片以及机身内的核反应堆装置,则很有可能会随着风浪飘散至地球的各地。届时,无论是图-119的坠落地点,还是图-119碎片散落其他地区,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辐射灾难。
就这样一架美军不敢击落的图-119战略轰炸机,其实在苏联军队的手里,也是一个捏着不敢用的“大杀器”。而其中的原因,除了有对图-119发生坠机或爆炸所产生自然危害的担忧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当时的苏联专家,并无彻底的把握能够控制好图-119身后的核反应堆。为了保障核反应堆的正常运作,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采用了冷热反应堆混用的方式,以确保图-119核反应堆的稳定性。但即便如此,苏联专家也不能完全排除图-119彻底不存在核泄漏的风险。因此,每一次图-119的试飞试验,苏军和苏联专家们都是慎之又慎。毕竟,稍有纰漏这架苏军的战略轰炸机就可能变成人类核灾难的“种子播撒机”。
(图-119战略轰炸机)
而且,随着后来冷战时期洲际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美苏双方都拥有了可直接将导弹投掷入对方本土的技术,此时图-119等核动力战略轰炸机便逐渐失去了它诞生之初的军事意义。考虑到全球的核安全问题,最终美苏双方于80年代达成协议,终止对图-119等核动力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和使用。这使得饱受争议的一代战机传奇:图-119,最终走向了它被雪藏的归宿。
图-119的诞生,究竟是否有意义?尽管图-119从设计之初便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那个时代人类在航空领域一次勇敢的尝试。虽然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图-119并无较多的军事实战意义,但这也并不代表图-119在未来的航空领域发展中不具备借鉴意义。
随着近年来可控核技术的发展,以及太空科考的进步,昔日里被人遗忘的图-119再一次被公众所注意:有人为此做出猜想,在未来人类进行远程太空科考工作中,图-119这种核动力飞机的设计,将很有可能被考虑应用在火箭、太空飞机等领域。在核技术实现可控的情况下,核动力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航空载具的燃料和航程问题。
(核动力火箭)
此外,也有不少人畅想:虽然图-119的战略轰炸能力,在后来逐渐被洲际导弹所替代。但是,图-119自身作为飞机的机动性,却是陆基洲际导弹等武器所暂时无法替代的。在未来人类可能开发的“空天母舰”武器中,图-119身上的核动力装置,将为空天母舰的续航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届时,拥有核动力加持的空天母舰,将很有可能扮演着今天海洋上航空母舰的角色,成为影响全球战略格局的重要军事力量。
(空天母舰)
随着冷战的结束,图-119也一度逐渐淡出了人类的历史视野。然而,每当人抬头仰望起头顶的星空时,便总会不禁想起那架曾象征着人类改变自然力量,拥抱天空的图-119,它是人类在航空科技历史上勇攀高峰的一座里程碑,更是对那个充满理想与疯狂的年代,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