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网文的你还有活路没有(那些行走江湖的)
写过网文的你还有活路没有(那些行走江湖的)那时候的黑白电视没有回放功能,也没有互联网可以进行点播,囊中羞涩的男青年们也不能整日在录像厅流连,所以很多知名武侠小说就成了男青年们的主要精神食粮。老秦到现在还记得,在20年前某个闪闪发光的下午,“我第一次在路边小店淘到一张古龙、金庸小说专辑的光盘时,双手真的激动地发抖”。90年代初,远在祖国南方的TVB拍了无数武侠剧,在我们的黑白电视、街角的录像厅播出后,金庸、古龙笔下的江湖风靡一时,而电子小说、录像厅和单机版PC游戏,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支柱。但在老秦看来,“武侠的世界最过瘾,谁都抗拒不了啊”。(3英寸软盘)说起来,当年拷贝在CD光盘(也有3吋软盘)里的小说,应该是当代网文的前身了(电子小说)。当年的光盘制作非常“良心”,虽然是盗版但是卖家可是用了心、尽了力的,性价比高不说,小说都按分类归纳好文件夹,有梁羽生、金庸、古龙的大作,也有不可描述的YY爽文。毕竟在那个年代,物质条件的缺乏,
这是一个充满回忆的话题。时逢网文20年、第23个423世界读书日,截止今日,在新浪微博“十八岁读的书”话题中,讨论量已超过548万,阅读量更是超过了1.7亿。20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能成就什么?20年,对于个体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网文的读者!懂懂笔记的小伙伴们翻出了当年的三英寸软盘,拂去多年前那台“大肚”电脑的灰尘,一起去这几位读者的成长过程里,重温往日时光。
70后:走一场江湖,不论过往
70后的一代曾在物质贫乏的世界中苦苦挣扎,但是他们也接受了时代的馈赠——经历了多种多样文化的萌芽、发展、壮大,是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看着它们长大的”。在面对70后资深网友老秦时,他的讲述让那个陌生的久远年代又鲜活了起来。
“哥们儿,要盘不?”这是一句自带画面感的问候。老秦提起1997年那会儿买光盘(软盘)看小说的情景,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旋转跳跃丝毫不停歇(为自己的不纯洁掩面)。
(3英寸软盘)
说起来,当年拷贝在CD光盘(也有3吋软盘)里的小说,应该是当代网文的前身了(电子小说)。当年的光盘制作非常“良心”,虽然是盗版但是卖家可是用了心、尽了力的,性价比高不说,小说都按分类归纳好文件夹,有梁羽生、金庸、古龙的大作,也有不可描述的YY爽文。
毕竟在那个年代,物质条件的缺乏,极大的影响了文化产品的产出。“那时候痴迷武侠、YY爽文,一回家就把486电脑打开抓紧看,那可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老秦的言语间流露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90年代初,远在祖国南方的TVB拍了无数武侠剧,在我们的黑白电视、街角的录像厅播出后,金庸、古龙笔下的江湖风靡一时,而电子小说、录像厅和单机版PC游戏,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支柱。但在老秦看来,“武侠的世界最过瘾,谁都抗拒不了啊”。
那时候的黑白电视没有回放功能,也没有互联网可以进行点播,囊中羞涩的男青年们也不能整日在录像厅流连,所以很多知名武侠小说就成了男青年们的主要精神食粮。老秦到现在还记得,在20年前某个闪闪发光的下午,“我第一次在路边小店淘到一张古龙、金庸小说专辑的光盘时,双手真的激动地发抖”。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提起什么时候开始在互联网上看小说,老秦想起在1997年夏天在中关村村口看到的这条墙体喷绘广告。有了瀛海威,再入手了一款可以拨号上网的“56k猫儿”,那一刻,老秦宣告自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网民。
那时候可以选择的网站非常少,主要仍是BBS论坛的天下。但这个极缓慢的上网方式还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因为——它让读者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可以重点选择自己偏爱的类型。比如这之后老秦时不时会去水木清华、猫扑上上闲逛,开始追上了黄易的《寻秦记》,也被动地拜读了痞子蔡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作品。
“其实我不喜欢那种类型的小说,但是你不看不行呀,周围人都在看,你不看都没法儿和姑娘们聊天儿了!”在那两年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几乎无处不在,所有大型BBS和论坛都在转载。除了变成了流行符号,它也打开了一扇门,让出版商看到了网络文学这座金矿。
(2008年版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在1997年至2002年这短短几年里,网络文学的发展从曙光初现到成为“八九点钟的太阳”,完成了从破土、萌芽再到含苞待放的形态转变。以痞子蔡为首的一众网络作家的作品解锁了网络文学的宝箱,从那时开始,文学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但老秦没有一直陪伴网络文学茁壮成长,就像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峰值过后就是向下的曲线。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生活的经历比小说里写的更加精彩也更加耗神。“成家立业后,工作繁忙,家庭需要照顾,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心思去娱乐了”,大概从2002年后几乎戒掉了多年的阅读习惯。
脱离了网文世界的老秦,其实也没有跑太远,而是在那几年开始热衷于另一样消遣:从买CD、VCD、DVD、D9 直到蓝光DVD。而和同事们交流最多的,也是3区、6区和5.1声道和7.1声道。
那几年,老秦觉得追网文只是年轻人的事情,“三十好几快四十的人了,再盯着PC看网文就有点可笑了”。事实证明,人生就是一场精准的打脸,而这次动手的是——全触屏的智能手机。
在2012年换了安卓手机之后,老秦的休闲时光里又变得热闹起来。抛弃了PC上的魔兽世界和传奇,不去打理中置、环绕(音箱)和功放上的灰尘……他发现手机里各种各样的APP应用,方便快捷又有趣,尤其是那些读书软件。
“想起多年前爬BBS看文,这种点击屏幕简直是太便捷了”,老秦今天提起这个话题时依旧十分感慨。手机应用中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再次将老秦圈了粉。于是,自制力差的老秦,从那时开始便“一宿一宿”的盯着手机屏幕,重温《诛仙》、《盗墓笔记》、《庆余年》和《斗破苍穹》……感叹猫腻、天蚕土豆、三少和番茄的脑洞,也曾激动于方想、月关、烽火戏诸侯的文字飞扬。
总之,拿着智能手机老秦用两年多的时间恶补了前几年玄幻、修仙、穿越、架空等等大作。没多久,成效来了——视力开始大幅下降,“我爱人也经常抱怨,为什么我整天抱着手机不放,这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安定团结”。但老秦是否会乖乖就范?当然不会!不肯放弃的他,如今已转战听书软件了!于是,他又开始了“一宿一宿”的听书,在此特别感谢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让老秦又能每天读网文,每日追更新了!
在老秦的网文回忆录中,所有重大事件刚好可以完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环”,从喜好到消遣,又从“低潮”到“回春”,这样的心路历程就像隐居多年的高手重出江湖一样令人激动。年龄46 的他,在二十年后又找回了青年时期对文学作品的期待和渴望,如果将网络文学拟人化,在这时也一定会欣慰地点点头,说“真棒”吧!
80后:痴迷的小孩,一去不返
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夹生饭”一代,80后总是很尴尬,经常有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迷茫感,很多事情赶不上开头,也看不到结尾。比如今天这个话题,在80后懂得去接纳网络文学的时候,它已经“火了”。但幸好一切都来得及,因为他们的三观都还没完全形成,可塑性太强了,如果我们再次将网络文学拟人化,那时的它面对这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定在兴奋的搓搓手,跃跃欲试。
小李在南海边那个被画过圈的城市里长大。感谢老爷爷,感谢政策,小李的生活质量比远在内陆的其他同龄人高出很多,物质条件丰厚不说,精神生活也很富足。“我从小看TVB的电视剧长大,很受那些武侠剧的影响,10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奔腾2看网文了”。他喜欢的网文类型也还是离不开“侠”。虽然现在小李承认,那时候的仙侠故事有些“低能”,但是当时年少无知的自己看的还是非常“来劲”。那些修炼之术、得道之人,还有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主角们,都是他小小世界中的光辉形象。
(1983版TVB《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剧照)
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大?从小李的成长中我们就能窥探一二。那时候的小李,“平时聊的都是义气二字”,他中二的、执着的想要在现实中找寻自己的“江湖”。也始终以那些侠客的人设要求自己,要为兄弟两肋插刀,要视金钱如粪土,要痴情不移、敢爱敢恨。我们应该庆幸那个年代的作品三观很正,也应该庆幸发展中的网络文学还没有那么多的“幺蛾子”,不然不知道有多少像小李一样的男孩子会“走火入魔”。
等到小李在他自己的江湖里又长大了一些,“义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的精神世界了。此时,网络文学已经开启了极速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多的类型出现在网络中,作品数量也直线攀升。青春期的少年,会喜欢什么样的类型呢?除去那些让大家学知识的生理题材,有个话题是那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最关注的——情感。于是小李果断地弃仙侠转投言情的怀抱。在听到“男生出于什么心理看言情小说”这个问题,小李的回答言简意赅、精准有力(不愧是虎嗅包年作者)——“为了,窥探未知”。是啊,在大人的世界里,生活是怎么一回事,情感又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多的未知,对少男少女充满了吸引力。
但当你的心里有了答案,一切未知就像列好解题步骤的难题,没有了最初的“刺激”。现实的世界不是“江湖”,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刻骨铭心的爱情;最初能接受的逻辑,变成了“瞎掰”;那些精彩的桥段,变成了“狗血”;那些以为高深的论调,只是故弄玄虚。所以,成熟后的小李不再看网文了,那个曾经躲在房间里偷偷看小说的男孩子,没来得及打招呼,就长大了。就像那个下载速度为128K/s的网络年代,随着文档里那些再也看不下去的小说呼啸而过,一去不返。
当年回头看看年少那个追网文的自己,有什么感觉?小李的回答并不是“美好”或者“怀念”等等正面意义的词语。仅有两字——“好傻”。傻的是自己,也是那些书。自己竟然会去那么虔诚的读那些幼稚的书,还在当时视若珍宝,这不就是傻吗?这种批判的感觉或许有点像“让成年后的自己去看青春期写下的日记”,有点难堪。
所以,与老秦完整的“环”不同,网文的发展在小李这里只留下了一条“线”,痕迹犹在,但略显悲凉。
90后:未成“型”的思想,蹒跚学步
当90后开始看网文的那个时候,网络文学的状态与现在差距并不大。相对于老秦在20多岁开始读网文,90后们在小学就已经进入了网络文学的世界。但是他们的选择可比老秦当年要多了许多。网文平台很多,文学类型很多,题材也很多。比如仅言情小说就分为BG文、GL文和BL文等。作为一位80后老阿姨,为了真实地了解90后的网文生活,我在豆瓣发起了一个帖子,并豆邮了几位回帖的小仙女们。
小仙女“地狱党委书记”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迷上了网文。那时候萌了一对新CP,就去贴吧里到处找他们的同人,自此在追网文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因为在小学时每天就有固定的上网娱乐时间,所以看网文也是明目张胆的一件事,这与80后费尽心机藏起小说的状态真的“天上地下”(日常羡慕90后)。一点也不意外的是,她偏爱情感类的网文,在看多了之后,也开始自己的网文写作,但也仅仅是消遣而已。那她是如何看待当年追文的自己?“觉得追文的自己挺欢乐的,现在想想当时追的文有的很雷但是当时的自己看的津津有味。有时候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跟帖和给大大的留言,觉得自己真的很真情实感的可爱。”
小仙女“不友善與喜神”在十一二岁开始看后宫文,之后的网文类型也都大多以言情为主。在成年后的现在,因为“看人斗”太累了,更偏爱穿越、重生类轻松搞笑的题材。在与她的交流中,我们没有谈到太多关于网文作品的话题,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网文对她的意义。内向的她一度被故事情节影响,对身边的生活充满戒心,在非独生的家庭里,对家庭成员也心存芥蒂。她也明确的表示不会“沉浸在网文的故事情节中企图逃避现实”,但是可能会沉浸在“追网文”这件事当中,为无处安放的情绪找寻寄托,寻个去处,但她也明白,自己无法从中获得慰藉。
关于网文这个话题,小仙女“大白免魔王”的回答非常有趣,为了原生态地将内容还原,在此不做任何文学修饰的PO上来——
“大概是初一初二开始看的,当时看的是霸道总裁小娇妻天才儿子找爸爸之类的。总结起来就是错爱替身带球跑。
初二看了本穿越文,名字还记得,叫《药窕淑女》,当时觉得可好看了,看了好多遍。倒是那时候比较火的《梦回大清》和《步步惊心》,我到现在都没看过。
那时候还沉迷《鬼吹灯》,一直觉得作者就是真实盗墓的,不然怎么会写这么好?
现在喜欢看抗战的,比如《百年家书》那个作者的所有我都蛮喜欢的。特别爱看女主热血的,还有就是设定清奇脑洞要大的,还有修仙推理悬疑的,越恐怖越爱看!
不喜欢那种女主娇娇弱弱、满心满眼只有男人围、男人转的,但是也不喜欢女尊的。可以接受无cp,我可能是有毒哈哈哈。但是我周围同学现在又回到了之前的总裁文,我感觉这是个轮回。”
短短几句话提到了好几个网文类型,真的让我这个老阿姨眼花缭乱,不过,这么机灵活泼又可爱的女孩子一定是小仙女本人了吧!
在聊到“网文是否对自己的性格、三观塑造有影响”时,小仙女们大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小仙女“地狱党委书记”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言情小说里性格洒脱的女主,小仙女“不友善與喜神”会因为宫斗剧的“各路心机”对生活中的人充满了怀疑和提防;她们也都在对生活和人生懵懂的状态里,从网文中学到了一些对事情、感情的看法,或多或少的被影响了感情观的树立。有的小仙女因为对故事情节的盲目迷信和代入,也会习惯于单线程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太过单纯。毕竟年幼的小仙女们那时不懂,在真实的世界里,所有人都会被打败。我们不自带BGM,也没有人是唯一主角。
和几位小仙女接触下来,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她们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偏好类型非常明了。对网文的选择,小仙女们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个人喜好,有的人偏爱言情,有的人就偏爱一些冷门。但是有一条大家都会赞同的选择标准——文笔好。有个小仙女的回复很有代表性——“写得好就什么都吃”。这样的现状也正从侧面反映出,她们网络文化生活的富足。因为“最爱”和“标准”这两种东西,是只有筛选后才能留存下来的。显然,在她们刚满10年的网文读者生涯里,她们已经得出了老秦曾用20年得出的结论。
在她们的世界里,网文不是“环”、也不是“线”,是——“面”。从她们的无知幼年到青春期的懵懂,甚至到未来社会性的成熟,都会有网文的陪伴。网文对于她们来说,就像小霸王游戏机对于80后的意义,是娱乐、休闲的必要装备,也是打发年幼无聊时光的必要手段,如果有一天它消失不见,被其他形式所代替,那也一定能留得下情怀。但在此刻,还在被她们“赞许”的网文,正在熠熠发着光。
【结束语】
网文的20年,带来了自身的辉煌发展,读者的20年,是带有时代感的回忆。或许在老秦开始读网文的时候,小李还在街边的某条巷子里拆卸玩具,而小仙女们刚刚呱呱坠地。但文化不会遗漏任何人,也不会刻意挑选,在它和时间的面前,如今身为“社会人”的我们都是曾经的少年。
特别感谢:豆瓣八组鹅们、小编爽爽提供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