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加盟联想任董事(辞掉铁饭碗嫁商业大亨)
杨澜加盟联想任董事(辞掉铁饭碗嫁商业大亨)南北文化融合在杨澜身上,注定了她得天独厚的优秀与众不同。父亲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授,母亲是绍兴人。杨澜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像是蜕皮的过程,每蜕一次皮都如获新生,但这个过程往往是伴随着痛苦的”,所以这句话延伸的含义是:想要成长,你必须具备承受痛苦的坚韧与顽强。回顾杨澜的个人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精彩生动的规律,她的每一次蜕变,都是理智清醒的断舍离。杨澜,1968年出于北京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
10.4日,杨澜在微博发布关于浙江卫视“蓝莓孵化营”的动态信息引起广泛关注。
这个内外兼修的女子,她的言行举止都会带动一波话题讨论。
杨澜有句话让广大女性深深赞同,大致含义是:没有人会透过你自己都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你必须精致,这是作为女人应该保持的尊严。
想想确实如此,一本书的精美封面都可以让人驻足,吸引人去好奇它的内容,更何况是一个打扮得光鲜亮丽的人呢?
杨澜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像是蜕皮的过程,每蜕一次皮都如获新生,但这个过程往往是伴随着痛苦的”,所以这句话延伸的含义是:想要成长,你必须具备承受痛苦的坚韧与顽强。
回顾杨澜的个人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精彩生动的规律,她的每一次蜕变,都是理智清醒的断舍离。
杨澜,1968年出于北京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
父亲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授,母亲是绍兴人。
南北文化融合在杨澜身上,注定了她得天独厚的优秀与众不同。
杨澜出生的时候,父母正是事业的上升期,所以,杨澜出生后不久,母亲就把她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养。
童年时期的杨澜,耳濡目染的吸收了上海人的精明与时尚,10岁左右,杨澜被父母接回北京。
皇城根儿脚下生长的北京大妞,自幼就带着一种大气端庄的气质,受益于父母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她的求学之路走的既扎实又平稳。
1980年,杨澜就读的中学是现今改名为北京理工大学的附属中学,也就是过去的北京工业学院的附属中学。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
受益于父亲在外语方面的影响,1986年,杨澜成功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选修的是英语专业,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荣获学士学位。
1990年,中央电视台首次面向社会招聘节目主持人,当时在众多应聘者中,杨澜的外表并不占优势,比她相貌出众的女孩子并不少。
当时,负责招聘的导演辛少英直率的对她说:我们需要的是外表出众,懂得配合的女主持人,并且表示她似乎并不合适。
面对这样的评价,杨澜并不服气,她据理力争的反问:“女主持人为什么只能做配合?为什么她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呢?为什么她就不能是一个知性智慧的职业女性形象呢?”
她的这一番言论让面试官们面面相觑,对她的回答不仅感到意外,也惊讶于以她现在的阅历与年龄就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识。
这个女孩子值得期待,也应该给她一个机会,之后的面试又进行了多轮的筛选,杨澜势不可挡的一路通关。
当年在高手如云的竞争者中,杨澜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能够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综艺大观》的节目主持人,是多少人的梦想啊!
杨澜作为这档节目的新主持,有了与前辈学习的机会,眼界大开,学识与见识也是与日俱增,她与赵忠祥和姜昆两位老师搭档期间,受益匪浅。
杨澜回忆当年刚刚出道做主持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很怕冷场,所以经常出现与搭档“抢话”的情况。
但是两位前辈却并未恼她,而是善意的提醒要注意话语权的合理分配,正如美术作品有适当的留白才能有美感,说话也是一门艺术,适当的沉默也是一种气质与涵养的表现。
人生路上最难得的是遇到良师益友,杨澜凭借着前辈的谆谆教导以及自身的努力,外加上当时中央电视台强大的平台发展,她从一名刚出校门的无名之辈,快速的成长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当红主持人。
199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金话筒奖”,杨澜一举夺魁。
她在新晋的众多主持人中显而易见是前途无量的存在,可是,正当她风光无限之时,她却选择了辞职,离开央视,去海外留学。
她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但是只有她自己清楚,她不甘心于原地踏步。
杨澜明白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世事无常,不进则退的道理,想要超越目前的成就,必须让自己具备更卓越的能力。
初到纽约的时候,看着繁华的万家灯火,异国他乡的风景美丽如画,杨澜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但是很快,学业的繁重和艰苦的环境让她渐渐的适应了现实,她为了更快的提升自己,选修了多门课程。
晚上在宿舍熬夜学习的时候,与她相伴的经常是夜里出来觅食的老鼠。
虽然她在国内的专业是英语,但是在美国学习期间,面对庞大的阅读资料和学习量,她的压力并不小。
这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挑战,那是一段跟自己PK的日子,赢了是超越,输了是毫无退路,所以,她每天都要学到凌晨。
这段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经历固然辛苦,可是她却甘之如饴,她的同学们来自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各国的文化交流汇聚与此。
他们彼此之间的学术讨论不仅让她增广见闻,而且让她对各国的外交方式,政治,经济交流与传媒等多领域有了更深的见解与认知。
留学期间的学业收获颇丰,但更大的收获是她在此地遇到了她的终身伴侣,幸福来的不早不晚,刚刚好。
吴征,上海人,他在美国从事的工作是国际电视和广告发行,杨澜与他相识是在靳羽西家里的一次聚会。
因为同是上海老乡,而且两个人兴趣相投,从事的工作也所属同行,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此之后,两个人越走越近,1995年,两个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97年,杨澜决定回国发展,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是她不能胜任在美国的主持工作,恰恰相反,她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全面的能力足以让她在美国传媒领域立足。
决定回国是因为杨澜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西方观众缺少一种共同的情感链接,她很难建立这种内心上的归属感。
老公吴征对于她的决定全力支持,他把在美国已经初具规模的公司关闭,房子也卖了,妇唱夫随的回到了国内发展。
两个人结婚多年,吴征对杨澜的宠爱如同对待孩子一般,杨澜婚后基本没做过家务,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让她总是处于一种光鲜亮丽的状态。
当然,这种生活对于她来说,她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拼搏事业上。
杨澜回国后,她选择进入了凤凰卫视,并且开创了第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
这档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杨澜接触了各界领袖,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以及心路历程。
最有趣的是杨澜在采访克林顿期间,她的同事怂恿她问这样一个敏感话题:问问克林顿他和莱温斯基的事情。
杨澜打趣对方:你为什么不问呢?同事略带挑衅的回应:我就想看看这样的话你能否问出口?杨澜心里明白这是同事在考验自己的提问技巧,她忽然想到克林顿在个人传记中曾经提到过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于是她巧妙的借此提问:克林顿先生,历届的总统在写个人传记时都会对自己的缺点避而不谈,可是您为什么要在传记中记录您与莱温斯基的这段经历呢?
这个问题问的相当高明,既让同事对她刮目相看,也不失礼貌的问了自己的问题,当时克林顿身边的秘书听了虽然满脸的不高兴,但是克林顿本人却并未介意,很有绅士风度的回答了问题,表示自己并非完人,只是想呈现给公众一个真实的自己。
这件事情后来传为一段佳话,也让众多新闻媒体记者上了一堂精彩的提问技巧课。
如今,杨澜已经52岁了,但是岁月似乎格外偏爱这个喜欢读书的女子,她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人们很难在她身上发现衰老的痕迹,也许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一个人身上最生动的体现吧!
杨澜是一个向来主张内外兼修的女子,她注意外表的打理也源自于她在美留学期间的一个小插曲。
当年她的房东太太是一个有洁癖的人,某次看到杨澜坐在床上吃东西,气急败坏的要赶走她,那是杨澜生平第一次遭受的奇耻大辱。
她难过地跑出去,巧遇一个打扮精致的老太太,那位举止优雅的老人看到狼狈不堪的她,善意的提醒她:作为女人,你要时刻保持精致,因为这是女人的尊严。
从此以后,杨澜对于外表的打理尤为看重,就像她喜爱阅读一样。
作为作家,杨澜出书并不算多,但是每次出书必出精品,粉丝们喜欢通过她的字里行间体会她独到的见解,那些深刻独特的观察视角往往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困惑与迷茫。
杨澜在她的著作《提问》一书中阐述了很多关于提问的技巧,那些看似简单的提问,回答起来往往最有难度,比如“我是谁”“到哪里去”提问是一门手艺,它既是天赋,也是需要学习的本领。
所以,想要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或者媒体工作者,这本书确实非常值得阅读。
关于写作的秘密,她在书中阐述的的观点是要坚持不断地写,正如提问的秘密就在于不断的提问,而这两者的前提都是要勤于思考并且要做好准备功课,杨澜在采访之前都要积累关于这个人物的大量资料。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个道理在各行各业均适用,想要人前显贵,就要不惧怕背后遭罪,成功没有捷径与偶然,只有不懈的努力与做事方法。
能够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方法或许很多,但是知识的力量一定是功不可没的。
2020年是杨澜事业巅峰的一年,她成为联想集团独立的非执行董事,年收入235万。
这是她再一次成功跨界的象征,这个不断挑战未知的女子,用她一次又一次的断舍离见证了奇迹,刷新了人们对于开发自身无限潜能的看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无数的名人用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成功告诉我们:心怀希望与梦想,不放弃,找方法,多学习,多努力,你也可以与众不同。
文|默默
图片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