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画家作品欣赏(山水花鸟画大师刘墉五十二幅经典作品尽展自然之美赏析)
刘墉画家作品欣赏(山水花鸟画大师刘墉五十二幅经典作品尽展自然之美赏析)美术家们满怀激情,肩负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以独特的视野,新颖的画笔,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赞美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美术家们在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形式,追梦逐梦,矢志复兴,新作迭出,气象万千,充分表现了蓄聚于美术家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也展现了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大爱之心、大美之艺所写照的山川、所塑造的人物、所表现的历史、所描绘的现实,成就了七十年来中国美术的丰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百年风雨,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追忆峥嵘岁月,缅怀先辈风范,一幕幕如在眼前,令中华儿女倍感震撼和骄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处于美
当代著名山水花鸟画大师刘墉五十二幅经典绘画作品尽展自然之美赏析
中秋节即将来临,本人精心为广大朋友挑选刘墉先生时代经典绘画作品。对于今天的欣赏者来说,新中国时代经典主题绘画创作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视觉化的时代精神,触动人们的思想,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而新中国主题绘画就象是时代的乐谱,通过严谨的创作、精湛的艺术表达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使时代精神成为经典作品,让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在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题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百年风雨,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追忆峥嵘岁月,缅怀先辈风范,一幕幕如在眼前,令中华儿女倍感震撼和骄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
时代山水则始于建国初期,此后随着政治环境和文艺政策的变化,在山水画创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64年以后,描绘革命历史、革命圣地和毛泽东诗意四类题材的时代山水,几乎成为山水画家唯一可以创作的内容。这一时期,几代山水画家经过艰苦探索,逐渐形成一种在题材、风格和语言上较为契合、艺术个性相对能够得到发挥的创作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经验,其影响至今不衰。可以说,时代山水既是新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当代山水画发展的转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术家们在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形式,追梦逐梦,矢志复兴,新作迭出,气象万千,充分表现了蓄聚于美术家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也展现了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大爱之心、大美之艺所写照的山川、所塑造的人物、所表现的历史、所描绘的现实,成就了七十年来中国美术的丰碑。
美术家们满怀激情,肩负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以独特的视野,新颖的画笔,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赞美时代。
今天我们来分享著名画家刘墉绘画作品。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AB血型,双鱼座。祖籍浙江临安。画家、作家。1958年丧父,其后与母亲相依为命。1962年时,家中失火,夷为平地,母子二人于废墟筑一草房以栖身。刘墉成功高中毕业,获全省学生美展教育厅长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中国美术协会理事。育有一子刘轩(1972)、一女刘倚帆(1989)。夫人毕薇薇。
刘墉在绘画方面,曾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有台湾历史博物馆、美国诺克斯维尔市政府、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地收藏。
他持续不懈地从事公益活动,在台湾义卖画卡、办青少年免费谘尚中心,在大陆举行帮助下岗工人子女征文比赛、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捐建希望小学而今已达33所。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主要绘画作品有:《荷花》《鸢尾螳螂》《临范宽溪山行旅图》《夏山》、《秋瀑》、《冬月》、《春水》《大院子》《晨曦》《湖心亭看雪》《月色》《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诗意图)》《紫色的梦》《克罗埃西亚写生》《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书卷江山》《童年暮蔼儿时记忆中小小又大大的一条河》《断桥残雪》《易安诗意》《雪荷》
《雪芦鸳鸯》《月夜枭雄》《新正雪霁图》《更随甄宓梦鸳鸯》《木莲》《金山寺月夜》《木莲猫头鹰》《海棠螳螂》《珊瑚飞上玉搔头》《泉声咽危石》《姜花溪畔》《阳关落日》《黄山印象》《姜夔念奴娇词意,嫣然动摇冷香飞上诗句》《双燕嬉春风》《天使的号角》《喜事年年》《布达拉宫月夜》
《苍天碧水白石红叶》《画眉深浅入时无》《舞春风》《迎风牡丹》《山茶白头翁》《珍珠滩瀑布》《朗月书声》《都江堰》《慕田峪长城》《小雁塔》《垂柳人家》《双燕嬉春》《醉花阴》《夜之华》《漓江写生》《西子全景》《少年听雨歌楼上》等。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荷花》赏析
刘墉《荷花》荷花是很入画的,因为它既有像玉贝壳似的花瓣,又有宽宽大大的绿叶,加上叶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由尖尖逐渐伸长,再像飞天的纤指般慢慢开展,即使有一天残破,都破得美。至于他的花鸟画,非但能表现物态、物形与物理,更能由「移情入物」达到「物我两忘」,于静态中散发飞舞灵动之美。
著名画家刘墉《鸢尾螳螂》赏析
刘墉《鸢尾螳螂》刘墉老师画作题材涉猎广泛,花鸟也有,山水也有。
著名画家刘墉《临范宽溪山行旅图》赏析
刘墉《临范宽溪山行旅图》刘墉的山水画,融合了「没骨花鸟」的笔触,独创没骨皴法,最擅描绘空气氛围的丰富色韵,又以他独有的「喷染皴擦法」创造阴阳立体的梦幻情境,而有「梦山水」之称。
著名画家刘墉《夏山》、《秋瀑》、《冬月》、《春水》赏析
刘墉《夏山》、《秋瀑》、《冬月》、《春水》刘墉先生所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水墨淋漓之间,意味深远,一花一鸟皆性情之写,一木一石达天地之畅。
著名画家刘墉《大院子》赏析
刘墉《大院子》2020年创作。刘墉先生重视传统笔墨,也同时重视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写生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从台湾山水,到尼亚加拉瀑布,再到九寨瀑布、漓江山水、黄山云海、西湖暮雪……无论是对奇峰怪石、渔舟村落,还是云海瀑布,刘墉先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以个性化的皴法和勾勒方式,对象的本质特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著名画家刘墉《晨曦》赏析
刘墉《晨曦》刘墉先生近几十年来写生不断,九寨瀑布的壮美,漓江山水的隽秀,黄山云海的壮观,西湖暮雪的禅意……在其写生作品中历历可见。
著名画家刘墉《湖心亭看雪》赏析
刘墉《湖心亭看雪》刘墉先生的写境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水墨,作品《黄山北海纪游》《九寨飞流册》《黄石公园纪游》《丙申年临安黄山行》册页等等,均为水墨写生之作,用传统水墨皴法和勾勒的方式将山水景物表现得淋漓尽致。
著名画家刘墉《月色》赏析
刘墉《月色》刘墉先生对色彩的运用很值得体味,黄绿夹杂的树叶、青蓝的水面以及屋顶、亭落的着色与水墨的浓淡、浸染的分层使得画面色彩丰富而统一。这些写境作品不仅仅反映了画家在写境上花的功夫之多,也反映了其写境功力之深。
著名画家刘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诗意图)》赏析
刘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诗意图)》刘墉先生的中国画致力于“师造化,出机杼”。他的作品立足于现实,归结于理想,探造化之精微,游心神于象外,将“写境”与“造境”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其提出的“观物精微、体物有情、移情入物、无我两忘”的高境界。
著名画家刘墉《紫色的梦》赏析
刘墉《紫色的梦》绢本工笔,2019年作。刘墉先生的画有生命力,尤其体现在山水画上。磅礴,雾气缭绕的群山中,必定有一线泉水一泻而下。泉水把山石点化,却静静而流。另一个感受是画作的层次感强烈,角度多样。这些在各各篇里都有体现,比如月牙泉。最后是宏观建筑、景物下的细节人物展现,在任何一处景里你都能找到正在生活的人,却不会觉得太小气。因为抬头望去都是辽阔的天地。总的感觉来说,刘墉先生的作品是柔软的,即便是山峦也不会有陡峭的危险感。
著名画家刘墉《克罗埃西亚写生》赏析
刘墉《克罗埃西亚写生》纸本册页,纵28.5厘米横158厘米2019年作。刘墉先生用静态捕捉动态瞬间的几幅画深得我心,实在是太精彩了! 因为光线原因,拍照会毁了原画的美,所以一幅照片也没拍,只把美的印象记在脑子里了。
著名画家刘墉《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赏析
刘墉《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纵135厘米横68厘米2016年作。刘墉也体现出一种“多重身份”,不仅画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风情,还画花鸟。而其画作的最大特点是展现的场面及视觉的包容量很大,是一种文学性的叙事方式,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记忆。
著名画家刘墉《书卷江山》赏析
刘墉《书卷江山》纵363厘米横145厘米2016年作。一个画家擅精细、工整地写实,又擅洒脱地摆脱具体客观物象,意象地写心中之感、之情、之思,非具有鬼才的大手笔莫能也。
著名画家刘墉《童年暮蔼儿时记忆中小小又大大的一条河》赏析
刘墉《童年暮蔼儿时记忆中小小又大大的一条河》纵143厘米横245厘米,2016年作。
著名画家刘墉《断桥残雪》赏析
刘墉《断桥残雪》横171厘米纵68.5厘米2016年作。
著名画家刘墉《易安诗意》赏析
刘墉《易安诗意》纵133厘米横69厘米2016年作。
著名画家刘墉《雪荷》赏析
刘墉《雪荷》纵136厘米横64厘米2016年作。
著名画家刘墉《雪芦鸳鸯》赏析
刘墉《雪芦鸳鸯》纵132厘米横70厘米2016年作。
著名画家刘墉《月夜枭雄》赏析
刘墉《月夜枭雄》纵93厘米横171厘米2016年作。
著名画家刘墉《新正雪霁图》赏析
刘墉《新正雪霁图》纵93.5厘米横175.5厘米2015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更随甄宓梦鸳鸯》赏析
刘墉《更随甄宓梦鸳鸯》纵135厘米横81厘米2015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木莲》赏析
刘墉《木莲》纵40厘米横65厘米2015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金山寺月夜》赏析
刘墉《金山寺月夜》纵92厘米横170厘米2015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木莲猫头鹰》赏析
刘墉《木莲猫头鹰》纵65.5厘米横104厘米2015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海棠螳螂》赏析
刘墉《海棠螳螂》纵59厘米横89厘米2015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珊瑚飞上玉搔头》赏析
刘墉《珊瑚飞上玉搔头》纵59厘米横89厘米2015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泉声咽危石》赏析
刘墉《泉声咽危石》纵54厘米横93厘米2014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姜花溪畔》赏析
刘墉《姜花溪畔》纵142厘米横271厘米2014年作。此画以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作为表现对象的画作,这部分作品在表现自然风光之余,更多着重于历史情怀的抒发,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凝思,如作品《古城瑞雪》《龙山寺庆元宵》《姜花溪畔》《童年暮霭——我儿时记忆中小小又大大的一条河》等。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阳关落日》赏析
刘墉《阳关落日》纵96厘米横177厘米2014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黄山印象》赏析
刘墉《黄山印象》纵103厘米横101.5厘米2014年作。此画以纯粹的自然景物作为表现对象的画作,在写境基础上加以艺术处理,如作品《黄山月夜》《西湖暮霭》《雷峰月色》等。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姜夔念奴娇词意,嫣然动摇冷香飞上诗句》赏析
刘墉《姜夔念奴娇词意,嫣然动摇冷香飞上诗句》纵142厘米横360厘米2014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双燕嬉春风》赏析
刘墉《双燕嬉春风》纵132厘米横70厘米2014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天使的号角》赏析
刘墉《天使的号角》纵84厘米横58厘米2014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喜事年年》赏析
刘墉《喜事年年》绢本纵132厘米横74厘米2014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布达拉宫月夜》赏析
刘墉《布达拉宫月夜》纵144厘米横240厘米2013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苍天碧水白石红叶》赏析
刘墉《苍天碧水白石红叶》纵93厘米横53.5厘米2013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画眉深浅入时无》赏析
刘墉《画眉深浅入时无》纵54厘米横33厘米2013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舞春风》赏析
刘墉《舞春风》纵90厘米横60厘米2013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迎风牡丹》赏析
刘墉《迎风牡丹》纵60厘米横90厘米2013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山茶白头翁》赏析
刘墉《山茶白头翁》纵60厘米横90厘米2013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珍珠滩瀑布》赏析
刘墉《珍珠滩瀑布》纵38厘米横142.5厘米2012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朗月书声》赏析
刘墉《朗月书声》纵68厘米横45厘米2007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都江堰》赏析
刘墉《都江堰》纵38.5厘米横106厘米1991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慕田峪长城》赏析
刘墉《慕田峪长城》纵38.5厘米横53厘米1991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小雁塔》赏析
刘墉《小雁塔》纵53厘米横38.5厘米1991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垂柳人家》赏析
刘墉《垂柳人家》纵96厘米横59厘米。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双燕嬉春》赏析
刘墉《双燕嬉春》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90厘米2013年作。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醉花阴》赏析
刘墉《醉花阴》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夜之华》赏析
刘墉《夜之华》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漓江写生》赏析
刘墉《漓江写生》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西子全景》赏析
刘墉《西子全景》
当代著名画家刘墉《少年听雨歌楼上》赏析
刘墉《少年听雨歌楼上》此画以诗境为画境,用传统或现代水墨的形式表现诗词的意境,如作品《众里寻他千百度》《少年听雨歌楼上》《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孤烟直》等等。这三类作品都是源自画家深入自然的发现,写境给了画家亲近这些对象的机会,画家选择这些对象入画也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中国绘画的演进是有传承的,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传统精神,通过皴法的演变,让画家可以理解更多为什么要这样画,而不是简单的临摹,这也是刘墉为什么要热衷于研究皴法的演变,他正是从皴法的演变中延续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