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方言(乡谚俚语在网上)
平凉市方言(乡谚俚语在网上)网民“打合声” 看似一群看不见的人在网上信口开河 但他们的言论 却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形成网络舆情。与现实世界不同 网民在网上多是匿名发表言论。也就是说 你只知道他是一个网民 却不知道他是男是女 长啥模样 是丑是美 叫啥名字 在什么地方?有调查显示 约80%的网民在网上发布匿名评论。在发布匿名评论的网民中 有 70%的人表示 如果必须表明身份 实名认证 他们就不会评论了。这些天 平凉盘旋路“八卦红绿灯”成了网红 网民吐槽者有之 点赞者有之 更多的是“打合声”看热闹胡说乱说、东拉西扯的人。在平凉方言语境里 所谓“打合声” 意为随声附和、凑热闹。例如 他根本不会下棋 看见别人在路边下棋 就要凑过去看一会 还指手画脚评价别人走了一步臭棋。又例如 看到有人开车肇事 很多人围观“打合声” 你一言 他一句 数说谁对谁错。这些年 随着微博、头条、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的崛起 那些原来爱在现实世界里“打合声
//
在网上“打合声”的平凉人
//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秦玉龙
这些天 平凉盘旋路“八卦红绿灯”成了网红 网民吐槽者有之 点赞者有之 更多的是“打合声”看热闹胡说乱说、东拉西扯的人。
在平凉方言语境里 所谓“打合声” 意为随声附和、凑热闹。例如 他根本不会下棋 看见别人在路边下棋 就要凑过去看一会 还指手画脚评价别人走了一步臭棋。又例如 看到有人开车肇事 很多人围观“打合声” 你一言 他一句 数说谁对谁错。
这些年 随着微博、头条、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的崛起 那些原来爱在现实世界里“打合声”的人 则转移阵地来到了互联网上 他们以“网民”之名 在网上对一些新闻或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称之为“评论”。
与现实世界不同 网民在网上多是匿名发表言论。也就是说 你只知道他是一个网民 却不知道他是男是女 长啥模样 是丑是美 叫啥名字 在什么地方?有调查显示 约80%的网民在网上发布匿名评论。在发布匿名评论的网民中 有 70%的人表示 如果必须表明身份 实名认证 他们就不会评论了。
网民“打合声” 看似一群看不见的人在网上信口开河 但他们的言论 却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形成网络舆情。
所谓网络舆情 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 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 以事件为核心 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 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网络舆情的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论坛、博客、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你要问了:平凉网民上网都在干嘛?数据显示 网民们上网最常干的五件事是:即时通信、看新闻 搜索相关信息、听音乐、看视频。
在网上 一般较为理智和素养高的网民 不会轻易发表观点 没那么强的表达欲 特别是针对别人私生活的事。即使发表了观点看法也会相对谨慎和克制 你很难发现“脑残”的东西。然而 那些喜欢在网络上“打合声”的平凉网民 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也不仔细认真看新闻 只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 任意吐槽 恶意揣测 胡乱发表一番言论。要么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义正言辞地向他人实施“网络暴力” 发泄不满情绪 而且不容辩驳 见神杀神 遇佛灭佛。理由只有一个:我是网民 你不知道我是谁 我想说啥就说啥 你能把我怎么样?
其实 不光是在平凉 网络社会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无边界和即时交互等特性 使网上舆情在价值传递、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多元化、非主流的特点。加上传统“把关人”作用的削弱 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 有积极健康的舆论 也有庸俗和灰色的舆论 以致网络舆论内容五花八门、异常丰富。
客观说 平凉网民在网上或隐匿身份、或现身说法 纵谈国事 嘻怒笑骂 交流思想 关注民生 多元化的交流为民众提供了宣泄的空间 也为搜集真实舆情提供了素材。
由于网上发言者身份隐蔽 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 网络自然成为一些平凉网民造谣或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 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 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 在网络上“打合声”的人 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诚然 与现实生活相比 网络世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但在自由、虚拟之外 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一样 网民在互联网上的行为 同样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毕竟 互联网也是一个媒体 也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不等同于我们茶余饭后坐在村口大槐树下拉家常 可以信口开河 可以恶言秽语 可以把小道消息当作谈资肆意传播。
这几年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 平凉网民人数呈逐年猛增态势 利用互联网交流、沟通、传播信息 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然而 有些平凉网民却幼稚的以为 只要自己穿上匿名“马甲” 就谁也不认得他 就可以在网上肆意妄为 不受约束。这种想法无异于“掩耳盗铃” 骗得了自己 却骗不了别人。
作为一个网民 在网上“打合声”可以 但骂街、造谣、恶意攻击他人 绝对不可以。慎识、慎思、慎言、慎独 每个网民都要坚守道德底线 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网络风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一载誉归来
【看点】这个警察牛,午夜跳湖救人受点赞
【关注】车都停满了, 人咋走
平凉市喜获 “全国围棋之乡”称号
平凉的他在着火的车中救3人,今候选全国道德模范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plrb933
微博号:plrbtxwb123
出品:平凉日报社融媒体工作室
编辑:方方
技术:崔烘奖
监制:曹彦仓
法律顾问: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