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番禺最厉害的宗祠(番禺化龙也有一个)

番禺最厉害的宗祠(番禺化龙也有一个)为加强保护好后山黄公祠,番禺区文物办和化龙镇从2016年起启动修缮项目,共投入资金约54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后山黄公祠进行了修缮,重铺了瓦面、恢复屋面形制、更换残损木构件、清洗修复墙体和地面、重新制安部分门窗、清洗修补装饰构件和石构件等,疏通排水系统、对所有木构件做防腐防虫措施等,并重新修葺第二进天井及后堂。经过重新修缮的后山黄公祠,成为塘头村村民聚会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村民黄庆坚介绍,三进的后山黄公祠几十年前因台风而吹倒了后两进建筑,后堂倒塌被拆后就做了塘头村人民会堂。后来,后山黄公祠分配给生产队作为队址,用来储存生产资料。唯有最精粹的牌坊门楼至今屹立不倒,但由于年久失修,后山黄公祠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后山黄公祠是广州市文明保护单位其中,后山黄公祠牌楼上那些形似浪花、环环相连的斗拱,是其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斗拱由白色石灰雕砌而成,一层圆形一层菱形交叠组合,由于菱形组合时形成一定角

在番禺区化龙镇塘头村有一处气势恢宏、建造奇特的古祠堂,它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番禺现存少有的明代建筑特色的祠堂,它就是后山黄公祠。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洗礼,目前现存祠堂首进牌楼,因与“澳门大三巴”年代接近,也有着相似的遭遇,故而被称为番禺“大三巴牌坊”。

番禺最厉害的宗祠(番禺化龙也有一个)(1)

后山黄公祠外观

后山黄公祠位于塘头村村心大街19号,原为三间三进,现存祠堂首进牌楼。该祠坐西向东,总面阔27.3米,总进深39.36米,占地面积1074.53平方米。牌楼主体用鸭屎石砌筑,为四柱三间三楼,两侧建有砖砌翼墙。单檐歇山顶,碌灰筒瓦,明间、次间和翼墙檐下有砖雕如意斗拱,额枋之间镶嵌有瑞兽、花鸟图案石雕,雕刻飞禽走兽形神俱备、刀章简练、粗犷,富有明代建筑特色。牌楼四柱前立有抱鼓石,明间正中开门,门额横梁上嵌有石匾,阳刻“后山黄公祠”,上款“明代崇祯元年季夏立”,是明代风格牌坊式门楼祠堂。

番禺最厉害的宗祠(番禺化龙也有一个)(2)

后山黄公祠牌楼保持明代建筑风格

番禺最厉害的宗祠(番禺化龙也有一个)(3)

后山黄公祠是广州市文明保护单位

其中,后山黄公祠牌楼上那些形似浪花、环环相连的斗拱,是其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斗拱由白色石灰雕砌而成,一层圆形一层菱形交叠组合,由于菱形组合时形成一定角度,整体向外倾斜。这些建筑美观且大方,远远望去既像是海风吹拂荡起的波浪,又像是一朵朵圣洁的莲花。这样的造型在番禺众多祠堂中实属少见。正因后山黄公祠牌楼保存完整,工艺精美,艺术性高,是研究番禺明代祠堂文化的重要物证,并在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最厉害的宗祠(番禺化龙也有一个)(4)

祠堂的斗拱和石雕

据村民黄庆坚介绍,三进的后山黄公祠几十年前因台风而吹倒了后两进建筑,后堂倒塌被拆后就做了塘头村人民会堂。后来,后山黄公祠分配给生产队作为队址,用来储存生产资料。唯有最精粹的牌坊门楼至今屹立不倒,但由于年久失修,后山黄公祠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为加强保护好后山黄公祠,番禺区文物办和化龙镇从2016年起启动修缮项目,共投入资金约54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后山黄公祠进行了修缮,重铺了瓦面、恢复屋面形制、更换残损木构件、清洗修复墙体和地面、重新制安部分门窗、清洗修补装饰构件和石构件等,疏通排水系统、对所有木构件做防腐防虫措施等,并重新修葺第二进天井及后堂。经过重新修缮的后山黄公祠,成为塘头村村民聚会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黄卓鹏 张忠明

猜您喜欢: